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8|回复: 3

[闽都园地] 叠词100例

[复制链接]

7260

主题

13万

回帖

42万

积分

副站长

揄扬诗社创始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22439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18-9-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马尾阿婆 于 2018-9-1 20:32 编辑

1    啀啀    áiái    象声词。狗吠声。黄药眠《黄花冈的秋风暮雨》诗:“冈下萧条时有野犬啀啀,冈上荒芜都是纵横的荆棘。”
2    皑皑    áiái    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
3    溰溰    áiái    (1)洁白貌。《文选?枚乘<七发>》:“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李善注:“溰溰,高白之貌也。”清金农《张二丈伊以白苧布见遗感作十韵》:“白苧一匹新出机,银光烂烂雪溰溰。”(2)露浓貌。明刘基《秋怀》诗之一:“瞻彼原隰,零露溰溰。”
4    嘊嘊    áiái    狗露齿要咬的样子。《管子?戒》:“东郭有狗嘊嘊,旦暮欲啮我猳,而不使也。”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五》:“当作‘啀’。《玉篇》:‘啀,鱼佳切,狗欲啮。’《广韵》:‘啀,犬鬭。’”
5    隘隘    àiài    象声词。燕鸣声。《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唐李善注:“《吕氏春秋》曰: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九成之臺,饮食以鼓,帝命燕往视之,鸣若隘隘,二女爱而争搏之。”按:今本《吕氏春秋》作“謚隘”。
6    嗌嗌    àiài    笑声。《韩诗外传》卷九:“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疾言喷喷,口沸目赤。一幸得胜,疾笑嗌嗌。”
7    叆叆    àiài    (1)云盛貌。清洪昇《长生殿?剿寇》:“不断征云靉靉。”(2)引申为浓盛貌。元袁士元《游东湖醉中歌》:“兴尽归来月犹在,盘礴解装春靉靉。”(3)树木茂盛貌。元顾瑛《碧梧翠竹堂》诗:“高堂梧与竹,靉靉排空青。”阴晦不明貌。唐马总《意林?晏子》:“孔子闻之曰:‘星之昭昭,不如日月之靉靉。’”
8    暧暧    àiài    (1)昏昧不明貌。《楚辞?离骚》:“时曖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佇。”王逸注:“曖曖,昏昧貌。”洪兴祖补注:“曖,日不明也。”汉崔瑗《座右铭》:“在涅贵不淄,曖曖内含光。”明何景明《述归赋》:“尘曖曖以蔽空兮,风发发而扬衢。”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暧暧的暮色里瞥见愫芳含着泪光的大眼睛。”(2)迷蒙隐约貌。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曖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一丽女兮,碧渚之崖。曖曖也,非云非雾,如烟如霞。”清姚燮《春江曲》:“英英在岸波香暖,曖曖当舷客心醉。”(3)繁茂貌。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淙淙悬溜,曖曖荒林。”唐孟郊《献襄阳于大夫》诗:“物色增曖曖,寒芳更萋萋。”
9    薆薆    àiài    阴暗不明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汉扬雄《太玄?瞢》:“瞢瞢之离,中薆薆也。”范望注:“薆薆而进,胜荧而退也。”
10    皧皧    àiài    洁白光亮貌。明何景明《后白菊赋》:“鉴微月之皧皧,步列星之森森。”
11    瞹瞹    àiài    犹隐隐。《法书要录》卷二引南朝梁武帝《又答书》:“肥瘦相和,骨力相称,婉婉瞹瞹,视之不足。”
12    譺譺    àiài    语言迟钝舒缓貌。清袁昶《夜》诗:“自有闭门车,何须梦秋驾。譺譺自言明,傲以冥万化。”
13    蔼蔼    ǎiǎi    (1)茂盛貌。晋陶潜《和郭主簿》之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龟城蔼蔼,焕繁霞於百尺之楼。”清金农《游晋祠》诗:“蔼蔼长生树,泠泠难老泉。”(2)盛多貌。《诗?大雅?卷阿》:“蔼蔼王多吉士。”汉刘向《九叹?逢纷》:“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晋陆机《艳歌行》:“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蔼蔼多士,发言盈庭。”(3)(香气)浓烈貌。《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怀椒聊之蔼蔼兮,乃逢纷以罹詬。”王逸注:“蔼蔼,香貌。”(4)温和貌;和气貌。明何景明《立春日作》诗:“蔼蔼春候至,天气和且清。”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遇学师赵,相见蔼蔼。”(5)云雾弥漫貌。南朝宋鲍照《采桑诗》:“蔼蔼雾满闺,融融景盈幕。”元揭傒斯《山水卷》诗:“稍稍云木动,蔼蔼烟烽乱。”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七:“蔼蔼玉生烟,霏霏山出云。”(6)暗淡、昏昧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李善注:“蔼蔼,月光微暗之貌。”南朝梁王僧孺《与司马治书同闻邻妇夜织》诗:“蔼蔼夜庭广,飘飘晓帐轻。”明何景明《白菊赋》:“簷萧萧以下月,庭蔼蔼而降霜。”
