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2|回复: 14

转贴:赵仁珪先生“学诗隨笔”

[复制链接]

11

主题

506

回帖

32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43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5-1-12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诗随笔

赵仁珪

  何以有诗?诗从何来?《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今人叶嘉莹先生进而将其概言为“兴发感动”,此真知诗之言也。余乃一介书生,长年居于书斋之中,讨生活于笔墨,还文债于案牍,久而久之,情颓志丧,何以有诗?故每至此则毅然抛书卷,弃蜗室;背行囊,赴行旅。感天地之开阔,赏山川之秀美。临沧海,心胸顿觉开阔;登高山,境界随之飞升;望白云,思绪为之悠远;溯溪流,耳目似亦聪明。情不能不为之兴发,志不能不为之感动,焉能无诗?无诗则怪矣。故不必作意,不必苦寻,活泼泼之诗句自奔心中。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共生于旅途与觅句之中矣。古人云“诗思常在风雪灞桥之上。”陆放翁有感于“衣上征尘杂酒痕”,故云“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如剑门”,正是对旅游“何处不销魂”之生动写照。故终日蜷居于斗室者,如想获得为诗之灵感,最直接之感发契机莫过于走向山川、走向自然,那里有美景、有生活,是造物者赐予为诗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源泉。余之《旅游抒怀》正为此而发:只知走马而观花,“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常人之旅游也;“半为风光半为诗”,“下车游览,上车推敲”诗人之旅游也。能重温与践行古人锦囊投诗、驴背敲句之雅兴,真乃人生之一大乐趣也。而《白鹿岛激流河漂流》所云“岸有千寻超赤壁,诗无半句愧黄州”,亦想以古人之雅兴而自勉也。

  诗既来自诗人之兴发感动,则当以兴发感动最直接、最畅快者为最佳,因此即兴之作往往即是最佳之作。余以为古典诗词评价之标准不外有二:一为顺,二为新。顺者,不悖古典诗词之用语、平仄、用韵等基本形式与体例,且能将诗人之思想、情志、立意加以顺畅之表达,一气呵成,无任何斧凿痕及生硬自造语,这已属不易。新者,要有不同他人之见识与境界,即立意要高、要深,有自家之面目在,有真我之性情在,读后使人耳目一新,有所启示与感悟。余才思迟钝,

  然亦有若干即兴之作,如《航海口占》一诗。当凭舷远眺大海,一任海风扑面,看到几只海鸥随船追逐之情景,余突获灵感,便写下此诗。全诗语言平畅,没有任何艰涩语、生造语,其中“吹得两胁”之“得”字与“胁”字,如按今音读恰好一为仄,一为平,符合格律,此正所谓“顺”。而不说我伴海鸥而飞,偏说海鸥伴我而飞,以凸显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之强烈,此为“新”。其馀如《游珠海情侣大道》云:“百里长堤信步游,华灯初上海风柔。遥怜两两鸳鸯侣,悔我如今已白头。”亦是即兴口占,既感慨如今年轻人得遇开放之好时代,又抒发自己“老夫聊发少年狂”之逸兴,且这些感慨与抒发皆与温馨甜蜜之景物相结合,亦可算“顺而新”之作。


  大千世界毓秀钟灵,那里有自然美景,亦有辉煌之人文胜景和灿烂之历史遗迹。古人云:“登高而赋,可以为大夫。”“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故凡登高即难免触景生情,正如大观楼长联所云:“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涌上心头”,而况诗人乎?诗人有独特之时空观:“寂然凝虑,思接千古;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故诗人尤怕登高,每登之,必发思古之幽情,感沧桑之变幻,情为之动,心为之伤。正如老杜所云:“万里悲秋长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似乎天地万物皆助其慨叹。余亦于《登乐游原凭吊秦汉宫殿陵寝遗址》有所感慨云:“文士多情慨今古,农夫无趣牧牛羊。兴亡一律埋黄土,只任蒿莱较短长。”故咏史怀古乃兴发感动之重要内容矣。鉴于此余之旅游诗非仅描画山川之美,亦常吊古伤今,以增几分历史、沧桑之厚重感。当余于茫茫大漠之中,登上高昌古城遗址,回想当年帝王家“关隘坚如铁,人烟密似麻”,而一旦“一朝驰战马,遍地卷黄沙”后,则不能不为之“独自嗟”。当登上慈恩寺,欲效老杜等登临赋诗之雅举时,只觉满腹情思似与暮云同涌。当登上黄河之畔新建之鹳雀楼,想到此楼几经焚毁,而王之涣之诗却恒留古今,不能不感慨诗词之永恒,不能不承认“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也,于是恨不能踵武前贤,与之同“眺落日”,共“豁清眸”;并“欲”借助诗人飞腾之思致,一“驾黄河水,挟风天际游”。

