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吹树吟 于 2017-11-24 10:15 编辑
南方的冬天不供暖气,夜晚阴冷得真难过呀。捱过寒冬夜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被窝里看旧书了。
最近看了王德芬的《我与萧军》和萧红的《生死场》。早知道了二箫的不寻常故事,读后有了更深了解。前本书又重读了一遍,之所以“重看”很大理由是冲着一件轶事去的。这个萧军是真性情,很是“特别”的呀。
东北逃亡青年萧红萧军恩恩怨怨爱恨合分曾经蒙受了不白之冤,好在历史最终赋予了他们于公正。无论怎样的众说纷纭,这些铁的事实无容置疑:即是萧军解救萧红出了苦海;萧红一生追求爱与温暖,虽与军离婚但去世时仍信任着“三郎”(萧军);二箫的作品正是在鲁迅先生伟大而温情“俯首甘为”之爱护、扶持下才得以蜚声国内外文坛。
王德芬在《我与萧军》中写道:
“他那时刚和萧红离了婚,心情很痛苦,常常挎着一个行军壶,里面装着酒,喝得脸通红……有时吃完晚饭坐在南廊下,不是唱《奴隶的爱》就是唱《鳏夫之歌》声调悲切凄凉,连我的小妹妹都奇怪地问:姐姐,那人为什么哭啊?”
这有什么“特别”的呢?原来萧军这个豪爽的东北大汉也会哭鼻子的!而且,他要爱,就爱了。他对他的“芬”的爱胆大无忌排山倒海。王德芬写道:他的爱像个火球“如果太接近他,会被他烧化了似的。”看吧,不到一个月,他写情书38封。当然他的“芬”也不逊色,写了32封。
最令我没齿不忘的是这件轶事了:这萧军还特别“鬼”。有一回在一女士家里做客,给他的“芬”偷了几块糖(那年月绝不是现如今的糖多得叫人发腻的)。他在给芬的信中说:
“虽然这糖有点‘贼’味,爱的!将就着吃吧。”
哈哈,真让人忍俊不禁呀!
萧军以他的真性情,如强磁般的吸引住了他的“芬”,赢得了真爱情。然而,真性情的人大抵是不幸的。萧军亦然。在此后几十年的人生旅程中,他受到了数不清的挫折和灾难。
然而,我记不住他与毛泽东的交情,记不住他的文坛盛誉,记不住他屡遭打击批判,记不住他惨遭毒打致死。我只能记住的他是“拼命三郎”,他对祖国对人民的热忱,还有他那惊心又甜蜜的罗曼史(顺便说一句:也是真性情的萧红若不是早逝的话,苦难挫折也不会少的)。
因萧军的真性情而坠入情网的王德芬也饱尝了人生的忧患苦难,但萧军的“芬”最终没有怨悔,不然的话,怎能让我们看到那些齿颊留香的故事呢?
在下懒惰浅陋且才疏学浅,往往一激灵一哆嗦就要敲几个字聊以记趣,还望各位朋友海涵哩。
“偷”来前辈的话:爱的,将就着看吧!
来源: 爱的,将就着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