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箫笛

中华诗词教学讲义(四)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2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2583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29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归纳十四首中大部分诗歌的共性特点为:自然、朴素、清新、形象生动、通晓流畅。李白道出写诗用词的真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信手拈来,挥笔落字是我们写诗的秘诀。你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牧童遥指杏花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句句如口中流语,娓娓动听,词浅意深,余味未尽。应该注意,这里提倡行云流水,挥笔就来是不是与提倡字斟句酌的推敲相矛盾。我们既需要滔滔似水的文字,也需要激浊扬清流畅的文字。所以,文字奔腾而出与“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推敲是一对矛盾统一在写诗的过程中。——独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2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2583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29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选择语言?苏东坡论诗的语言说过大意如下的话,初学语言,大多简单又平白;学到一定程度,语言便追求华美、深奥;到了登峰造极,语言又回到平白如话这样一种境界。依据哲学的观点,即螺旋式上升,同在一个垂直点上,但不是原点,已是原点上面的一个点。为了引证苏东坡的这个观点,我浏览两千多年来的三千多诗词名句,终于找到最有说服力的两个例证,说明苏东坡的确是高人高见。其一、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让小学生写,即,春风又到江南岸。“绿”和“到”都是小学一年级学的,此不比彼深,在其妙乎!其二、天下谁人不识君。古今儿童均能写出来,古代的儿童会这样写:天下谁人不识汝。而今的儿童会写:天下谁人不识你。“君”在诗中的意思就是“汝”和“你”,大师和小孩的语言差不多,但大师的用乎之妙和儿童的用乎之平简直是天壤之别。由此而推及大多数名句,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风吹草低见牛羊”“山雨欲来风满楼”“天生我材必有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名句都达词浅而意深的境地。仅以李白的《蜀道难》为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们一下子便记下它,而同诗中的“飞湍瀑流争喧豗hui”这样深拗孤僻的句子很少人愿意去记它。——个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7万

回帖

152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25831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7-29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好文
感受情怀
为您点赞
祝您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8-14 04: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