14    霭霭    ǎiǎi    (1)云烟密集貌。晋陶潜《停云》诗:“靄靄停云,濛濛时雨。”唐张祜《夜雨》诗:“靄靄云四黑,秋林响空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春晚喧喧佈穀鸣,春云靄靄簷溜滴。”闻一多《红烛?忆菊》:“霭霭的淡烟笼罩着的菊花,丝丝的疏雨洗着的菊花。”(2)昏暗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遂排金扉而北入,霄靄靄而晻曖。”张载注:“言深邃也。”唐韦应物《夏夜忆卢嵩》诗:“靄靄高馆暮,开轩涤烦襟。”明高启《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3)犹蔼蔼。和蔼可亲貌。清周亮工《今夕歌宿郎山吕正始天咫楼作》:“何接美人之靄靄兮,乃使我日暮而蹉跎。”(4)犹蔼蔼。茂盛貌。陈毅《由北京到广州》诗:“韶山冲里览风物,靄靄青松赤壤嵌。”
15    哀哀    āiāi    悲伤不已貌。《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郑玄笺:“哀哀者,恨不得终养父母,报其生长己之苦。”晋潘岳《马汧督诔》:“哀哀建威,身伏斧质。”唐李咸用《湘浦有怀》诗:“鸿雁哀哀背朔方,餘霞倒影画瀟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书僮吓的不敢言语,只哀哀的哭。”赵朴初《访广岛》诗之三:“哀哀欲絶絶復言,满座闻之摧心肝。”
16    唉唉    āiāi    象声词。《文选?韦孟<讽谏>诗》“在予小子,勤唉厥生”李善注引汉应劭曰:“小儿啼声唉唉。”
17    挨挨    āiāi    ??参见“擦擦”。
18    叆叆    àiài    (靉靉)(1)云盛貌。清洪昇《长生殿?剿寇》:“不断征云靉靉。”(2)引申为浓盛貌。元袁士元《游东湖醉中歌》:“兴尽归来月犹在,盘礴解装春靉靉。”(3)树木茂盛貌。元顾瑛《碧梧翠竹堂》诗:“高堂梧与竹,靉靉排空青。”阴晦不明貌。唐马总《意林?晏子》:“孔子闻之曰:‘星之昭昭,不如日月之靉靉。’”
19    晻晻    ǎnǎn    (1)黑暗貌;昏暗貌。汉蔡邕《愁霖赋》:“瞻玄云之晻晻兮,听长空之淋淋。”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一:“其夕三更中,復闻一人扣户云:‘范帅来!’未应已进……从者唯三人,衣色黑晻晻不可别。”唐储光羲《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霏霏渠门色,晻晻制巖光。”(2)暗中,无形之中。《世说新语?识鉴》“王夷甫亦叹云:‘公闇与道合。’”刘孝标注引晋袁宏《名士传》:“王夷甫叹涛‘晻晻为与道合,其深不可测。’”(3)抑郁貌。《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心怊悵以永思兮,意晻晻而自頽。”洪兴祖补注:“晻,乌感切。”(1)日无光。《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孰契契而委栋兮,日晻晻而下頽。”洪兴祖补注:“晻音奄,日无光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2)迅速貌。《楚辞?九辩》:“岁忽而遒尽兮。”汉王逸注:“时去晻晻,若騖驰也。”
20    岸岸    ànàn    (1)每一处水岸。唐杜甫《春日江村》诗之一:“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宋王禹偁《白龙泉》诗:“岸岸何凿凿,渤潏涌山脚。”元仇远《点绛唇》词:“几时寒食?岸岸梨花白。”(2)严峻苛细。宋苏轼《策略五》:“法令简约,不为岸岸。当时大臣将相,皆得从容终日。”(3)高傲。明刘基《郁离子?公孙无人》:“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一朝而得志也,岸岸焉。尾尾以求之,岸岸以居之。”
21    暗暗    ànàn    (1)形容黑暗;光线弱。汉贾谊《新书?修政语下》:“君子既去其职,则其於民也,暗暗然如日之已入也。”唐杜牧《罢锺陵幕吏十三年来泊湓浦感旧为诗》:“摇摇远隄柳,暗暗十程烟。”(2)幽静貌。汉扬雄《甘泉赋》:“帷弸彋其拂汩兮,稍暗暗而靚深。”唐吴融《还俗尼》诗:“空门付与悠悠梦,宝帐迎回暗暗春。”(3)私下里,悄然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似恁凄凉何时是了?心头暗暗疑猜,纵芳年未老,应也头白。”《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时下换了素巾青衣,随跟书吏,暗暗出了察院。”巴金《观察人》:“他们却没有想到我暗暗地在观察他们。”
22    黯黯    ànàn    (1)光线昏暗;颜色发黑。汉陈琳《游览》诗之一:“萧萧山谷风,黯黯天路阴。”南朝梁江淹《哀千里赋》:“水黯黯兮莲叶动,山苍苍兮树色红。”宋王安石《望淮口》诗:“白烟弥漫接天涯,黯黯长空一道斜。”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二:“寒梦惊醒,黯黯的烛影,寂寂的风声,车已停住,听着窗外轻轻的一阵一阵雪花簌簌的飞转。”(2)隐藏不露,不显扬。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陈上美》:“文称功业黯黯,则未若腐草之有萤也。”明归有光《<戴楚望集>序》:“故黯黯以居,未敢列於当世儒者之林。”清戴名世《再上韩宗伯书》:“田有身在卑贱,有言不信,故不得不黯黯以居,默默以处。”(3)沮丧忧愁貌。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江生魂黯黯,泉客泪涔涔。”清洪昇《长生殿?得信》:“黯黯愁难释,绵绵病转成。”冰心《寄小读者》十五:“只觉得奇愁黯黯,横空而来。”
23    罯罯    ǎnǎn    覆盖貌。唐元稹《大云寺》诗:“果枝低罯罯,花雨泽雰雰。”
24    安安    ānān    (1)温和貌。《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隋虞世基《讲武赋》:“敷九畴而咸叙,奄四海而有截。既搜扬於帝难,又文思之安安。”(2)徐缓貌。《诗?大雅?皇矣》:“执讯连连,攸馘安安。”郑玄笺:“及献所馘,皆徐徐以礼为之,不尚促速。”(3)谓安于环境或习惯。《礼记?曲礼上》:“安安而能迁。”孙希旦集解:“安安,谓心安於所安,凡身之所习,事之所便者,皆是也。”《隋书?高祖纪上》:“区宇寧一,阴阳顺序,安安以迁,勿怀胥怨。”唐韩愈《与卫中行书》:“足下喜吾復脱祸乱,不当安安而居,迟迟而来。”(4)平正;安稳。宋范仲淹《祭谢宾客文》:“大儒之文兮,醇醇而弗醨;君子之器兮,安安而弗欹。”清唐甄《潜书?格君》:“深渊冥冥,乔岳安安,静之体也。”(5)平静,安宁。《云笈七籤》卷四二:“九真安安,七神寧寧。”
