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98|回复: 31

“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何时?

  [复制链接]

1036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418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10-7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何时”
---《枫桥夜泊》一诗问题探讨
《枫桥夜泊》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代表作,至今刻在苏州寒山寺。然而,因其生平事迹不详,关于这首诗的内容一直被人们质疑,众说纷纷,没达成一致观点。
历史记载,张继,字懿孙,今湖北襄阳)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枫桥夜泊》一诗全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么,对这首诗争议的问题是什么呢?
一、 “月落乌啼霜满天”     是何时?
  一般认为,诗人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来到此地,这时“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咋一看,这样的解释似乎有理。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至少有以下4个问题:
   1. 傍晚,月亮能“落”吗?
常识告诉我们傍晚是日落月升的时候,不是月落时分。月落是天明的时候。
2. 乌鸦晚上叫吗?
乌鸦是夜间休眠,白天出来觅食禽鸟,夜间不啼叫。所以,听到乌鸦叫了,也是天明的时间。
3. 晚上能看到“满天霜色”吗?
霜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一种凝华现象,寒冷的秋天清晨,户外植物上通常会结霜,这是因为夜间植物散热的慢、地表的温度又特别低、水汽散发不快,还聚集在植物表面时就结冻了,形成霜。不言而喻,霜是在早晨看到的,晚上没有霜。
据此,我们可以说,这首诗写作背景应该是清晨月落时分,天亮了,乌鸦起床觅食发出阵阵叫声,作者寻声望去,房屋、树木,到处都挂着白霜。
然而,为题到此并没有结束。
4. 苏州秋天有霜吗?
苏州属江南地区。江南四季常青,全年无霜期长达300多天,所以秋天无霜。从科学上看,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才会结霜。那么,苏州地区何时地表温度低于摄氏零度以下,有霜呢?只有在寒冬腊月。江南有霜期约60天,一般在12月份和来年一月份。由此可见,作者写的“霜天”是腊月,不是“秋月”。
二、“江枫”何所指?
以前,“江枫”所有版本一直解释为“江边的枫树”。苏州河边有枫树吗?后来,在上世纪80年代一位中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苏州做了考查,发现苏州河边从来就没有生长过枫树,不是江边的枫树。经过查阅文献研究发现,原来“江枫”是两座桥的名字,一座叫“江桥”,即作者停泊之桥,现在依然存在;另一座叫“枫桥”或“封桥”,很久以前就不存在了。从此揭开历史之谜。
三、 “渔火”指什么?
一般都认为,“渔火”就是船上的“灯火”。细想一下,作者为什么把船上的 “灯火”叫“渔火”呢?其实这里的“渔火”不是“灯火”,而是炊火,即渔民做饭的火。古时,船家以打渔或运载旅客为生,以船为家。每日三餐做饭时须停靠岸边,在岸边生火做饭,因为船是木制的,上边不能生火。所以,作者笔下的“渔火”在诗里是指船家在岸边做早饭的火,即江桥和枫桥的船家已经起来生火做早饭啦。
四、全诗采用的何种写作笔法?
     既然作者写的苏州冬天的霜晨景象,怎样解释“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钟声”是寒山寺的古老习惯,古人已经考证过,此不赘述。此句是作者清晨醒来,看到眼前景象后,对昨晚半夜的回忆,写作手法叫倒叙。
五、 结论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者这首绝句是叙事、写实、借景抒情诗,没有半点虚构的物象。全诗起句和承句是直叙写法,转句和结句是倒叙笔法。诗的大意说:的在一个寒冷腊月的晚上乘船来到苏州河的枫桥夜泊,宿在船上。第二天清晨作者醒来,月已落下,乌鸦已经起来觅食啼叫着,漫天霜色。江桥和枫桥的船家已经起身在岸边做早饭,渔火在两桥之间依稀可见,似乎睡眼惺忪发愁,还想睡觉,怨天亮得太早。这时,作者忽然想起,昨天半夜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他的客船上。

发表于 2016-10-7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10-7 14:32 编辑

[有点乱,编辑了一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何时”