  怀古咏史自当有所判断,有所议论,以见作者之史识;而以史为鉴,亦诗人之责也。余之《登刘公岛缅怀甲午海战》诗,即本此宗旨:首联想象甲午海战之硝烟一百年后尚未消尽,颔联写海战悲惨之结局,“铁甲残骸葬海东”,写实之笔,岛上即有其遗迹也。颈联议论:项羽临终时曾云:“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此语正可用于甲午海战之殉难者。将士皆英勇,战败非其罪;朝廷不识时务,只知苟且于穷途末路,才是真正之罪魁祸首。这当是准确客观而深入精辟之评价。尾联借英灵碑而发感慨,警惕国人莫忘国耻,直接点明此诗之创作目的。《由韩国一方眺望“三八”线有感,是日阴雨》一诗,更将感慨议论直发于祖国统一之主题上。当看到“三八线”如万丈鸿沟,无情地将朝鲜半岛三千里锦绣江山分割成南北两方,数代结仇,余不禁南眺台湾海峡,那里波涛汹涌,其沟壑之深、之险似比一条“三八”虚线更甚,这怎能不令国人为国家之统一而分外担忧、分外祈盼焉?


  旅游诗自然不能不写景,而写景自然要归结为赞美,此乃常理也。或曰:既为常理,何须探讨?否,原因在于当今美之标准业已混乱。余曾在《书法赋》斗胆批评道:“切勿以标新立异为终南快捷方式,更勿立奇谈怪论惑初学智昏;切勿以粗头乱服为高古,以东倒西歪为童趣;更勿以莫名其妙曰现代,以鬼魅画符曰创新。”即感慨书法界美学观之扭曲。吾师元白公亦对国画界发出同样之感慨:“常见画费九牛二虎力,浮烟涨墨块块黑石头。吾病心胸气闷已经岁,那堪再压木炭千层楼”。这些共同倾向有同一理论,即片面强调视觉之冲击力,以至丧失美感之基本准则。诗词亦然。自然山川有不同之美,有壮美,有秀美,有优美,有奇美,诗人应根据不同之对象,写出不同之美境。然有些诗人,或堆积生僻之语汇,或炫耀艰涩之风格,或不分对象,一律追求触目惊心之效果,似与上述山水画家同出一辙,值得警惕。余曾与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同至漓江写生,彼出以温润明快之画笔,余出以清新优美之诗句,二者可谓相得益彰,皆符合漓江之特色。故余诗即以《漓江写生》为题。首联“水展青罗带,山排碧玉簪”,先出之以形似描写。颔联“新晴波潋滟,细雨影婵娟”,再进入神似描写,且用语有据。颈联“江曲柔难画,峰奇秀可餐”,更强调诗人之感受,其立意在于强调漓江之美即是再高明之画家也难措手,似只有通过诗人之口才能道出其“柔难画”“秀可餐”之境界。尾联“渔舟归唱晚,逝入武陵源”,以带领读者走进桃花源之意境作结,亦可称结有余韵。总之,以如此诗笔为漓江写生,画面清新雅洁,符合漓江之特色,可谓“虽不中,亦不远矣”。又如余创作《游丽江、束河古镇》《游婺源诸古镇》等诗,亦尽力将其描画成静谧、甜美、淳朴、淡雅之水墨画,非此不能与其特色相吻合也。再如当漫步“黄龙”松林间,可随时遇到不知何处冒出之溪水,故有“奔淙无赖如群犬,到处扑人任意流”之句,亦可算生动可爱之真实写照。