25    侒侒    ānān    无畏不惧。
26    庵庵    ānān    昏暗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菴菴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27    闇闇    ānān    (1)阴暗;不光亮。《楚辞?天问》:“明明闇闇,惟时何为?”游国恩纂义:“明明闇闇者,犹云或明或闇也,重言之以足文义耳。”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三》:“遥望其内,光影陆离,波响腾沸,而行处犹闇闇也。”王闿运《上征赋》:“烛闇闇以乡晨,哽吾吊夫三河。”(2)指昏昧的统治者。汉扬雄《法言?修身》:“明明在上,百官牛羊,亦山雌也,闇闇在上,簞瓢捽茹,亦山雌也,何其臞!”(3)稠密貌。唐杜甫《宴胡侍御书堂》诗:“闇闇书籍满,轻轻花絮飞。”唐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春雨闇闇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4)隐晦貌。明唐顺之《俞孺人传》:“鈿为人愿而善藏,其居众中退然不见辞色,而其介然有所不为。既训导於常,亦闇闇不自标帜。”
28    韽韽    ānān    形容声音幽微。宋苏轼《东湖》诗:“暮归还倒载,鐘鼓已韽韽。”
29    昂昂    ángáng    (1)出群;高洁。《楚辞?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乎?”王逸注:“昂昂,志行高也。”《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昂昂子敬,拔迹草莱。”张铣注:“昂昂,出羣貌。”宋梅尧臣《读蟠桃诗寄子美永叔》诗:“其人虽憔悴,其志独昂昂。”(2)器宇轩昂貌。《隋书?音乐志下》:“顒顒卿士,昂昂侯甸。”唐韦应物《上东门会送李幼举南游徐方》诗:“令姿何昂昂,良马远游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浙江办理秋瑾革命全案》:“当下传言速请入,来了昂昂二少年。大家席地团团坐,送茶一杯是清泉。”(3)耿介貌。唐欧阳詹《怀忠赋》:“惟玉石之明分,亦薰蕕之自别。是以謇謇心兢,昂昂面折。”(4)骄傲自负貌。宋苏轼《渔樵闲话录》卷下:“子知之乎?昂昂然擅威福,恣暴乱,毒流於人之骨髓,而祸延於人之宗族者,此形虽未化而心已虎矣。”明沉鲸《双珠记?狱中冤恨》:“身据蒺藜中,兀自昂昂强横也。”楚剧《葛麻》第一场:“见了旁人一礼还一礼,见了员外昂昂不动,岂不丢了一个揖?”(5)高仰貌。元赵孟頫《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十六:“四月夏气清,蚕大已属眠。高首何昂昂,蛾眉復娟娟。”
30    盎盎    ángáng    洋溢貌;充盈貌。《韩诗外传》卷二:“得尧之顙,舜之目,禹之颈,皋陶之喙,从前视之,盎盎乎似有王者。”唐杜牧《<李贺集>序》:“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宋苏轼《新酿桂酒》诗:“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清赵翼《陈绳武寓斋宴集》诗:“春情盎盎夜迢迢,占尽烟花廿四桥。”
31    卬卬    ángáng    (1)轩昂貌。《诗?大雅?卷阿》:“顒顒卬卬,如圭如璋。”郑玄笺:“志气则卬卬然高朗。”《北齐书?孙搴杜弼传赞》:“卬卬辅玄,思极谈天,道亡时晦,身没名全。”(2)高貌。《荀子?赋》:“卬卬兮天下之咸蹇也。”杨倞注:“卬卬,高貌。”《文选?枚乘<七发>》:“顒顒卬卬,椐椐彊彊。”李善注:“顒顒卬卬,波高貌也。”明何景明《述归赋》:“欝文昌之中兴兮,耸圜闕之卬卬。”
32    敖敖    áoáo    (1)长貌。《诗?卫风?硕人》:“硕人敖敖,説于农郊。”毛传:“敖敖,长貌。”郑玄笺:“敖敖,犹頎頎也。”(2)众口谗毁貌。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诗》云:‘无罪无辜,谗口敖敖。’”今本《诗?小雅?十月之交》作“嚣嚣”。朱熹集传:“音翱,众多貌。”陆德明释文引《韩诗》作“謷謷”。(3)哀号声。《三国志?魏志?常林传》“封乐阳亭侯,转大司农”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林夜挝吏,不胜痛,叫呼敖敖彻曙。”
33    嗷嗷    áoáo    亦作“嗸嗸”。1哀鸣声;哀号声。《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陆德明释文:“嗸,本又作嗷。”高亨注:“嗸,同嗷。嗷嗷,雁哀鸣声。”唐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残花不共一日看,东风送哭声嗷嗷。”清赵翼《二麦将收连旬大雨感赋》诗:“米价经年节节高,茅簷待哺正嗷嗷。”《当代》1981年第3期:“老太婆把头搁在儿子肩头,突然嗷嗷大哭起来。”(2)叫呼声;叫喊声。《楚辞?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王逸注:“嗷嗷,呼声也。”管桦《小英雄雨来》:“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吼叫:‘枪毙的有!枪毙的有!’”(3)众口愁怨声。汉贾谊《过秦论》:“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资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嗷嗷”。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小人道长,则檮杌比肩,颂声所以不作,怨嗟所以嗷嗷也。”《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元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怀异志。”胡三省注:“嗷嗷,众口愁声。”(4)形容众声喧杂。《汉书?刘向传》:“无罪无辜,谗口嗸嗸。”颜师古注:“嗸嗸,众声也。”三国魏曹植《美女篇》:“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梁启超《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夫惟万目睽睽以具瞻政府,万口嗷嗷以交謫政府,然后政府之职庶克举矣。”
