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图书府吏 于 2016-11-6 10:53 编辑
我们知道五四先生是欲置平水韵于死地的,他也并不主张用什么新韵,而是主张用口语韵,怎么顺口怎么来,他说:“押韵本就是大体须有定法则无的事”。尽管五四先生有时假惺惺的说要给平水韵者生存空间,但大家知道这只不过是猫苦耗子假慈悲,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金筑子先生历来是主张“旧声新韵”的,所谓旧声,就是平水韵旧声,所谓新韵,就是方言口语韵。
在新旧韵之争上,五四是左派,金筑子是中间派,时左时右摇摆不定。本来金筑子对五四深恶痛绝,常怒斥五四欺师灭祖,但这次五四抛出一篇文章《唐宋均非凭借查阅平水韵表和词林正韵为诗填词的》,打动了金筑子,金筑子竟然因此跟着五四跑了,穿上了一条裤子,可见中间派的动摇性。
本来金筑子与五四站在一条战线是有共同基础的,那就是他们都主张押韵用口语韵,而不依什么旧韵新韵之类韵书。
那么平水韵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如五四所言,唐朝人作诗和平水韵无关吗?
事实是这样,唐初科举诗赋的官韵是《切韵》,开元四年(716年)的科举用韵严格按切韵193韵来判卷。这年考完后,士子觉得切韵韵部太窄,于是许敬宗奏议将邻韵合并,注明同用,独用,这大体就是后来的106韵的平水韵。开元五年(717年)后的科举诗赋用韵情况几乎完全符合平水韵106韵。据山东学者王兆鹏(经查证非三羊)统计,开元五年(717年)至光化四年(901年)科举考试的133篇赋和187首诗,共5155个韵脚,其中与平水韵(广韵规定同用,独用者)相合的有5112个韵脚,占99.17%,不合的有43个韵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