  古人论绘画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此语通于作诗,只需将“中得心源”发挥为“继承传统”或“学习古人”即可,亦即古人所云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中得”与“外师”本相统一,书中之佳作与外在之造化并不矛盾。所有古人之佳作皆来源于造化,故师古人即间接师造化也。如一味强调“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忽视读书学习,则难免走向片面。吾师启功先生曾将造化、作者、作品之间关系比喻为花、蜜蜂、蜂蜜之因果。蜜蜂所酿之蜂蜜实乃采集花蕊所得,故古人之作品,“何一非古时之造化耶”?所以“师古人者,宜师古人之所以师造化;师造(化)者,宜师蜜蜂之所以醖釀花蕊也”(《跋吴子玉唐人诗意图》)。

  而学习古人 ,继承传统,当转益多师。余曾作《唐宋十大诗人》《唐宋十大词人》两组诗词,以求以诗词之思维方式更深入、更全面、更本质化地了解唐宋诸贤,而非教科书式地照本宣科。论某一诗人,即以其最拿手之体裁为之,如论杜甫即用律诗,论李白即用古风;论某一词人,即以其最有影响力之词牌为之,如论李煜即用《虞美人》,且在用其体裁与词牌时尽力体会并模仿其特色,力求与其神合。为此余论岑参,即效仿其《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以三句为一层,叙说其边塞诗之创作背景、内容风格及其成就影响,窃以为颇能探骊得珠。而吾师元白公正是转益多师之典范。余《读启功韵语》即一气标出其所师法者:“轻松白香山,滑稽东方朔。蓬莱驾鹤仙,曹溪参禅客。西江次第排,竹林散淡坐。义山送精研,东坡献疏阔。更有杜少陵,诚心输魂魄。”而转益多师之目的仍在成一家之面目,启先生即是成功之实践者,故吾继云:“掩卷闭目思,毕竟只一个:风调与音容,分明启元白(读如帛)。”此乃今人学习古人之根本目的也。


  然古人有可学者,有不可学者。不可学者,天生之本色与气质也。如青莲之恣肆,老杜之忠爱,东坡之雄博,稼轩之激烈。强学之,必堕入“伪豪放派”或“伪婉约派”。可学者,后天之学力与手法也,如炼字炼句,谋篇布局等。

  以余之管见,除某些一气呵成之即席口占外,多数作品皆需雕琢打磨,故字斟句酌乃诗人日常之功课也。如余之《题黄龙五彩池》第三句原随手写为“天公画罢曾洗笔”,“洗”字虽最近本意,但错用平仄,如改为“濯”“涤”,以今音读之虽对,以古音读之仍错,终觉不妥。又如《游天山三首》(调寄《忆江南》)其三原为:“一领毡篷居老幼,几匹老马牧牛羊。阵阵野炊香。”误将“匹”读为平声,若强改为平声之量词如“只”、“头”,显然“不词”。余便将其暂置一旁,待多年后准备结集时,才最后定稿为“天公画罢曾抛笔”和“几鬃老马牧牛羊”。“抛笔”于五彩池,亦暗含有于此洗笔之意,且更觉潇洒;“几鬃老马”更凸显了老马瘦骨嶙峋之态,较之普通之量词“匹”更增加了几分形象性。此亦余之“二句三年得”也。较余更生动典型之例古人尤多,足资借鉴,不再赘述。

  欲学谋篇布局,须先知诗词结构之范式,尤其是律绝与律诗之通例。绝句之四句与八句律诗之四联,最习见、最通行之安排为起、承、转、合,此非教条,更非八股,实乃经验与规律之总结。因四句与四联如仅在同一平面展开,未免乏味,难以深入,而在多维度上展开,才能深广丰满,起、承、转、合即是理想之结构。其中,关键为转。转之得当,便能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又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跃上新境界,故“转”最能见出诗人之功力与水平。其次是“合”,合之得体,便结韵悠长,意境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其法又有结之以景,以增“篇终接浑茫”之效;或注入自我,以增感慨咏叹之情。