34    熬熬    áoáo    (1)同“嗷嗷”。愁苦哀怨之声。《汉书?陈汤传》:“国家罢敝,府臧空虚,下至众庶,熬熬苦之。”颜师古注:“熬熬,众愁声。”《梁书?武帝纪上》:“严科毒赋,载离比屋,溥天熬熬,置身无所。”宋梅尧臣《秋风篇》:“唯恐五色石,女媧补不牢,摆落缺西北,赤子何熬熬?”(2)干热貌。唐张籍《山头鹿》诗:“早日熬熬蒸野岗,禾黍不收无狱粮。”五代齐己《苦热行》:“下土熬熬若煎煮,苍生惶惶无处避。”
35    磝磝    áoáo    (1)山多小石貌。唐韩愈《别知赋》:“山磝磝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摎。”宋秦观《同子瞻参寥游惠山》诗之二:“上干青磝磝,下属白磷磷。”(2)土地坚硬瘠薄貌。汉焦赣《易林?巽之蹇》:“磝磝秃白,不生黍稷,无以供祭,祇灵乏祀。”
36    翱翱    áoáo    飞翔貌。明何景明《答献吉》诗之一:“欝欝双凤闕,翱翱飞云间。”
37    聱聱    áoáo    象声词。形容众声杂作。宋苏轼《黠鼠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38    謷謷    áoáo    ①众人愁叹声。《汉书?食货志上》:“犯令,法至死,制度又不定,吏缘为姦,天下謷謷然,陷刑者众。”颜师古注:“謷謷,众口愁声也,音敖。”宋司马光《喜圣民得登州》诗:“符移空浩浩,榜楚镇謷謷。”②傲慢而妄言。謷,通“傲”。《楚辞?王逸<九思?怨上>》:“令尹兮謷謷,羣司兮譨譨。”原注:“不听话言而妄语也。”《诗?大雅?板》“听我嚻嚻”毛传:“嚻嚻,犹謷謷也。”孔颖达疏:“谓傲慢其言而不听之,故言‘犹謷謷’。”
39    茇茇    bábá    飞翔貌。《楚辞?九辩》:“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朱熹集注:“茇茇,飞扬之貌。”明刘基《述志赋》:“驂青鸞之茇茇兮,超烟靄而上浮。”
40    茇茇    bábá    飞翔貌。《楚辞?九辩》:“左朱雀之茇茇兮,右苍龙之躣躣。”朱熹集注:“茇茇,飞扬之貌。”明刘基《述志赋》:“驂青鸞之茇茇兮,超烟靄而上浮。”
41    鲅鲅    bàbà    (鮁鮁)(1)鲜活貌。《五灯会元?云门宗?三祖法宗禅师》:“明晃晃,活鱍鱍,十方世界一毫末。”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十二章四》:“鱍鱍即是活意,泼泼则言其发散充周,无所不活也。”(2)象声词。鱼摆尾声。宋陆游《雨后》诗:“帘上翩翩燕,蒲新鱍鱍鱼。”明何景明《津市打鱼歌》:“大船峩峩繫江岸,鮎魴鱍鱍收百万。”(3)鱼掉尾而游貌。《说文?鱼部》:“鮁,鱣鮪鮁鮁。”朱骏声通训:“尾掉皃。从鱼,犮声。《韩诗?硕人》:‘鱣鮪鮁鮁。’毛本作‘发发’,传:‘盛皃。’马注:‘鱼著网尾发发然。’《吕览?季春》注作‘泼泼’。按皆重言形况字,不必有正字也。字亦作鱍。”参见“鱍鱍”。
42    爸爸    bàbɑ    父亲。《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连随缘儿都认不出他爸爸来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忽然一个小孩子走进来,对着他道:‘爸爸快回去罢,妈要起来了。’”
43    把把    bǎbǎ    把粪便。元无名氏《岳飞精忠》楔子:“得了胜的着他帅府里就掛元帅印,输了的都罚去史家衚衕喫把把。”《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如今自己挑了黄怱怱的一担把把,这臭气怎生受得?”
44    八八    bābā    (1)老者之称。明方以智《通雅?称谓》:“八八,乃迻语之称巴巴也。《唐书》,德宗以怀光外孙燕八八为后八八,盖迻语称老成者曰八八,或巴巴。今回回教以老成者呼八八,其声近‘把’。”《正字通?父部》:“夷语称老者为八八或巴巴,后人因加父作‘爸’字。”(2)八八的乘积,即六十四。《易纬乾凿度》卷上:“八八推荡,运造纵横。”《汉书?律历志上》:“统八卦,调八风,理八政,正八节,谐八音,舞八佾,监八方,被八荒,以终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3)谓二物分异或相背。北周卫元嵩《元包经?少阳》:“艮,屾八八,北癶癶,门之非,径之韦。”苏源明传:“屾八八,二山相拆也;北癶癶,两人相背也。”
45    巴巴    bābā    (1)爸爸。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巴巴妈妈》:“明王文龙《龙兴慈记》云:‘季巴巴、王妈妈,圣祖微时有恩邻人也。’按,巴巴俗呼父也,字亦作夿,此二人殆翁媪歟?明文林《瑯琊漫钞》云:‘赵氏乾娘,高皇义父之妻也,世袭指挥。’按,此知明高皇有义父乾娘,季巴巴、王妈妈殆亦此类歟?”(2)指巴掌。《荡寇志》第八十回:“一声呼喝,向那左边面颊上足足的盦了二十个大巴巴。”(3)方言。食物名,即饽饽。孙锦标《南通方言疏证》四:“今小儿呼点心为巴巴,即北方言餑餑。”(4)方言,粪便。《抗日歌谣》:“五色旗(伪满旗)不用挂,再过三年擦巴巴。”郭光《仅仅是开始》:“你们屁 股上带着巴巴说别人!”(5)急切;切盼。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二折:“眼巴巴不见孩儿回来。”《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巴巴寻那肥皂洗脸,怪不得你的脸洗的比人家屁 股还白。”张天翼《谭九先生的工作》:“事情实在太多。大家都正在那里巴巴地等着他。”(6)特地;偏偏。《红楼梦》第二二回:“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红楼梦》第三七回:“家常送东西的家伙也多,巴巴的拿这个去。”(7)黏滞;黏结成块的。宋陆游《大慧禅师真赞》:“平生嫌遮老子,説法口巴巴地。”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四:“吃晚饭时,炕桌上摆着煮得粘粘巴巴的豆角。”(8)表状貌的词尾。清李渔《蜃中楼?双订》:“若不回他一句,教他没趣巴巴的。”(9)象声词。管桦《三月拘留》:“门敲的巴巴山响。”
