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林泉 于 2017-1-19 12:22 编辑
大名千載名今古(地名嵌聯)
注:
大名府 (宋朝四京之一)
大名府,北宋時期設大名府為北京,舊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東南部。屬於現邯鄲十大文化脈系。
大名府人傑地靈,在歷史上曾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大名府春秋時代屬衛國,名“五鹿”,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戰國時期屬魏國;秦朝為東郡;漢朝為冀州魏郡;三國魏陽平郡;北周魏州;唐為天雄軍治,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稱大名府。五代唐曰興唐府,後晉曰廣晉府,又為天雄軍,後漢改為大名府,後周因之。
宋仁宗慶歷二年(公元1042)建陪都,史稱“北京”,為宋朝的陪都。當時大名府人口達百余萬,《水滸》裏多次提到它,後來被淹沒。現在此座宋代城址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黃河河沙之中,將來一旦出土,會宛如意大利龐貝古城一樣震撼。
金朝時期曰大名府路,元、明、清為路、府、道所在地;元曰大名路,明仍為大名府,清因之,屬直隸省,曾為直隸省第一省會。民國廢,故治即今河北大名縣。解放後,曾建大名市。今天的大名縣城,歷史上也是一座府城,但這是明朝大名府,並不是北京大名府。
大名文化燦爛,人文薈萃,歷史上曾幾度繁榮昌盛,益滿中國古今大地。境內現有五禮記碑、狄仁傑祠堂碑、馬文操神道碑、朱熹寫經碑、萬堤古墓群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遺址、直隸七師校址等,為發展大名經濟創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