  如余之《谒柳侯祠》,首联从读《柳河东集》发慨,起得较为切实而沉郁。颈联继而概括其平生遭遇。颔联“转”入评价:“功过当时难定论,文章后世有公评。”“难定论”带有委婉之肯定,“有公平”明示绝对之结论。二句跨越时空,大声鞺鞳,颇富正气。尾联之“合”,融入自家之情感,在颈联赞美之后,一声慨叹,又跌入到不尽之同情与悲慨中,与首联相呼应,构成颇富顿挫之完整篇章。又如《富春山居图合璧抒怀》。首联以黄公望(号大痴)绘制《富春山居图》入手,但起句“谁泻春江纸上流”,以发问语开端,立意不凡,且以“春江纸上流”将自然之景与绘画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颔联继续写画面所呈现的富春江之美。颈联据此画曾被人为截为两段,分藏于大陆与台湾之遭遇,“转”入议论,并切合到温家宝总理关于此画所发出之感慨:“画犹如此,人何以堪?”议论得有深度,有感情。尾联之合,发挥想象,愿合璧后之画图,能更加美丽,化为彩虹,跨越时空,不但一洗旧画之遗恨,更能一洗民族之遗恨,立意颇为深远。

  然浩如烟海之诗词创作,不可能谨守唯一之结构模式。四句或四联之间亦有一气呵成,难分明确之层次者;有相对独立,无明显之因果联系者;有前二与后二相互衬托者。仅以后者为例。东坡赠歌妓李琪诗之故事,诠释了这一结构之妙谛:据《春渚纪闻》载,东坡在黄州时不惜为歌妓题诗,独名妓李琪未得获赐。东坡离黄前,李琪取领巾乞诗。东坡先书“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即掷笔袖手,与客谈笑。坐客纷纷议论:“语似凡易,又不终篇,何也?”至宴席将散,李琪复拜,请求完篇。东坡笑谢曰:“几忘出场(差点忘记做完)”便一挥而就,补足道:“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于是“一座几节。”原来杜甫曾遍题西川之景物,唯无西川最美丽之海棠。此典用于李琪身上何等巧妙,难怪李琪大喜而众人击节。其实东坡岂是忘记出场,只是略施狡黠之技,故以前两句之凡易,特衬后两句之精彩罢了。反言之,后两句之精彩,若无前两句之铺垫亦难凸显。此一文坛趣话正可视为诗词结篇之范例。余之《十六字令·品茶三咏》即是仿效此种结构之习作。每首前数句“小饮一杯润齿牙,留余味”,“小饮两杯味转佳,香压苦”,“小饮三杯爽透颊(平读),飘飘举”云云,皆为“凡易”之平铺直叙,似毫无诗味,而当分别宕出“遮面抱琵琶”,“ 雪后访梅花”,“骑鹤赏烟霞”巧妙生动之比喻后,即能形象地道出了饮茶过程之妙趣与感受,从而化腐朽为神奇矣。赵


11

主题

506

回帖

32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43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在网上夜读赵仁珪先生的学诗随笔,感到受教不少,今试着转贴在此与同道分享,若是贴的不当,尽可删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诗人解诗》中读过这篇文章,颇有见地,再度学习!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感谢先生分享。
一别如斯 落尽梨花月又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2888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3602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5-1-12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谢谢居士转来共赏,问好了!
东风一骑绝孤城,门外潇潇剑笛声。吹尽胡尘三万里,雪山微月马蹄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2

回帖

11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132
发表于 2015-1-12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分享
江湖任尔笑我疯,来去随由马行空。
仗剑天涯妖尽却,千山只影月明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坡公故作狡黠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06

回帖

32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43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并谢过各位垂顾「我作个罗圈揖哈」,总算没有白费力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700

回帖

29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32
发表于 2015-1-13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离开生活、脱离现实什么都不是!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3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我也分享了。

我讀過此老的《宋史縱橫》,受益不淺。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15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  学习  谢谢分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573

回帖

4416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4416
发表于 2015-1-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读,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06

回帖

32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43

中坚诗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深谢各位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1026

回帖

34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20
发表于 2015-1-1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学习了。

祝好,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7 11: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