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1

《寒墨诗话十二则》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回帖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4
QQ
发表于 2018-8-1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寒墨诗话十三则》
                  ----耿运华

1、为诗之道,贵在用心,独用心方为正途;单用目而成诗者,独皮囊耳;由目之所得入心而感念,经而成诗者,方可五内俱全,方可与他人心通,若不通者,当因时日不久手段寻常也。然亦当以此为决断,此无关眼下之是非也!《寒墨诗话》
2、找好角度方可下笔——我手用我笔、我笔写我心。下笔前用自己的视角去审查常规外的物象,即便非第一悟,他的字里行间也会多少有些自己独到的见解,感悟与心情;往往这些极不容易捕捉到的东西才会使读者眼前一亮。《寒墨诗话》
3、好多人玩诗词往往是一直徘徊的古人的意象中制造句子,格律不能说不工,语言不能说不美;辞藻之端丽,格律之严谨,意脉之贯通,无所不尽其能;然而,为什么写不出使人眼前一亮的句子呢?是因为他在不知不觉中垒牘,并没有着手属于自己的东西......《寒墨诗话》
4、诗之难难于格调,难于悠游而不迫,难于沉着而淋漓。《寒墨诗话》
5、人说:“近体诗者易为格律所束缚”。余问:“言从何来”?人:“格律呆板,思使之左右。”余:”何如呆板?何如左右?手生而已!现代诗歌散文之所属,未必始而可使其及至美;所谓至美之文字亦多为手熟后之结果也;其他亦如是。”所谓格律,乃声音抑扬顿挫和谐之属也;诗词之美,单意境者也,未免美中不足;辅之于律,至意境语感而双重,方谓至美。”为句者,当知格律服务于句;初为句者,所谓束缚,实初为之所属,多使其句服务于格;手生而已!至手熟后,自不觉为之所缚...《寒墨诗话》
6、独为诗而诗,其心难抒,成亦少逊;独为心而诗,其意易抒;多可为上品。为诗之道,无非我是我,我非我,我亦是我者也;我是我之境,多实,因故而易板;我非我之境则化实为虚,虚实而生变化,可活之道也;我亦是我之境,当返璞而归,大俗大雅之境界也!非功夫成之不易,为上品之境界!《寒墨诗话》
7、人问诗法。曰:法穷之于诗,因诗而得法,故格律有法,而诗无法,成章得味即可。《寒墨诗话》8、有问何以为诗,曰:言必人语,势当惜字珍词,睹之有物;若为近体,当析格律韵味。藉此未必高雅磅礴,称之为诗足可!也就是说的话得人话,字词尽量准确; 想说什么尽量让人能理解; 如果写的是近体诗 尽量在格律和用韵上多少下点功夫;能做到这样的话 写出来的不见的高雅 不见得气势磅礴 但是足能称之为诗!《寒墨诗话》
9、诗,为之易;意,异之难;若无新意,何必为诗!盖诗之美,贵在含蓄;其形未必崚嶒,其意未必张扬!《寒墨诗话》
10、为诗,用心为上,有感方下笔;亦或用心之像,即便心之象亦务必切实,张亦有度,无度则虚矣!《寒墨诗话》
11、不入境切莫动笔, 牵强为之乃大忌也!诗之为诗,百变而不离其踪,唯心境是也!音律之拗尚能救之,气象之拗,其能救焉?《寒墨诗话》
12、 浅说诗需妙悟释迦牟尼拈花迦叶一笑便是悟;禅道贵在顿悟,诗道亦贵在妙悟。 由出淤泥而不染说莲之高洁,自凌霜雪而盛开得梅之傲骨,以竹之空道其虚心,以松之劲健喻其高节,皆妙悟也,焉能不具神韵。 诗之所以主出新,便是使人寻妙悟,若无妙悟,便口吐莲花,其不过更衣耳,无足可取。 何为悟?悟即解得,即感受,即思想;乃文章之脉络,乃诗者由外在之感受而得之感觉、之思想。悟有通透,有一知半解,此为眼界之高下也。然唯有得悟方为成句之基,亦为诗者之本色。故今人为诗不易,盖缘其悟不易,缘其妙悟殊不易,缘其第一妙悟尤为不易也。所为第一妙悟,便是唯己之独有,不蹈袭于他人者也! 句为悟而立,意为悟而结。譬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崔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李商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心上蜿蜒原有迹,世间坎坷本无形。”《七律 路》[韩丽阁];此即“句为悟而立”,皆妙悟也。再如“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感遇》[张九龄]。由丹橘悟其“节操”而通篇释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由静夜月光而悟(感)客居思乡。通篇为之。“不见源头活水,偏余一澈空明。日长未碍晚风轻。粼粼耽落绮,已与暮云平。何必行踪致远,由它暖水寒冰;繁华徒让鬓毛惊。梦中休苦问,坐赏小窗晴!”《临江仙 谒柏乡长流河》;因其水清净无流,源细微不可见,历千年而不枯,悟其淡泊通篇为之。此即“意为悟而结”也。 故为诗需悟也,便非第一悟,亦为诗之第一行径;悟而成诗,诗而成悟,悟而诗之方可得人心而生共鸣,方为诗之正途!《寒墨诗话》

1752

主题

300万

回帖

915万

积分

副站长

副站长兼诗韵乡心区总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158898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8-22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灵动,清新隽永,学习。
热烈祝贺《香港诗词学会网站》在夏爱菊站长正确领导下突破三千万大关。  2020年3月5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24 17: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