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8

汉语句式的组句结构在诗词对联中的运用(上)

[复制链接]

8675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770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9-7-3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语句式的组句结构在诗词对联中的运用(上)
沈俊杰

      我们知道,在格律诗词歌赋对联中,经常会有对仗句式出现,且在诗词对联中都有硬性地要求。对仗句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词性对品、结构对应、平仄相谐。
      然而,在结构对应方面,除了组词结构要相应以外,还要求句子的组句结构也要相应,这是从词和句两个层面来说的,这两个层面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其实,结构对应,是站在现代语法学的角度来对对仗句式要素的一种描述。我们的古人虽然没有现代语法学意义上的句式结构的概念,但从“实对实、虚对虚”的直观感觉上,也可以组织出比较规范的对仗句式来。
      从现代汉语语法学的角度分析,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这里主要讲单句的分析,因为在诗词歌赋对联中,大量存在的是单句。即或存在着复句,复句也是由一个个单句所组成的。
      上面说到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词组组合形成的单句。非主谓句包括无主句和独语句。分述如下:
      一、主谓句
      主谓句是最常见的一种句型,在实际运用中有五种形式:
      一是主谓句式。由主谓词组组合而成的单句,叫主谓句式(主语+谓语)。如“土地肥沃”,“太阳出来了”。“土地、太阳”分别为两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词),“肥沃、出来”分别为两个句子的谓语。这即是主谓句式。
      在诗词对联中,这样的例句俯拾即是:
      眼中沧海小;
      衣上白云多。——福州半山亭联
      联中“眼中”“衣上”,偏正结构方位名词分别为上下联的主语;“沧海小”“白云多”,主谓结构词组分别作上下联的谓语。上联是主谓句式,下联也是主谓句式。上下联组句结构一致,组词结构也一致。
      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颔联
      联中“山中”“树杪”,偏正结构方位名词分别为上下联之主语;“一夜雨”“白重泉”,偏正结构名词分别作上下联之谓语(其间省略了“下了、滴下”动词)。上下联除组词结构一致外,组句结构也一致。
      二是主谓宾句式。由一个主谓词组与一个宾语组成的单句,叫主谓宾式(主语+谓语+宾语)。如“劳动创造世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句中“劳动、科学技术”分别为两个句子的主语,“创造、是”分别为两个句子的谓语,“世界、生产力”分别为两个句子的宾语。这即是主谓宾句式。
      诗词对联中这样的例句司空见惯: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明·杨继盛自题
      联中“铁肩、辣手”,偏正结构名词分别为上下联之主语;“担、著”,单音节动词分别作上下联之谓语;“道义、文章”,并列结构名词分别为上下联之宾语。上联为主谓宾句式,下联也为主谓宾句式。组词结构相同,组句结构亦相同。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唐·李白《送友人》首联
联中“青山、白水”,偏正结构名词分别作上下联之主语;“横、绕”,单音节动词分别作上下联之谓语;“北郭、东城”,偏正结构名词分别作上下联之宾语。上联为主谓宾句式,下联也为主谓宾句式。组词结构相同,组句结构亦相同。
      三是双宾句式。是指及物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既涉及到人,又涉及到事,这里所涉之人或事,即为双宾语。我们把这种句式叫作双宾句式(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党给我力量”,“我请教你个问题”。句中“党、我”分别为这两个句子的主语,“给、请教”分别为这两个句子的谓语,“我、你”分别为这两个句子的间接宾语,“力量、问题”分别为这两个句子的直接宾语。这即是双宾句式。
      诗词对联中也有这样的句式:
      脚着谢公屐jī,
      身登青云梯。——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古风之第八联
      联中“脚、身”,单音节单纯名词分别作上下联之主语;“着、登”单音节单纯动词分别作上下联之谓语;“谢公、青云”偏正结构名词分别作上下联之间接宾语;“屐、梯”单音节单纯名词分别作上下联之直接宾语。上联为双宾句式,下联亦为双宾句式。组词结构相同,组句结构亦相同。
      诗中“谢公屐”,即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登山时,为保持人体平衡而专做的一种鞋子;“青云梯”,是指上山的阶梯,多指高峻入云的山路。这两句是说,脚上穿着谢公的登山鞋,登上高峻入云的山路,犹如巨手擎天,两肋生风,意欲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之颔联
      联中“身、心”,单音节单纯名词分别作上下联之主语;“无、有”,单音节存现动词分别作上下联之谓语;“彩凤、灵犀”,偏正结构名词分别作上下联之间接宾语;“双飞翼、一点通”,偏正结构名词分别作上下联之直接宾语。“一点通”在这里说的是“心相通”之现象,具有名词性,不能作动词理解。上联为双宾句式,下联亦为双宾句式。组词结构相同,组句结构亦相同。
这联是写诗人与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知之深。“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作者恨自己没有五彩凤凰的一双翅膀,可以随心所欲地飞到意中人之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说是你我彼此的心,就像有灵异的犀牛角一样而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这一无一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既矛盾又统一,描摹出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的奇妙境况。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之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因之,该联成为千古绝唱。
      四是连谓句式。由连谓词组充当谓语部分的句子叫连谓句式(主语+谓语+【宾语】+谓语+【宾语】)。所谓连谓词组,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连用,每个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但每个谓语有时带宾语,有时又不带宾语。如“农民下地割麦子”,“人民起来打倒反动派”。句中“农民、人民”,名词分别作这两个句子的主语;“下、起来”动词分别作这两个句子的第一谓语;“割、打倒”动词分别作这两个句子的第二谓语。“地”单音节名词作动词“下”的宾语,“麦子”名词作动词“割”的宾语;“地”为第一宾语,“麦子”为第二宾语。“反动派”,名词作动词“打倒”的宾语。“下地割麦子”、“起来打倒反动派”,均构成连谓词组,分别作为“农民”、“人民”的谓语部分。这即是连谓句式。
     诗词对联中也有这种情况:
      词客有灵应识我;
      霸才无主始怜君。——唐·温庭筠《过陈琳墓》之颔联