---《枫桥夜泊》一诗问题探讨
《枫桥夜泊》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代表作,至今刻在苏州寒山寺。然而,因其生平事迹不详,关于这首诗的内容一直被人们质疑,众说纷纷,没达成一致观点。
历史记载,张继,字懿孙,今湖北襄阳)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枫桥夜泊》一诗全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么,对这首诗争议的问题是什么呢?
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何时?
   一般认为,诗人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来到此地,这时“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咋一看,这样的解释似乎有理。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至少有以下4个问题:
   1. 傍晚,月亮能“落”吗?
常识告诉我们傍晚是日落月升的时候,不是月落时分。月落是天明的时候。
   2. 乌鸦晚上叫吗?
乌鸦是夜间休眠,白天出来觅食禽鸟,夜间不啼叫。所以,听到乌鸦叫了,也是天明的时间。
   3. 晚上能看到“满天霜色”吗?
霜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一种凝华现象,寒冷的秋天清晨,户外植物上通常会结霜,这是因为夜间植物散热的慢、地表的温度又特别低、水汽散发不快,还聚集在植物表面时就结冻了,形成霜。不言而喻,霜是在早晨看到的,晚上没有霜。
据此,我们可以说,这首诗写作背景应该是清晨月落时分,天亮了,乌鸦起床觅食发出阵阵叫声,作者寻声望去,房屋、树木,到处都挂着白霜。
然而,为题到此并没有结束。
   4. 苏州秋天有霜吗?
苏州属江南地区。江南四季常青,全年无霜期长达300多天,所以秋天无霜。从科学上看,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才会结霜。那么,苏州地区何时地表温度低于摄氏零度以下,有霜呢?只有在寒冬腊月。江南有霜期约60天,一般在12月份和来年一月份。由此可见,作者写的“霜天”是腊月,不是“秋月”。
    二、“江枫”何所指?
以前,“江枫”所有版本一直解释为“江边的枫树”。苏州河边有枫树吗?后来,在上世纪80年代一位中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苏州做了考查,发现苏州河边从来就没有生长过枫树,不是江边的枫树。经过查阅文献研究发现,原来“江枫”是两座桥的名字,一座叫“江桥”,即作者停泊之桥,现在依然存在;另一座叫“枫桥”或“封桥”,很久以前就不存在了。从此揭开历史之谜。
    三、 “渔火”指什么?
一般都认为,“渔火”就是船上的“灯火”。细想一下,作者为什么把船上的 “灯火”叫“渔火”呢?其实这里的“渔火”不是“灯火”,而是炊火,即渔民做饭的火。古时,船家以打渔或运载旅客为生,以船为家。每日三餐做饭时须停靠岸边,在岸边生火做饭,因为船是木制的,上边不能生火。所以,作者笔下的“渔火”在诗里是指船家在岸边做早饭的火,即江桥和枫桥的船家已经起来生火做早饭啦。
    四、全诗采用的何种写作笔法?
    既然作者写的苏州冬天的霜晨景象,怎样解释“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钟声”是寒山寺的古老习惯,古人已经考证过,此不赘述。此句是作者清晨醒来,看到眼前景象后,对昨晚半夜的回忆,写作手法叫倒叙。
    五、 结论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者这首绝句是叙事、写实、借景抒情诗,没有半点虚构的物象。全诗起句和承句是直叙写法,转句和结句是倒叙笔法。诗的大意说:的在一个寒冷腊月的晚上乘船来到苏州河的枫桥夜泊,宿在船上。第二天清晨作者醒来,月已落下,乌鸦已经起来觅食啼叫着,漫天霜色。江桥和枫桥的船家已经起身在岸边做早饭,渔火在两桥之间依稀可见,似乎睡眼惺忪发愁,还想睡觉,怨天亮得太早。这时,作者忽然想起,昨天半夜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他的客船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7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歪解一下:早晨起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遍静寂。这船是夜半钟声时到的!

点评

感谢诗友光临雅赏编辑美评!遥祝秋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2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0-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它写的就是半夜时的景象。“月落”,月亮只有三分之一时,一般半夜前就西沉了;”霜满天“秋天晚上九点过后露水就很浓了,如是暮秋又赶上冷空气南下,下霜是可能的;“乌啼”通常乌鸦晚间是不会叫的,但一旦受到惊扰就会叫;因寒山寺半夜鸣钟,惊扰了它,它就啼叫了;这正是别地所没有的独特景致。所谓张继用的是倒叙写法,写的是清晨景象等说法,可以说是误读。

点评

有两点是肯定的:1. 苏州秋天不下霜,因为夜间气温零上18度左右,我就生活在江南呀。 2.. 乌鸦半夜肯定不叫。如果每到半夜就敲钟,是习惯性行为,也不会惊动乌鸦,它习以为常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20:08
感谢诗友光临雅赏美评!遥祝秋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20: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6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418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10-7 14:4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歪解一下:早晨起来,月落乌啼霜 ...

感谢诗友光临雅赏编辑美评!遥祝秋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6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418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10-7 16:55
我觉得它写的就是半夜时的景象。“月落”,月亮只有三分之一时,一般半夜前就西沉了;”霜满天“秋天晚上九 ...

感谢诗友光临雅赏美评!遥祝秋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6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7418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16-10-7 16:55
我觉得它写的就是半夜时的景象。“月落”,月亮只有三分之一时,一般半夜前就西沉了;”霜满天“秋天晚上九 ...

有两点是肯定的:1. 苏州秋天不下霜,因为夜间气温零上18度左右,我就生活在江南呀。
                             2..  乌鸦半夜肯定不叫。如果每到半夜就敲钟,是习惯性行为,也不会惊动乌鸦,它习以为常啦。

点评

今天我跟朋友聊起这事,他说他家就住在溪边,乌鸦晚上在溪面吃鱼,夜里经常嘎嘎叫,听了很烦心。我想也许张继当时听到的”乌啼“是在江面低飞觅食的乌鸦在叫。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23: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7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首诗没有什么难解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傍晚船泊苏州的时侯,诗人在江枫渔火中带着忧愁睡觉了。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睡到半夜,寒山寺的钟声传到船上把他惊醒了。
这诗是张继第二天(或以后)写的。

点评

就算不是即兴写的,但所写的景致应该是其所见才对。据楼主介绍苏州秋天无霜,那“霜满天”又从何谈起呢?如果是冬天的话,矛盾的是就意象的历史性内涵来说“枫”作为诗的意象,则是秋天的象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7 2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1687

回帖

608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81
发表于 2016-10-7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辽宁昆仑 发表于 2016-10-7 20:08
有两点是肯定的:1. 苏州秋天不下霜,因为夜间气温零上18度左右,我就生活在江南呀。
                   ...

今天我跟朋友聊起这事,他说他家就住在溪边,乌鸦晚上在溪面吃鱼,夜里经常嘎嘎叫,听了很烦心。我想也许张继当时听到的”乌啼“是在江面低飞觅食的乌鸦在叫。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6 1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