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65|回复: 37

“平水韵”到底是一部怎样的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4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水韵”到底是一部怎样的韵?

    《切韵》(广韵)是什么?它是一部韵书,又是一部字典。可以找出它的韵部,又可查出每一个字的读音。每个字的读音是以两个汉字反切(上字为声下字为韵)拼出来的。
    《新华字典》是什么?它只是一部字典,它有自己的每个字的拼音,这字音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制定出拼音字母拼出来的。
    《康熙字典》是什么?《康熙字典》与众不同,它的注音是一个大杂烩的搜集,每个字读什么它不固定,只列出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或说文、玉篇等各怎么拼读。它正好和《切韵》相反:《切韵》是把历代韵书统一成一个读音,《康熙字典》则是把历代韵书杂陈出各种读音。
    “平水韵”是什么?它不是一个有自己注音的韵表:它的每个字都只归入某个韵部,至于这个字读什么,你自己得去查《广韵》的反切注音。好比:一东,这个东字以下的字都念东这个音,叫小韵。换一个声母的字如芎,不认识,自己就得查《广韵》注音去。这个字只是在东部的大韵中,它只是和东字押韵,但它不是东这个音的小韵。
    《切韵》的字声和韵部的关系是音和韵的关系,即什么音该归什么部。这什么音该归什么部只有一个选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必然的,不可另组的。
    “平水韵”的韵部则是人为的,字声和韵部的关系不一定是音和韵的关系。韵部只是唐人许敬宗等人,为了考试的方便“奏合而用之”,将《切韵》的若干韵部人为合并,成了相似今天的“平水韵”韵部,它的功用只能供诗人押韵所用。由此可知,在唐代诗的押韵字声和句中的平仄字声就是分离的,它们之间只是一个大致相近的关系,而不是一个绝对的关系。因为不是绝对的关系,因此唐人就有东冬互押、冬江互押的例子。宋以后打破平水韵韵部而互押的就更多。到了明代,一派诗人押《洪武正韵》,与平水韵“双轨并行”。直到明亡,清统治者才以皇权重新规定只准用“平水韵”。直至民国,又才以政府之名规定用国语押韵,但此时近体诗因五四冲击已入末流,你用什么韵都无所谓了。
    可见,唐人近体诗的押韵,从来就是可以与规定的字声有某些不一致的。宋以后更由于时音变化的原因,改变近体诗的押韵韵部需求就更趋于明显,诗人们对于唐近体诗的押韵就只看成是字面上合理的了。当时的词韵大不同于诗韵就是证明。南宋,特别是元代,时音变化更大。以致到了明代,连皇帝也认为韵部有改革的必要,于是《洪武正韵》产生了。尽管《洪武正韵》在反切注音上有不少异议,但它的韵部依时音却是十分合理的。《洪武正韵》的韵部同元代的《中原音韵》很接近,说明《洪武正韵》的韵部是与时音同步的,即与时俱进的。不是明亡由清朝在近体诗的押韵上倒行逆施,用时音押韵在今天就不会碰到如此大的阻力了!民国以后,以毛泽东、鲁迅为首的一大批前辈打破平水韵把押韵放宽早已成为趋势!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4 07:41
在唐代诗的押韵字声和句中的平仄字声就是分离的(金筑子)

-----老调重弹,荒谬绝伦。每个汉字的声调怎么 ...

针叶林除了认得滑以外,还认得看、听、醒、探这些字么?
纵看横看也是看。
远听近听都是听。
睡醒酒醒人未醒。
左探右探无处探。
都押平声,你如何读???

点评

多音字因字义不同读音也是固定的,并非如你说的因句中位置不同而不同。 比如“纵看横看也是看”在一句中三个看字表达同一义,则平仄相同。除非字义不同可别论。比如普通话音:请看书人看会瓜。-----第一个看是去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08: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4 08:31
再比如:“金筑子看书的同时还帮邻居看孩子”。两个看字字义不同才平仄不同。
而滑字无论在今音中还是古音 ...

没说胡话吧?在平水韵里这些字是义不同才读音不同的?!

点评

平仄两读义不变的字有,但一句里你也必须执行同一标准,不能随心所欲随句中位置不同变平仄。 关键问题“滑”字不是多音字,辩白也白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08: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4 08:46
平仄两读义不变的字有,但一句里你也必须执行同一标准,不能随心所欲随句中位置不同变平仄。
关键问题“ ...