46    叭叭    bābā    ①象声词。形容双唇开合发声。明朱有燉《义勇辞金》第四折:“打这廝舌刺刺狂言作戏,口叭叭全无道理。”②象声词。形容拍击声。刘心武《立体交叉桥》:“葛佑汉有一回在饭馆同侯勇对酌,把腆出的肚子拍得叭叭响。”
47    吧吧    bābā    嘴唇开合作声。形容说话多而响。《五灯会元?泐潭清禅师法师?黄龙道震禅师》:“石人问枯桩:‘何时汝发华?’枯桩怒石人:‘何得口吧吧!’”后多作“叭叭”。参见“叭叭”。
48    粑粑    bābā    方言。饼类食物。丁玲《水》三:“也有一些茅蓬,这里总又住满了人,还是他们拿出一点粗粝的荞麦粑粑来,和着水,大家贪馋的一下就吞光了。”
49    白白    báibái    (1)显示其明亮。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有知其阳阳而阴阴,白白而黑黑也。”(2)形容颜色很白。唐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诗:“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饌来。”(3)借指众多白色的花。唐韩愈《感春》诗之三:“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宋杨万里《又和萧伯和风雨》之二:“风风雨雨又春穷,白白朱朱已眼空。”(4)徒然。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今日白白的吃他娘儿两箇一场欺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萧秀才因一时无心失悮,白白送了一个状元,世人做事不可不检点!”《儒林外史》第十回:“白白坐在京里,赔钱度日。”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二八:“我看不行,不要仇没报,自己先牺牲。再说我们不是白白盘算一场吗?”(5)无代价地;无偿地。《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先押司三遍出现,教我与他申寃,又白白里得了他一包银子。若不去出首,只怕鬼神见责。”清李渔《意中缘?反棹》:“也是你的命好,吃了这几日閒饭,又白白得了一个前程。”鲁迅《彷徨?长明灯》:“这一间破屋,和我是不相干;六顺也不在乎此。可是,将亲生的孩子白白给人,做母亲的怕不能就这么松爽罢?”
50    拜拜    bàibai    (1)旧时妇女行礼,即万福。(2)台湾风俗,每逢节日、佛诞、新谷登场、婚寿葬祭,都要供奉神明和宴请亲朋,有时甚至演戏酬神。这种活动称为“拜拜”(3)英语bye-bye的译音。谓再会。
51    板板    bǎnbǎn    (1)乘戾,反常。《诗?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癉。”毛传:“板板,反也。”孔颖达疏:“《释训》云:‘板板,僻也。’邪僻即反戾之义,故为反也。”(2)形容表情冷淡、严肃。《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若説是有情,如何眉梢眼角,不见些些光景,只是恁等板板地。”朱自清《海行杂记》:“那学生后来终于添了一些钱重交给他;他这才默然拿走,面孔仍是板板地,若有所不屑然。”茅盾《色盲》:“但是何教官的猫脸上却是板板地没有一条皱纹。”
52    版版    bǎnbǎn    邪僻;反常。《尔雅?释训》:“版版、盪盪,僻也。”郭璞注:“皆邪僻。”陆德明释文引李巡曰:“版版,失道之僻也。”唐卢仝《叹昨日》诗之三:“上帝版版主何物?日车劫劫西向没。”参见“板板”。
53    班班    bānbān    (1)明显貌;显著貌。《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窃为《穷鸟赋》一篇。”李贤注:“班班,明貌。”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序:“读史书,自黄帝至吴魏间,班班能言之。”明宋濂《游涂荆二山记》:“梁魏交鬭时,就山筑堰以灌寿春,其遗蹟犹班班可见。”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及光武好之(占验派),其流愈鬯,东京儒者张衡、郎顗最称名家,襄楷、蔡邕、杨厚等亦班班焉。”(2)络绎不绝貌;盛多貌。《后汉书?五行志一》:“车班班,入河间者,言上将崩,乘舆班班入河间迎灵帝也。”唐杜甫《忆昔》诗之二:“齐紈鲁縞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仇兆鳌注:“言商贾不絶於道。”宋陈亮《皇帝正谢表》:“济济朋来,班班颖脱,以须选择,不使弃遗。”明唐寅《姑苏八咏》之五:“响屧长廊故几间,于今惟见草班班。”(3)犹彬彬。文质兼备貌。汉扬雄《太玄?文》:“文质班班,万物粲然。”《晋书?索靖传》:“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焕烂。”(4)斑点众多貌。班,通“斑”。唐白居易《山中五绝句?石上苔》:“漠漠班班石上苔,幽芳静緑絶纤埃。”一本作“斑斑”。宋王安石《招叶致远》诗:“白下、长干一水间,竹匀新笋已班班。”金元好问《杏花杂诗》之十一:“小雨班班晓未匀,烟光水色画难真。”明方孝孺《游清泉山记》:“至其脊,有怪石二,半陷於土,蘚深碧色,鳞生其上,班班可玩。”
54    般般    bānbān    众多貌。程善之《拟古》诗:“衣锦返故乡,骑从何般般。”(1)犹种种,样样,件件。唐方干《海石榴》诗:“亭际天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清李渔《奈何天?焚券》:“我只怕你助边焚券般般好,却与那节用生财事事违。”(2)犹斑斑。灿烂多彩。般,通“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般般之兽,乐我君囿。”司马贞索隐:“般般,文彩之皃也。音班。”