      联中“词客、霸才”,名词分别作上下联之主语;“有、无”单音节动词分别作上下联之第一谓语,“灵、主”单音节名词分别作上下联动词“有、无”的宾语;“应识、始怜”能愿动词分别作上下联之第二谓语,“我、君”代词分别作上下联能愿动词“应识、始怜”的宾语。“有灵应识我、无主始怜君”,均构成连谓词组,分别为上下联全句主语“词客、霸才”的谓语部分。连谓词组中的每个谓语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即“词客有灵、词客应识我”;“霸才无主、霸才始怜君”。上联为连谓句式,下联亦为连谓句式。组词结构相同,组句结构亦相同。
      《过陈琳墓》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凭吊陈琳墓有感而发的一首咏史怀古诗。陈琳墓址在今江苏省邳pī州市。温庭筠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东下江淮,过陈琳墓有感而作。
      陈琳,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曹魏文臣。陈琳时为何进主簿,何进用袁绍议,欲召四方猛将,使他们引兵向京城,以尽诛宦官;陈琳以此计百害无利,向何进加以劝谏,然而何进不肯纳其言,最终因以取祸。于是陈琳避难于冀州,袁绍用其为记室。后来袁绍议伐许都,要向曹操宣战,便使陈琳作檄天下,以声讨曹操之大罪。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陈琳后与审配同守冀州。袁氏败亡后,陈琳被擒见曹操。曹操责其作檄文时辱及父祖, 陈琳因以谢罪,众请曹操杀之,然而曹操爱怜其才,赦之不咎,命为从事。后陈琳又与王粲等文士于铜雀台上献赋颂曹操之德。
      诗中的词客,指以文章闻名于世的陈琳;霸才,指盖世超群之才,这里是温庭筠自比。全诗通过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既凭吊陈琳,又自伤身世,寄托遥深,堪称咏史佳作。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这两句温庭筠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陈琳在天之灵有知,想必会了解我这个飘泊之士吧?我虽有盖世之才,却不遇明主,不被所用,不像陈琳你那样,受知遇曹操之爱怜,霸才有主,得展宏愿。这里,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又含有世无知音的伤感,“霸才无主”反衬陈琳“霸才有主”,流露出生不逢时的深深感慨和凄苦之心境。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毛泽东《送瘟神其二》之颔联
      联中“红雨、青山”,偏正结构名词分别作上下联之主语;“随、着”单音节动词分别作上下联之第一谓语,“心、意”单音节名词分别作上下联动词“随、着”的宾语;“翻作、化为”动词分别作上下联之第二谓语,“浪、桥”名词分别作上下联动词“翻作、化为”的宾语。“随心翻作浪、着意化为桥”,均构成连谓词组,分别作上下联全句主语“红雨、青山”的谓语部分。连谓词组中的每个谓语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即“红雨随心、红雨翻作浪”;“青山着意、青山化为桥”。上联为连谓句式,下联亦为连谓句式。组词结构相同,组句结构亦相同。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这联中的红雨,是指落花。诗人是在说,落花就像随着自己的心情翻波逐浪,极写风光之烂漫。着意,即有意。是说青山也有意化崎岖险峻为康庄大道,为民架桥造福。1958年7月1日,毛泽东主席得知江西余江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了这篇《七律二首·送瘟神》。表达了诗人对消灭了血吸虫的一种愉悦心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之颈联
      这联是第一谓语不带宾语、第二谓语带宾语的连谓句式。联中“乱花、浅草”,偏正结构名词分别作上下联之主语;“渐欲、才能”偏正结构能愿动词分别作上下联之第一谓语,未带宾语;“迷、没”动词分别作上下联之第二谓语,“人眼、马蹄”偏正结构名词分别作上下联第二谓语“迷、没”的宾语。“渐欲迷人眼、才能没马蹄”,均构成连谓词组,分别作上下联全句主语“乱花、浅草”的谓语部分。连谓词组中的每个谓语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即“乱花渐欲、乱花迷人眼”;“浅草才能、浅草没马蹄”。上联为连谓句式,下联亦为连谓句式。组词结构相同,组句结构亦相同。
     五是兼语句式。由兼语词组充当谓语部分的句子,就叫兼语句式。所谓兼语词组,即是“宾语兼作主语”成分的一种词组。如“请他来”,这一短句中的“他”即是兼语成分。“他”既是“请”的宾语,又是“来”的主语。换句话说,就是两个谓语连用,第二谓语可以同第一谓语的宾语发生主谓关系,而与全句的主语不发生主谓关系。例如:
      “老师安排学生做作业”,这句子中的“学生”即是兼语成分,“学生”既是“安排”的宾语,又是“做作业”的主语。第二谓语“做作业”,只与第一谓语“安排”的宾语“学生”发生主谓关系,而不与全句的主语“老师”发生主谓关系。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学生做作业”,而不是老师做作业。“安排学生做作业”就是一个兼语词组,充当全句的谓语部分。
      诗词对联中也有这种情况:
      春尽花魂犹恋石;
      雨余山气欲吞潮。——梁启超题南海西樵山天湖枕流亭联
      联中“春、雨”单音节名词,分别为上下联之主语,“尽、余”存现动词,分别为上下联之第一谓语;“犹恋、欲吞”偏正结构动词,分别作上下联之第二谓语;“花魂、山气”偏正结构名词,分别为上下联之兼语成分,既作了上下联第一谓语“尽、余”的宾语,又作了第二谓语“犹恋、欲吞”的主语。“尽花魂犹恋石、余山气欲吞潮”,均为兼语词组分别充当上下联的谓语部分。第二谓语只与兼语发生关系,而不与全句的主语发生关系。意思是“花魂”“恋石”,而不是“春”“恋石”;是“山气”“吞潮”,而不是“雨”“吞潮”。上联是兼语句式,下联也是兼语句式。组词结构相同,组句结构亦相同。
      有时,偶尔也有用兼语句式来对连谓句式的。如: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七律·登庐山》之颔联
      出句即是连谓句式,对句则是兼语句式。在“冷眼向洋看世界”句中,“冷眼”偏正结构名词作主语,第一谓语“向”和第二谓语“看”,都是针对主语“冷眼”而言的,可以理解为“冷眼向洋”、“冷眼看世界”,动词谓语只与全句中的主语“冷眼”发生关系,形成连谓句式。
      而在“热风吹雨洒江天”句中,“热风”偏正结构名词作全句的主语,“吹雨洒江天”为兼语词组,充当全句的谓语部分。“雨”字在句中作兼语成分,它既是第一谓语“吹”的宾语,又是第二谓语“洒”的主语。第二谓语只与兼语“雨”发生主谓关系,而不与全句的主语“热风”发生主谓关系。这里说的是“雨”“洒江天”,而不是“热风”“洒江天”。
还有象“榆鞭策马奋蹄扬”、“吾见窗前鸦绕树”,都是兼语句式,大家可以细心去体会。
      人们往往容易把兼语句式与连谓句式搞混淆,分辨不清。要弄清这一点,就必须弄清兼语句式与连谓句式的不同之处。
它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连谓句式所有的谓语都是针对全句的主语而陈述的;而兼语句式的第二谓语,则不是针对全句的主语、而是针对句中的兼语而陈述的。如上例中的第二谓语“奋蹄扬”是针对“马”而言的,不是针对“榆鞭”而言的;“绕树”是针对“鸦”而言的,不是针对“吾”而言的。句中的“马”“鸦”分别为兼语成分。
      而连谓句式中的所有谓语,都是针对全句的主语而言的。如毛泽东的《七律·登庐山》之颈联“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上联中之第一谓语“横九派”、第二谓语“浮黄鹤”,都是针对全句的主语“云”而言的,是指“云横九派”、“云浮黄鹤”;下联中之第一谓语“下三吴”、第二谓语“起白烟”,也都是针对全句的主语“浪”而言的,是指“浪下三吴”、“浪起白烟”。