普通话是没有多音字的。但普通话音用于旧体诗词的押韵,它的平声字就与句中的入声分离了!《诗韵新编》就是主张用普通话声押韵,而句中仍用旧平仄的。

点评

诗韵新编(十八韵)也救不了大雾诗的命。因滑字仍然是仄声: (诗韵新编) 入声 【一八】八捌插答搭嗒褡耷瘩发刮聒鸹夹浃掐撒杀煞铩刷塌挖鸭压押匝咂扎拔跋魃察达答怛鞑笪乏伐罚筏滑猾铗荚颊蛱恝邋侠狭峡匣狎挟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09:43
你举个混押的诗例吧(大雾诗除外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09: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4 09:04
你举个“普通话音用于旧体诗词的押韵”(混押)的诗例吧(大雾诗除外啊!)要求:1,你必须能证明这诗是用 ...

为什么呢?小虾不是有好几首吗?

点评

除了大雾诗你举不出第二首,还在这里搅乎什么劲呢?灌水增加发帖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09: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292

回帖

8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9
发表于 2016-9-24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声则无韵。客观地说,这帖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惜终究未能捅破这层窗户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9-24 10:39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4 09:43
诗韵新编(十八韵)也救不了大雾诗的命。因滑字仍然是仄声:

(诗韵新编)

滑为古入声。但它的注音下面是一个第四声符号,表示阳平。八,下面是一个第一声符号,表示阴平。凡表示阴平阳平者都可以用于平声押韵。拔,下面是一个第二声符号,表示上声。甲,下面是一个第三声符号,表示去声。上去声则不可用于押平声韵。《一八》的古入声字,有的可押平声韵,有的则仍为仄声。针叶林上次和小虾诗就把仄声当平声押了,以为凡入声字在新韵里都是平声,闹了个大笑话。再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6

回帖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发表于 2016-9-2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金先生找个依据:《词林正韵》里有“滑”字作平声读,但仅一个字并没解决针先生对“混押”的疑问

点评

词林正韵入作平的字很多。那是因宋时音之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敲玉餘韻 发表于 2016-9-24 10:42
给金先生找个依据:《词林正韵》里有“滑”字作平声读,但仅一个字并没解决针先生对“混押”的疑问 ...

词林正韵入作平的字很多。那是因宋时音之故。

点评

又在蒙人。你找出一个入作平的看看?(要单音字,省得胡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4 11:10
又在蒙人。你找出一个入作平的看看?(要单音字,省得胡搅!)

算了,你记性太差,几年前就告诉过你,你一点也记不住,自己又没书看,光靠百度过日子,十年如一日没有什么进步!

点评

十年前就指出你滑花混押,今日你又归0。从头再胡搅蛮缠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词林正韵入作平
DSC02903_副本.jpg

点评

无患子:像金先生现在这个帖子,与戈氏之书一对照,即不难看出,金先生根本就没有稍微仔细地阅读过原书,很多观点都与戈氏本人观点相左。这样一来,很容易给人留下金筑子先生又在信口开河的不良印象。我想,这种印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1: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4 11:54
无患子:像金先生现在这个帖子,与戈氏之书一对照,即不难看出,金先生根本就没有稍微仔细地阅读过原书, ...

不要扯这些无用的!你不是说词林正韵沒有入作平字吗?这是什么!百度搜不到吧?!

点评

词林正韵没有入作平的规定。戈载只是个与主题无关的备注而已,不是词林正韵韵书内容。你莫在此制造混乱误导群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2: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4 12:24
词林正韵没有入作平的规定。戈载只是个与主题无关的备注而已,不是词林正韵韵书内容。你莫在此制造混乱误 ...

你没有《词林正韵》这本书,你只会百度,还强干,有什么用呢?明末清初,万树著的《词律》,在一些入声字傍也注“作平”,与戈载的《词林正韵》入作平字相同!你要想在理论界混,没有书看是可怜的!

点评

词林正韵,入没有作平。你你强辩也没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4 13:14
词林正韵,入没有作平。你强辩也没用!如果入已派入三声,那后面为什么还有入声五部(含诗韵新编)?你能 ...

再上一幅现代排版本给你看看:
DSC02904_副本.jpg

点评

别以为只有你知道戈载原书有入派三声之文,但早被词家放弃。因为这只是戈载转录“中原音韵”,以解释某些词作中的入声字音的变化而已。而且戈载已经声明:“人亦知有限度,不能烂施以自便矣”----你金筑子就是“烂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6: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4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6-9-24 16:35
另外戈载也明确说“词韵诗韵有别”,词韵比诗韵宽,不是用来写诗的。你违背了戈载最重要的原则,自己给自己 ...

承认了入作平,拗不过去了?又开始新的胡说了是不是?词韵总结的是宋词的实际,与元朝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有什么相干?!

点评

【转】如何看《词韵简编》删去《词林正韵》“入派三声” 《词韵简编》对《词林正韵》删去僻字与调整标目于其序中已有说明,而为何不对所删“入派三声”,即入声音转化为平声、上声或去声的问题做出说明?我以为: 1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24 1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72

主题

6055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52
发表于 2016-9-24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14 0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