55    斑斑    bānbān    (1)斑点众多貌。唐李益《寄赠衡州杨使君》诗:“湘竹斑斑湘水春,衡阳太守虎符新。”宋黄机《乳燕飞?次徐斯远韵寄稼轩》词:“满袖斑斑功名泪,百岁风吹急雨。”《红楼梦》第三四回:“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王汶石《风雪之夜》:“他们在掐指头,拨算盘,商量一阵,争辩一阵,那份计划书被涂改得墨迹斑斑了。”(2)形容为数众多。宋王庭珪《春日山行》诗:“迸林新笋斑斑出,隔水幽禽欵欵飞。”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季兰》:“是有昔贤妇人,散情文墨,斑斑简牘,概而论之。”郭沫若《再谈中苏文化交流》:“我们中国文化影响到苏联的,在历史上也斑斑可考。”(3)色彩鲜明貌。唐白居易《利仁北街作》诗:“草色斑斑春雨晴,利仁坊北面西行。”元柳贯《浦阳十咏?东岭秋阴》:“断雁残鸿飞杳杳,緑芜红叶映斑斑。”(4)犹彬彬,文雅貌。宋苏轼《伏波将军庙碑》:“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於此,今衣冠礼乐,盖斑斑然矣,其可復言弃乎?”
56    彭彭    bāngbāng    ①盛多貌。《诗?齐风?载驱》:“汶水汤汤,行人彭彭。”毛传:“彭彭,多貌。”高亨注:“彭彭,盛多貌。”唐张籍《将军行》:“战车彭彭旌旗动,三十六军齐上陇。”①强壮貌。《诗?大雅?大明》:“檀车煌煌,駟騵彭彭。”郑玄笺:“兵车鲜明,马又强。”孔颖达疏:“又驾駟騵之马,彭彭然皆强盛。”汉蔡邕《祖饯祝文》:“鸞鸣雍雍,四牡彭彭。”
57    薄薄    báobáo    (1)犹稍稍;略微。《西湖佳话?白堤政迹》:“我既在此,做了一场刺史,又薄薄负些才名,今奉旨内转,便突然而去,岂不令山水笑我无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那委员听见他这么説,也就顺水推船,薄薄的责了他的底下人几下就算了。”(2)广大貌。《荀子?荣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杨倞注:“薄薄谓旁薄广大之貌。”(3)车疾驰声。《诗?齐风?载驱》:“载驱薄薄,簟茀朱鞹。”孔颖达疏:“驱驰其马,使之疾行,其车之声薄薄然。”
58    暴暴    bàobào    ①象声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开了柜门,果然横七竖八的放了好几卷银纸。惲来心中暴暴乱跳,取了两卷。”②突起貌。《荀子?富国》:“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河海,暴暴如丘山。”杨倞注:“暴暴,卒起之貌。言物多委积高大如丘山也。”冯金堂《挖塘》:“老犟知秀花是有意刺激自己,忽的一下站起来,头歪在一边,脖子青筋暴暴的。”
59    宝宝    bǎobǎo    (寶寶)(1)对小儿的爱称。清翟灏《通俗编?称谓》:“《留青日札》:‘今人爱惜其子,每呼曰宝宝,盖言如珍宝也。’”李季《玉门儿女出征记》诗:“多少人虽然是爸爸,他们呵,还没有见过宝宝;儿没出世父出征,为祖国为宝宝把宝来找。”(2)方言。称家蚕。茅盾《春蚕》三:“‘大眼’以后的‘宝宝’第一天就吃了七担叶,个个是生青滚壮。”
60    保保    bǎobǎo    (1)对儿子的爱称。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今人呼其子曰保保,或曰阿保,有保抱护恤之意。”(2)泛用为对儿童的爱称。
61    剥剥    bāobāo    象声词。唐韩愈《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宋梅尧臣《春日东斋》诗:“剥剥禽敲竹,薰薰日照花。”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那么,不理他,听她站在外面老是剥剥的敲?这大约不行罢。”
62    悖悖    bèibèi    惶惑貌。唐欧阳詹《右街副使厅壁记》:“憧憧焉斯焉而能在其中,悖悖焉斯焉而谨在其中。”
63    被被    bèibèi    长大貌。《楚辞?九歌?大司命》:“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王逸注:“被被,长貌,一作披。”姜亮夫校注:“灵衣,当作云衣……言余衣被云衣,则披然而长,玉佩则陆离而美。”一说为飘动貌。王夫之通释:“被音披。被被,犹言翩翩。”按,《文选?潘岳〈寡妇赋〉》:“仰神宇之寥寥兮,瞻灵衣之披披”李善注引《楚辞》作“披披”。刘良注:“披披,动儿。”
64    辈辈    bèibèi    (1)犹言一批批,一伙伙。形容众多。《商君书?农战》:“主好其辩,不求其实。説者得意,道路曲辩,辈辈成羣。”清赵翼《人面竹》诗:“雁行排一一,鱼贯联辈辈。”郭小川《太阳颂》诗:“大旗高高举,英雄辈辈来。”(2)世代,每代。元刘致《水仙操?为平章南谷公寿福楼赋》曲:“那堪辈辈为丞相,是皇家真栋梁。”洪深《五奎桥》第一幕:“我们周家固然是世代书香,辈辈仕宦;就是你们乡下人,住在五奎桥左近的,也都是年年丰登,岁岁平安。”
65    卑卑    bēibēi    (1)奋勉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赞》:“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裴骃集解:“自勉励之意也。”(2)平庸;微不足道。唐鲍溶《子规》诗:“戚戚含至冤,卑卑忌羣势。”明方孝孺《蜀三守赞》:“俗吏卑卑,仅图旦夕。孰能起之,俾辅邦国。”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江湖之深,岱华之高,不能阻儿飞越,卑卑重城,庸足限乎?”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草木》:“菜果至贱之物,花亦卑卑不数之花。”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矧乎藪无才盗,巷无才侠,卑卑票布,徒以收拾亡命,不足鼓动平民。”
66    本本    běnběn    (1)书本。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2)指笔记本子。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十:“我们党的支部书记,部队的连排长,都晓得在小本本上写着,今天总结经验有两点,一是优点,一是缺点。”
67    奔奔    bēnbēn    (1)鸟类雌雄相随之貌。《诗?鄘风?鹑之奔奔》:“鶉之奔奔,鹊之彊彊。”郑玄笺:“奔奔、彊彊,言其居有常匹,飞则相随之貌。”《剪灯新话?牡丹灯记》:“狐绥绥而有荡,鶉奔奔而无良。”(2)急走貌。唐沉亚之《与潞鄜州书》:“且观将謁之,礼於其门,乃见纳客之官,奔奔而入,促促而出。”