8675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770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荆楚联坛。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29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93702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3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格律诗词歌赋对联中,经常会有对仗句式出现,且在诗词对联中都有硬性地要求。对仗句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词性对品、结构对应、平仄相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29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93702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3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格律诗词歌赋对联中,经常会有对仗句式出现,且在诗词对联中都有硬性地要求。对仗句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词性对品、结构对应、平仄相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29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93702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3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构对应,是站在现代语法学的角度来对对仗句式要素的一种描述。我们的古人虽然没有现代语法学意义上的句式结构的概念,但从“实对实、虚对虚”的直观感觉上,也可以组织出比较规范的对仗句式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29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93702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3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词组组合形成的单句。非主谓句包括无主句和独语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29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93702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3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往往容易把兼语句式与连谓句式搞混淆,分辨不清。要弄清这一点,就必须弄清兼语句式与连谓句式的不同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29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93702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的《七律·登庐山》之颈联“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上联中之第一谓语“横九派”、第二谓语“浮黄鹤”,都是针对全句的主语“云”而言的,是指“云横九派”、“云浮黄鹤”;下联中之第一谓语“下三吴”、第二谓语“起白烟”,也都是针对全句的主语“浪”而言的,是指“浪下三吴”、“浪起白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06万

回帖

29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楹联专区总版主兼联论联话首席版主和长江文苑区总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2993702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解独到,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30 12: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