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7|回复: 2

趣赏咏春复字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6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春风秋月 于 2017-2-17 08:30 编辑

                               趣赏咏春复字诗        李盛仙

        古诗词中有许多咏春的,也有不少咏春复字诗。这些咏春复字诗句,读来却无累赘之感,反而增添了春意盎然的情趣。
       “春日春山春水流,春风春草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园里,春鸟落在春枝头。春天学生写春字,春日景色真可留。”这是一首流传在吉林东北的民谣。春,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地的画;不是一首歌,而是满天的歌。画不尽,唱不完。
       在山西等地民间广泛流传着一首《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该诗前两句都嵌用了两个“春”字,而且镶嵌自然,通顺晓畅。其中前两句描写了古代立春时的两大习俗——“饮春酒”和“鞭春牛”。
      民间还流传有一首无名氏所做的《咏春》复字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该诗前两句在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的位置,后两句在第一、四个字的位置重复嵌入“春”字,其中,有人有景,有动有静,重复中亦有变化,晓畅中不乏意境,可谓是咏春复字诗中的佳作。
      古代民歌中有一首《春歌》复字诗:“春燕春鸟随春风,春鱼春虾弄春水。春蝶春风采春花,春风春雨伴春雷。”全诗一“春”到底,重用了12次“春”,读来却无冗繁之嫌。
      五代后蜀词人欧阳炯《清平乐》词,写立春用了10个“春”字,即“春来阶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千春梦无凭。”句句用“春”字点缀,进一步渲染了春的气息,给人以美的感觉。
     唐代名僧皎然诗曰:“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诗句中句句春字开头,一句一幅春景,一句一种春境。“春日”、“春台”、“春烟”、“春鸟”、“春树”、“春山”、“春风”、“春瓮”,构成一幅幅赏心悦目的春景。
     宋代词人苏轼的《立春》词颇有趣味:“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全词中用了7个“春”字,首句都是从立春的习俗发端。“春牛”、“春杖”、“春幡”、“春胜”,都表示了春天来临的气息,勾画出作者暮春惜春之感情。
     古诗中写得好的咏春复字诗,要算梁元帝的《春日》,全诗18句中,竟用了23个“春”字,诗曰: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处处春劳动,日日春禽变。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春秋春自结。春结讵能申。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独念春花落,还似惜春时,这首咏春复字诗全诗共计18句90字,却反复使用了23个“春”字,而且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流畅,毫无重复、单调之感,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在浏览众多的复字诗中,笔者较为喜爱的还是数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一首《春词》。词的全文57句,却用了69个春字。由于作者娴熟的文字技巧,用的自然流畅,读起来不但没有重复之嫌,而且倍感新颖生动,别有情趣。全词曰:“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又只见几个农人开口笑:“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大家春忙。”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里兜的春莱,篮里挎的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春房。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的春装,满面淡淡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家里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不了窗下念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忘平地春雷声响亮。”全词一气呵成,不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思维敏捷,才华横溢,而且富有民间歌谣的扑捉纯情,给人多点扫描到阳春景象中赋予浓郁的春意,娓娓道来,无拘无束,自然流畅,生动别致,尽显踏春游春时的旖旎风光。


通联:浙江省永嘉县上塘镇环城西路47弄27号       325100



风韵高雅的题画诗
李盛仙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 族风格。古代画家凡“善画者多工书而能 诗”,这是我国画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但真 正把诗题在画上,使诗、书、画浑成一体,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却是宋代以后的事。宋朝以后,尤其是元朝以来,题画之风大盛。甚至达到每画必题的地步。题画诗得之不易,欲精而更不易,它不是简单地用文字描摹花中意,而贵在诗传画外意。
      有些好作品,一经款题,入画龙点睛,柳暗花明,成为千古绝唱,如明代唐寅的《画竹诗》:“一林寒竹护山家秋夜来听雨似麻。嘈杂欲疑蚕上叶,萧疏更比蟹爬沙。”此诗以生动的比喻,将画面雨竹的形象,扩大到对竹林萧萧声的感受,丰富了作品的意境,使读者恍同身受。而唐寅的《纨扇图》画一手执扇的仕女,如单从画上欣赏,很难捉摸表达的是什么情感。作者题诗道:“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伤感。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这不仅点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使画面的形象变得鲜活起来。悲秋的孤女由团扇将被人收起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并借机抨击了那种日下的社会风气。明人徐渭作《墨葡萄》,单从画面看,几串葡萄无情可言,但一经题诗,境界大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人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哪里是写葡萄,分明是写自己落魄的遭遇和对现实的愤懑。这种艺术的构思和效果,如果不是借助诗和诗的想像、比兴,是很难完成物我与情景交融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幅送给他女儿的《兰竹图》。画上题诗:“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父春风几笔兰。”吴隐就是郑板桥的女儿,当时正待出嫁,板桥弃官归乡后,以卖画为生,家贫如洗。题画诗的头两句,点出无力置嫁妆的原因,后两句则写自己对女儿的歉意,倾吐胸内一片真情,读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全诗境界高尚,由此可见画家高尚的人品。
  当代著名国画家唐云,泼墨作画,挥毫题诗,飘逸清雅,颇得风韵。他曾作《荷花图》并题诗云:“白荷花气袭人清,玉露无声月正明。昨夜浮槎香海去,秋心今向笔尘生。”白荷溢香,月明露轻,清幽之境令画家吟诗。此诗素景幽思,恬淡闲适,使作者的画意诗情一泄笔底。
  齐白石老人的《不倒翁》题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体何处有心肝?”这首诗既形象地描述了玩具不倒翁的形状特点,又辛辣地讽刺了贪官污吏的丑态本质,语意双关,振聋发聩,不失为神来妙笔。
  老革命家董必武老人曾为双清楼主何香凝所画《墨梅》题诗云:“花寒不落墨常新,劲挺疏枝最有神。端的双清楼主作,化身如愿暗香真。”董老借赞梅的岁寒不凋,劲挺有神,颂扬了何香凝老人长葆革命晚节的高尚情操。其诗含蓄隽永,词语清丽,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坚贞纯洁的精神境界。
  赏画品诗,能使人赏心悦目,陶冶性情。咀嚼品味,感到如丝竹谐奉,有余音绕梁之妙,风韵高雅,令人赞赏不已。

通联:浙江省永嘉县上塘镇环城西路47弄27号       325100










111

主题

2365

回帖

90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045
发表于 2017-2-16 1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问好!

点评

感谢点评,问候诗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16 1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点评,问候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29 13: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