68    贲贲    bēnbēn    (1)状柳宿之形。《左传?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杜预注:“賁賁,鸟星之体也。鶉,鶉火,星名。”杨伯峻注:“賁音奔,賁賁,状柳宿形。”金赵秉文《仿玉川子沙麓云坞砚屏为吕唐卿藏》诗:“鶉火賁賁尾伏辰,状如赤鸟云非云。”(2)跳行争斗貌。《礼记?表记》:“《诗》曰:‘鹊之姜姜,鶉之賁賁;人之无良,我以为君。’”郑玄注:“姜姜、賁賁,争鬭恶貌也。”清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夫牀笫之言不踰閾,而今人每喜於宾朋高会,衣冠盛集,演诸淫褻之戏,是犹伯有之赋‘鶉之賁賁’也。”(3)象声词。形容声音宏大。明宋濂《凤阳府新铸大钟颂》:“宅兮囷囷,触兮賁賁;摩乹盪坤,以警昕昏。”
69    跰跰    bèngbèng    奔走。汉扬雄《太玄?逃》:“上九,利逃跰跰,盗德婴城。”唐皮日休《足箴》:“惟尔跰跰,为吾所先。”
70    菶菶    běngběng    (1)草木茂盛貌。《诗?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毛传:“梧桐盛也。”金张建《拟古》诗之八:“菶菶嶧山桐,一树十二枝。”(2)散乱。唐张元一《又嘲》诗:“裹头极草草,掠鬢不菶菶。”
71    崩崩    bēngbēng    象声词。弹拨弦乐器所发出的声响。明袁于令《双莺传》:“毕崩崩拊瑟弹筝,廝琅琅吹箎击磬。”茅盾《官舱里》:“古书上称赞七弦琴的话太多了,实在琴的声音不好听,崩崩!洞洞!象弹棉花。”
72    嘣嘣    bēngbēng    象声词。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有绳子的话早拴住了!’捏着拳头的那人牙咬得嘣嘣响。”李云秀《燕子飞在电杆上》:“万如表面上假作镇静,心呢却嘣嘣乱跳。”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覆盖在工棚上的油毛毡,让稠密的雨点打得嘣嘣响。”
73    便便    biànbiàn    犹“辩辩”。
74    徧徧    biànbiàn    (1)犹密密。(2)谓一遍又一遍地。形容频繁。宋司马光《阍吏》诗:“弊车羸马犯尘泥,愁到朱门徧徧辞。”徧徧,一本作“遍遍”。
75    遍遍    biànbiàn    犹“徧徧”。
76    辩辩    biànbiàn    形容善于言谈。《史记?孔子世家》:“其於宗庙朝廷,辩辩言,唯谨尔。”司马贞索隐:“《论语》作‘便便’。”参见“便便”。
77    扁扁    biǎnbiǎn    扁,不厚。《诗?小雅?白华》“有扁斯石”毛传:“扁扁,乘石貌。”孔颖达疏:“乘车之时履此石而上,故谓此石为乘石。”《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后面那座彩亭,抬着却像件扁扁的东西。”(1)喜悦貌。《孟子?离娄下》“施施从外来”汉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2)狭小。指见识、气度等。汉扬雄《太玄?达》:“次四,小利,小达大迷,扁扁不救。”司马光集注:“扁扁,狭小皃。”明何景明《樊少南字说》:“今夫学者,扁扁卑卑,狭于守规。”
78    表表    biǎobiǎo    卓异,特出。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子之自著,表表愈伟。”《明史?李三才传》:“若顾宪成、邹元标、赵南星、刘宗周,皆表表为时名臣。”姚华《论文后编》:“两宋及元,皆循唐风:肆者亦低首於韩、柳,谨者率降心於王、杨;子京或似长卿,永叔乃法子长。其表表者,如是而已。”
79    彪彪    biāobiāo    (1)迅猛;威猛。清胡天游《女李三传》:“豪出入乘马,从僮奴彪彪然,势不得逞。”(2)浓密;郁盛。唐独孤及《自东都还濠州奉酬王八谏议见赠》诗:“关西仕时俱稚容,彪彪之鬢始相逢。”宋夏侯嘉正《洞庭赋》:“彪彪玢玢,若太虚之含万汇,各循其生而合乎羣者也。”清袁枚《书鲁亮侪》:“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顙,白鬚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3)颜色鲜丽貌。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红彪彪地戴一顶纱巾,密砌著珍珠。”(4)犹赫赫。程善之《拟古》诗:“彪彪功名士,乃出蓬蒿间。”
80    骉骉    biāobiāo    (驫驫)众马行貌。北周卫元嵩《元包经?孟阳》:“駟驫驫,輦轰轰,咏歌奏和,雷奋龙行。”苏元明传:“駟驫驫,马之羣也;輦轰轰,车之众也。”
81    髟髟    biāobiāo    (1)毛发长貌。北周庾信《竹杖赋》:“髮种种而愈短,眉髟髟而竞长。”倪璠注:“眉髟髟者,言眉之长垂如髮也。”唐皮日休《寄题镜岩周尊师所居》诗:“八十餘年住镜巖,鹿皮巾下雪髟髟。”清姜葆初《<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笑见女史鬢髟髟,天吴紫凤绣垂縿。”(2)谓草木枝叶长垂貌。清张鉴《冬青馆古宫词》之一三一:“邗江杨柳碧髟髟,银烛经宵照舞筵。”
82    幖幖    biāobiāo    高耸貌。
83    滮滮    biāobiāo    水流貌。《梁书?张缵传》:“尔乃南奠衡霍,北距沮漳;包括沅澧,汲引瀟湘。滮滮长迈,漫漫回翔。”明宋濂《游锺山记》:“鸡笼山下接落星涧,涧水滮滮,流玄武湖。”清杜濬《送王阮亭》诗:“秋风何习习,秋雨何滮滮。”
84    麃麃    biāobiāo    (1)勇武貌。《诗?郑风?清人》:“清人在消駟介麃麃。”毛传:“麃麃,武貌。”(2)盛多貌。《汉书?刘向传》:“《诗》又云:‘雨雪麃麃,见晛聿消。’”颜师古注:“麃麃,盛也。”按,今《诗?小雅?角弓》作“漉漉”。《逸周书?太子晋》:“志气麃麃。”朱右曾校释:“麃麃,盛也。”《文子?上德》:“冬有雷,夏有雹,寒暑不变其节,霜雪麃麃,日出而流。”
85    飙飙    biāobiāo    亦作“飇飆”。1风吹貌。南朝宋谢灵运《上留田行》:“素雪纷纷鹤委,上留田。清风飆飆入袖,上留田。”(2)显赫貌。形容声势盛大。唐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纷纷化迹,飇飇圣致。”
