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2|回复: 30

杜甫五律中的拗救句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10-13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3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真伟大,竟然使用清朝杜撰的拗救理论!

点评

清朝的拗救也是从唐诗中总结的,况且唐朝的调声术就是拗救,叫法不同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3 08: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07:57
杜甫真伟大,竟然使用清朝杜撰的拗救理论!

清朝的拗救也是从唐诗中总结的,况且唐朝的调声术就是拗救,叫法不同而已。

点评

崔立之开元十四年(726) 试律诗《春风扇防和》的大唐声律 《春风扇防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 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 晨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49
退一步讲,元兢调声术即便就是拗救理论,唐朝科举试律诗岂有大拗不救之理?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去仄仄入,平平仄仄平。【科举大拗不救范例】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科举大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46
元兢的调声术,如何成了拗救理论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3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3 08:26
清朝的拗救也是从唐诗中总结的,况且唐朝的调声术就是拗救,叫法不同而已。 ...

元兢的调声术,如何成了拗救理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879

回帖

48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886
发表于 2016-10-13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08:30
理论来自于实践,反之又服务于实践。三羊不懂这个道理~

用没有语音载体的平水怎么实践?今人只能靠今音。

点评

一个地道的东北佬,还能怎么实践?意淫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3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08:30
理论来自于实践,反之又服务于实践。三羊不懂这个道理~

清朝的理论来源术唐朝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唐朝?

点评

说你不懂你真不懂。近体诗格律从唐诗中来,服务于后来的写诗人,或服务于后来的理论家对其他律诗作出解释,叫服务于实践。不需要你穿越到唐朝去实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3: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3 08:26
清朝的拗救也是从唐诗中总结的,况且唐朝的调声术就是拗救,叫法不同而已。 ...

退一步讲,元兢调声术即便就是拗救理论,唐朝科举试律诗岂有大拗不救之理?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去仄仄入,平平仄仄平。【科举大拗不救范例】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科举大拗不救范例】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科举大拗不救范例】

点评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试贴诗别是一体,和日常律诗不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1607

回帖

6219

积分

论坛贵宾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5Rank: 5

积分
6219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10-13 0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6-10-13 08:46
退一步讲,元兢调声术即便就是拗救理论,唐朝科举试律诗岂有大拗不救之理?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 ...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试贴诗别是一体,和日常律诗不同。

点评

第一节律 诗   l.1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出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2:58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 科举【试律诗】与【普通近体诗】,其声律完全一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3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08:5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3 08:26
清朝的拗救也是从唐诗中总结的,况且唐朝的调声术就是拗救,叫法不同而已。 ...

崔立之开元十四年(726) 试律诗《春风扇防和》的大唐声律

《春风扇防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
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
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平上仄仄去?平平平仄平?【出句大拗,对句可救】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特拗不救,对句再拗】
仄去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出句大拗,对句不救】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出句三仄,对句再拗】
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平?【出句大拗,对句不救】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出句三仄,对句三平】

点评

《春风扇防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 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靡靡才偃草。冷冷不动尘。 温和乍扇物。煦妪偏感人。 去出桂林漫。来过蕙圃频。 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这是一首齐梁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3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08:54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3 08:49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试贴诗别是一体,和日常律诗不同。 ...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
科举【试律诗】与【普通近体诗】,其声律完全一样!为什么王力讨论近体诗,每每举例试律诗来佐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3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总算破天荒地发了个正常交流帖。有进步,表扬个!
没必要分那么细,可考虑适当合并~但愿能身体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3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10-13 08:37
用没有语音载体的平水怎么实践?今人只能靠今音。

一个地道的东北佬,还能怎么实践?意淫呗!

点评

估计你是被东北佬收养的外来户。找到原籍或生父了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3: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12:46
《春风扇防和》:
时令忽已变。年光俄又春。
高低惠风入。逺近芳气新。

齐梁体的声律是什么?
什么叫齐梁体?

点评

齐梁体就是南北朝时期的今体诗。五言,简短,讲究声律但不严格,通篇对仗,讲究语言意境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2: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3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4:2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12:49
唐代近体律诗代表作是: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王维,杜甫等名诗人的大量的五律,七律。试帖诗不足为据。 ...

王力《汉语诗律学》:
第一节律 诗
  l.1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出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后世叫做近体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3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4:2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10-13 08:49
你先把唐朝科举试贴诗规则拿出来再问。试贴诗别是一体,和日常律诗不同。 ...

第一节律 诗
  l.1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出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后世叫做近体诗。

点评

从你举的试帖诗例子来看,唐代科考不考唐近体诗,而是传统的齐梁体,这是李世民就认可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3: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39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847
发表于 2016-10-13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6-10-13 14:27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12:59
齐梁体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新体诗。五言,简短,讲究声律但不严格,通篇对仗,讲究语言意境美。与唐近体诗有很大不同。唐近体诗指沈宋定型的律诗。
(百度百科: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从齐到梁,历时约110年。期间,诗歌内容多以吟咏风风云、月露,题材狭窄;形式上,多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这个时代出现的文学基本格调世称“齐梁体”内容主要描绘「月露之形」、「风云之状」,题材十分狭窄。形式上「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李谔《上隋文帝书》),专在词藻、音韵、对仗上下功夫。对这种诗风,後来刘勰、陈子昂等都指出其弊病,李白也曾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第一首)。齐梁是一个大时代,就整个齐梁诗歌时代还是有不少优秀诗人和作品的,如庾信、谢朓等人的作品,对诗歌形式的创造,特别是对诗歌韵律的发现是齐梁诗人的一大贡献。
永明体: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诗风。又称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必须避免之说。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文学家:谢朓、沈约、王融、萧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合称竟陵八友),都是永明体诗歌的作家。其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从齐永明至梁陈100余年间, 包括吴均、何逊、阴铿、徐陵、庾信等人在内的九十余人对新体诗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从而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请问:
齐梁体与永明体的声律区别何在?
齐梁体与近体诗的声律区别何在?

点评

事实上从南朝齐沈约直到唐沈宋定型了唐近体诗之前,所有五言诗几乎都是一样的诗体-----齐梁体,也可以叫永明体。他们和唐近体诗的主要区别:1,不讲究粘对声律,2,不讲究句数;3,几乎都对仗。比如和试帖诗句数差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3 15: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10-13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10-13 13:35
估计你是被东北佬收养的外来户。找到原籍或生父了没有?

怎么,又戳到你疼处了?戳到疼处就不着调,真没出息!哦,刚发一帖,有何观感呢?由长沙语音变异看学堂窝人、潭州雨梦的洋汀浜平水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2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引经据典,妙手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2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陶融古今、骨秀境清。构思精巧!蕴藉含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2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俊秀,积学储素、学养丰厚,拜读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7-2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情逸思飘、音韵自成、气畅志远,学习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13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