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吹树吟 于 2017-11-3 09:03 编辑
最后出场的这位女子曰素约,亦是位诗痴才女,乃秉蕳君之挚友,曾撰写了《共读红楼》若干回,均十分精彩。既是下午茶,俺们不妨挑个“浅显”点儿的来读读好啦!
《从林黛玉的名字说起——素约》
林:
1、本意为成片的竹、木、草。如《诗·邶风·击鼓》:“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所以,林黛玉经常自称是“草木之人”,而她的前身也是一株寓“血泪”的绛珠草。
2、其父林如海,意谓学海文林,暗示林黛玉的文思才情。如判词中点咏絮才,具体则写魁夺菊花诗等诸多诗作。
3、林下风致。暗示林黛玉的个性一如魏晋名士,自然率真,其风流是名士风流。
——“林”的意义层面主要包含了林黛玉的“悲情、才情、性情”。
黛:
1、青黑色的颜色,用来画眉。所以当贾宝玉一见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时,即刻便由“黛”字化出“颦颦”两字”。
2、由林黛玉自喻一样薄命的王昭君而来。昭君墓叫“青家或青冢”,据说入秋之后塞外草色枯黄,只有她的墓上远望青黛一片。所以杜牧有诗“青家前头陇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 李白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其中的燕支与青黛、昭君之间关系已在《绛珠草考》一文中详述。
——“黛”的意义层面包含了林黛玉的“肖像、薄命、燕支”。
玉:
1、喻竹,诗如王洪《题竹次夏文度韵》:“谷口森森玉万竿,凤毛摇动不胜寒。”这两个意义,与林黛玉的还泪、潇湘馆的绿竹及其典故,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2、“二玉合传”之玉,代表的是爱情的坚贞。“二玉合传”就是“木石前盟”,经常以“二玉”称呼宝黛的贾母,以“不是冤家不聚头”定义了宝黛间的恩恩怨怨。另外,林黛玉曾问贾宝玉之名:“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尔有何贵,很好回答,所以只是一个问法上的陪衬,林黛玉的醉翁之意明显就着落到了“尔有何坚”上,当着宝钗等人的面,这个问题自然不好答了,所以宝玉竟不能答。
3、喻泪、水,这两个意思是常见的,如玉泪滚滚,玉水河畔。诗词也有,杨炎正《满江红》:“寸寸锦肠浑欲断,盈盈玉泪应偷滴。”下凡还泪,泪尽而逝。
——“玉”的层面主要讲述的是林黛玉的“爱——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
好啦,下午茶就此打住吧。哎哎,红楼一曲,多少悲酸。还是用秉蕳的话来结尾吧:红楼乃真也, 幻也, 虚也, 实也, 同归于渺渺大荒而已。
来源: 红楼下午茶之三 黛玉名字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