86    儦儦    biāobiāo    (1)跑动的样子。《诗?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羣或友。”毛传:“趋则儦儦,行则俟俟。”(2)众多的样子。《诗?齐风?载驱》:“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遨。”毛传:“儦儦,众貌。”
87    瀌瀌    biāobiāo    雨雪盛貌。《诗?小雅?角弓》:“雨雪瀌瀌,见晛曰消。”《汉书?刘向传》引作“麃麃”。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周书?刘璠传》:“绥绥兮颯颯,瀌瀌兮渢渢。”
88    镳镳    biāobiāo    (鑣鑣)盛多貌。《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鑣鑣。”毛传:“鑣鑣,盛貌。”
89    摽摽    biāobiāo    高貌。唐杜牧《郡斋独酌》诗:“我爱李侍中,摽摽七尺强。”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谅难求摽摽,聊欲取錚錚。”
90    佖佖    bìbì    怭怭。轻佻,不庄重。《说文?人部》:“佖,威仪也。《诗》曰:‘威仪佖佖。’”段玉裁注:“《小雅?宾之初筵》曰:‘威仪怭怭。’传曰:‘怭怭,媟嫚也。’”
91    怭怭    bìbì    轻佻貌。《诗?小雅?宾之初筵》:“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毛传:“怭怭,媟嫚也。”
92    苾苾    bìbì    香气浓郁。《诗?小雅?信南山》:“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蔚蔚丰秋,苾苾香秔。”唐张九龄《荔枝赋》:“緑穗靡靡,青英苾苾。不丰其华,但甘其实。”
93    陛陛    bìbì    犹比比。众多貌。唐韩愈《曹成王碑》:“王亦有子,处王之所,唯旧之视。蹶蹶陛陛,实取实似,刻诗其碑,为示无止。”旧注:“陛陛,犹比比,言众多层次也。一説言王之子孙,日益盛大,如歷阶陛以升堂也。”
94    铋铋    bìbì    (鉍鉍)恶视貌。
95    敝敝    bìbì    疲困貌。《太平广记》卷七二引唐皇甫□《原化记》:“少顷,於水中见一道士,长纔及寸,负囊拄杖,敝敝而行。”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一》:“井田不復,仁政不行,天下之民始敝敝矣。”清龚自珍《阐告子》:“古圣帝明王,立五体,制五刑,敝敝然欲民之背不善而嚮善。”
96    愊愊    bìbì    郁结貌。宋黄庭坚《书吴无至笔》:“门下后省食罢,胸中愊愊。”
97    赑赑    bìbì    (贔贔)(1)大而重貌。《全唐诗》卷七八六载《纪游东观山》诗:“贔贔左顾龟,狺狺欲吠尨。”(2)蠵龟。明费信《星槎胜览?九洲山》:“番人皆张目吐舌,悉皆称讚天兵之力,贔贔之神,蛟龙走,兔虎奔也。”明杨慎《龙生九子》:“一曰贔贔,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98    裨裨    bìbì    象声词。鸟鸣声。唐白居易《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裨裨。”一本作“椑椑”。
99    閟閟    bìbì    幽深貌。宋王安石《祭束向元道文》:“閟閟阴宫,梗野榛荒。”清刘大櫆《乡饮大宾方君墓志铭》:“閟閟幽宫,同藏无毁。”
100    弊弊    bìbì    辛苦疲惫貌。《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亡蘄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明宋濂《跋清源国师所书栖霞碑》:“览者毋徒弊弊焉索之於形迹之间,庶几目击而道存也。”郑观应《盛世危言?学校》:“今之所谓学者,牵制章句,剖析文义,弊弊焉用力於末节,而不復顾其行。”

揄扬诗社欢迎您!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2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闽都夜话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69658

中坚诗友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对写作很有参考意义!!!!!!!!!
有事没事写写诗,练脑子健身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60

主题

13万

回帖

42万

积分

副站长

揄扬诗社创始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22439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9-1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尾阿婆 发表于 2018-9-1 19:53
这个对写作很有参考意义!!!!!!!!!

我的网易博客里的,要关闭了,都搬过来。
揄扬诗社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回帖

26万

积分

首席版主

闽都夜话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69658

中坚诗友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9-1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萧揄 发表于 2018-9-1 19:59
我的网易博客里的,要关闭了,都搬过来。

搬过来好!方便大家学习与参考!
有事没事写写诗,练脑子健身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5 22: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