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8|回复: 22

金筑子跟着五四跑了(也谈许敬宗与平水韵)

[复制链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发表于 2016-11-6 1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图书府吏 于 2016-11-6 10:53 编辑

我们知道五四先生是欲置平水韵于死地的,他也并不主张用什么新韵,而是主张用口语韵,怎么顺口怎么来,他说:“押韵本就是大体须有定法则无的事”。尽管五四先生有时假惺惺的说要给平水韵者生存空间,但大家知道这只不过是猫苦耗子假慈悲,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金筑子先生历来是主张“旧声新韵”的,所谓旧声,就是平水韵旧声,所谓新韵,就是方言口语韵。
        在新旧韵之争上,五四是左派,金筑子是中间派,时左时右摇摆不定。本来金筑子对五四深恶痛绝,常怒斥五四欺师灭祖,但这次五四抛出一篇文章《唐宋均非凭借查阅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为诗填词的》,打动了金筑子,金筑子竟然因此跟着五四跑了,穿上了一条裤子,可见中间派的动摇性。
       本来金筑子与五四站在一条战线是有共同基础的,那就是他们都主张押韵用口语韵,而不依什么旧韵新韵之类韵书。
          那么平水韵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如五四所言,唐朝人作诗和平水韵无关吗?
        事实是这样,唐初科举诗赋的官韵是《切韵》,开元四年(716年)的科举用韵严格按切韵193韵来判卷。这年考完后,士子觉得切韵韵部太窄,于是许敬宗奏议将邻韵合并,注明同用,独用,这大体就是后来的106韵的平水韵。开元五年(717年)后的科举诗赋用韵情况几乎完全符合平水韵106韵。据山东学者王兆鹏(经查证非三羊)统计,开元五年(717年)至光化四年(901年)科举考试的133篇赋和187首诗,共5155个韵脚,其中与平水韵(广韵规定同用,独用者)相合的有5112个韵脚,占99.17%,不合的有43个韵脚。
发表于 2016-11-6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是这样,唐初科举诗赋的官韵是《切韵》,开元四年(716年)的科举用韵严格按切韵193韵来判卷。这年考完后,士子觉得切韵韵部太窄,于是许敬宗奏议将邻韵合并,注明同用,独用,这大体就是后来的106韵的平水韵。
---------
根据在哪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6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元四年(716年)年,沈、宋已经60岁,从他们的诗里押韵都为与平水韵相当看,诗韵早已合并了,此论可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6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敬宗(592-672),716年许敬宗已死了44年,他如何去“上奏”?

点评

许敬宗的故事看来不合理,但顾炎武《音论》说的有理,他说:“所谓一东二冬三钟者,乃隋唐以前相传之谱。而小字注云独用、同用,则唐人功令也。唐人同用、独用之例,不过行之于场屋,而著作之文,自不拘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6 13: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1-6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词林把灰佳元等韵部拆开用,此行为本身就是承认了词林和平水的读音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1-6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05

回帖

30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1-6 11:58
许敬宗(592-672),716年许敬宗已死了44年,他如何去“上奏”?

许敬宗的故事看来不合理,但顾炎武《音论》说的有理,他说:“所谓一东二冬三钟者,乃隋唐以前相传之谱。而小字注云独用、同用,则唐人功令也。唐人同用、独用之例,不过行之于场屋,而著作之文,自不拘也”
         可见唐代科举考试用后来广韵所注同用,独用之法,此即后来平水韵。而日常作律诗则不按科举韵,所以拿平水韵衡量唐人律诗多有不甚合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1-6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存在就是价值,这么多人在使用“平水韵”足以证明它的价值所在。要否定“平水韵”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用具体诗例来论证它与唐诗不相符的地方,要不所有说辞都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写旧体诗的人无不把唐诗当作追攀的对象。新韵的缺失就在于与唐诗没法衔接,人们也就不买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1-6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用韵的讨论已毫无价值可言,整天说来道去都是从古纸堆里倒腾出来的东东,了无新意。推行新韵是个社会工程,关键要看执政者能否重拾民心,如继续这么腐败下去,连江山都保不住了,还异想天开鼓弄什么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1-6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今,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化体系早已不复存在,有人学写几首旧体诗就不得了了,赶快用新韵来扰乱。以色列人把早已死去的古希伯来文重新复活过来,马来西亚人要为没有文字的马来语制定文字,人家这才叫文化自信。而反观我们国家总不乏追崇西方文化进化论的人,在他们眼里西方文化是进化最高的高等文化,而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是进化道路上残存的落后遗留形态,因而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4 11: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