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0

试评晓风轻送先生敢于人前称诗的五首作品之引子

[复制链接]

266

主题

2685

回帖

7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00
发表于 2016-9-8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关链接】[url]http://www1.hkscx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8345[/url]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b][url=http://www1.hkscx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38345&extra=page%3D1]试评晓风轻送先生敢于人前称诗的五首作品[/url][/b][b]之引子[/b][/align][align=left]说实在的,本人从未正儿八经地评过诗。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晓风轻送五首敢于人前称诗的作品已经集齐,我这诗评该从哪儿入手呢?[/align][align=left]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并不简单。看惯了一些诗评家死于作者句下、隔靴搔痒式的所谓诗评,不以为然。可若深度评诗,还真不容易。昨晚试图做做功课,适逢停电,今晨继续准备,却失于仓促,未得要领。实不相瞒,本人的确尚未准备好。当然,这些都不是理由,约定之事,硬着头皮也得试评一下不是。[/align][align=left]难在何处呢?难在本人无法对晓风轻送先生知人论世。吟者先生等人说过:知人论世乃评诗第一准则。施蜇存先生也曾说过:鉴赏古今中外一切文学作品,必须首先了解那个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有一个成语,也可说是文学批评术语,叫做知人论世。毫无疑问,若无相关资料介绍,了解一个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已经很不容易,若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篇特定作品的时代背景,就难上加难了。[/align][align=left]如果对这些背景资料知之甚少抑或一无所知,那么我可以负责人地跟大家说:有关评家或评者的所谓评语十有八九是在瞎说八道,充其量只能隔靴搔痒。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赏诗的最高境界乃是赏心。你对作者缺乏了解,你连人家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都无法搞清,那么你又如何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如果他干脆就是言不由衷、胡诌八咧,而你又一顿欣赏、大赏、激赏,岂不成笑话了。[/align][align=left]由此引出一个话题,那就是“诗乃心声”这一基本诗理。有感而发、诗遣情怀之类说法其实都是这个意思。遗憾的是,时下不少诗词爱好者包括一些所谓大家愣是不敢吟咏真性情,屏间交流中,有些人甚至连句真话都不敢说。他们只是热衷于拼凑一些连他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所谓句稳律工的诗八股或曰文字游戏。这实在是一种悲哀呀![/align][align=left]由此又引出一桩公案。在前风雅颂,有人以专帖形式力邀格那丁先生鉴一鉴吟者的一首习作,就是这个:[/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14.0pt] [/size][/font][/align][align=center][b]请格那丁大师鉴一鉴吟者先生/女士的这首习作[/b][/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其他皆可不论,只鉴其意即可。有劳大师了:                                                                                                                       [/align][align=center][b]寡妇吟[/b][/align][align=center]日侍瓶花兀自珍,东君何事敛芳辰。[/align][align=center]惊闻户外枝头闹,忍见镜前鱼尾深。[/align][align=center]劲草堪迎金埒马,落英空醉玉楼人。[/align][align=center]料应无计留春住,一俟蕊开急掩门。[/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欢迎其他朋友参与,看过吟者自解者除外哈。[/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印象中,吟者这首习作首发时曾有个小注:吟者自况。后来不知是吟者自己删掉了还是转帖者给漏掉了。反正这个邀评帖把格那丁先生给难倒了,吓跑了,无论有关诗友怎么恭请,怎么使激将法,自诩评诗颇有心得的格那丁先生压根儿就没敢露面。此事一时成为笑谈,按下不表。由此不难看出,“知人论世乃评诗第一准则”实为至理,绝非妄言。[/align][align=left]由此又引出一个所谓量化评诗公式,就是这个:

[/align][align=center][b]称一称您的诗究竟几斤几两[/b][/align][align=center]文/再回首![/align][align=left]下面提供一个简易匡算公式。感兴趣的诗友不妨称一称您的诗斤两几何。但愿您能有所感悟并开心。[/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center][b]综合得分[/b][b]=[/b][b]诗心[/b][b]×[/b][b](审美洞察力[/b][b]+[/b][b]艺术表现手法[/b][b]+[/b][b]文字功夫)[/b][/align][align=left]使用说明:[/align][align=left]1)此式仅适用于近体诗或曰格律诗,排律一般宜除外。词、曲可参照匡算,但长调一般宜除外。并可供其他诗体或类诗体以及文体借鉴参考。[/align][align=left]2)诗心又称诗者之心,简而言之,诗者之心便是仁者之心。诗心取值范围为0~10。了无诗心者、纯文字匠、纯写手的诗心取值为0,仁人志士或具有同等诗心者取值为10。其他人等一般可在0~10之间酌情取值。各类恶人、小人、极端自私者的诗心理当取为负值,因在网络环境下难于对其知人论世,姑且忽略其负面能量,直接比照了无诗心者、纯文字匠、纯写手而取0可也。[/align][align=left]3)审美洞察力取值范围为0~4。一般可在这个范围内取正值。取值为4或接近4时,一般可以出新。[/align][align=left]4)艺术表现手法取值范围为0~3。一般可在这个范围内取正值。取值为3或接近3时一般可以得味。[/align][align=left]5)文字功夫取值范围为0~3。一般也可在这个范围内取正值。取值为3或接近3者,一般可谓文字功夫老到。[/align][align=left]6)综合得分反映的实际上是一首诗的分量。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线,亦即综合得分达到60分者勉强可以称诗。95分以上者堪称极品;85分~95分者可称一流好诗;75分~85分者为二流水准;60分(含)~75分者可跻身三流或末流。60分以下者在大雅之堂一般不宜称诗,亦即不入流。当然,即便综合得分只有四五十分甚至二三十分,只要不是在大雅之堂,比如在某个地域内或某个人群中,依然可以堂而皇之地称诗,并可飘红、加精。[/align][align=left]7)严格而言,诗词作品是不宜这样量化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权作一种有益而有趣的探索吧。欢迎批评指正,以便改进提高。商榷中~~~[/align][align=left]明眼人不难看出,这个所谓量化考评公式显然是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该公式曾被救救诗词先生全文引用,作为“救救诗词论诗之引子(格那丁先生请进)”中的所谓引子。这一引不要紧,又把格那丁先生引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印象中格那丁先生连跟了七八帖,一直未得要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直至威风扫地。救救诗词先生则兵不血刃,一招撂倒格那丁。此后,自视甚高、不可一世的格那丁先生居然选择自删其帖,悄无声息地逃离风雅颂了事。一时又成笑谈。[/align][align=left]这个所谓量化考评公式的确不乏调侃、打趣的成分,却也有其颠扑不破的基本诗理在。窃以为,这个公式的最可取之处便是在“诗心”与“审美洞察力+艺术表现手法+文字功夫”之间用了乘号。尽管审美洞察力关乎出新,艺术表现手法关乎得味,文字功夫关乎遣词恰切和诗语凝练,三者都很重要,但是,若非诗意出乎心,若是作者不具真正的诗者情怀,则一切等于零。诚如是,则无论其诗集有多厚、诗龄有多长、年龄有多大、官位有多高,并且无论怎样句稳律工,都不是诗。那不是诗,而是诗八股或文字游戏,充其量属于徒具诗之外形而无诗之内核的各类律体韵文。[/align][align=left]之所以铺垫这么多,是因为本人试图对晓风轻送先生知人论世。为此,昨晚以来,我曾通过百度专门搜索过晓风轻送其人,所获甚微。还曾为此注册进入某个从未去过的网站,也未查到什么有价值的资料。我认为做这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万一那几首作品不是诗意出乎心,则评之何益?若是拿着根本不是诗的东西评来论去,岂不是也成了笑话?我想,就晓风轻送先生而言,众目睽睽之下,对于他那组敢于人前称诗的作品,任何负责任的评者都会尽力做些诸如此类的求证工作的。[/align][align=left]据说,施蛰存先生一部诗词百话用了将近十年时间才最终完成,那是因为要对读者负责任。正是因为时下业内不负责任的瞎说八道式诗评太多太滥,本人不想步其后尘,更不想对造访本版的初学诗友造成可能的误导,才顺带做些必要的铺垫。我知道,有些内容可能会惹一些伪诗人不快,甚至反感,可一些内容还是那样铺垫了,但愿对真正有志于为诗的朋友有所裨益。[/align][align=left]之所以只评诗不评词,原因有三:一是晓风轻送最为得意的那阙涉及到政治话题,在下一介草民,在有关资料进一步解密之前,不想触及此类话题;二是晓风轻送自称有五首可以称诗在先,我请他贴出那五首试评在后,本来与人约好别事,忙里偷闲之际,不想节外生枝;三是诗词毕竟有别,词为诗余,又称曲子词,而时下之词已然失却演唱功能,沦为纯粹的案头文学,这是我看不上眼的地方,自然无意多此一举。[/align][align=left]在无法对晓风轻送先生知人论世的情况下,为使本议题得以继续,刚才又重温了晓风轻送的一些自我表白。无奈之下,现在只好选择相信晓风轻送说的全是真的,即他那五首全是诗意出乎心。鉴于他是自信满满地公开于人前勇敢称诗的,本人也得给他配以相称的评诗标准——杨万里的诗味说才是。请恕我直言,若按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的诗味说,晓风轻送先生的这五首得意之作均不配称诗——一首都不配。相较之下,那首自由体反倒是相对最好的(容后道来)。[/align][align=left]我这么说并丝毫没有对晓风轻送先生不敬之意,而是实事求是。或许“不配称诗”这样的表述有失温婉,但我相信,总比廉价的欣赏对作者更有益。注意到晓风轻送在屏间交流中谈及“不能以诗心之一说,就能全部否定的”,这句话着实有趣,颇耐玩味。试想,如果一首所谓诗作根本言不由衷,纯属胡诌八咧来的,就从根本上违背了“诗乃心声”这一基本诗理,其它方面再怎么下工夫不都是枉然吗?不予否定又当何为?难道还要助长此等诗八股或曰文字游戏之风吗?当然,诗心一项干脆取为零分的情况极少,即便是大恶人,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此时若有所感,并艺术性地以诗语表达出来,也是应予肯定的。总之,诗心一项至关重要,可以实行一票否决的。特别提醒晓风轻送先生给予必要的重视,同时希望初学的朋友引以为戒。[/align][align=left]细心的朋友应该早已注意到,我在屏间交流中一直使用“诗乃心声这一基本诗理”之类表述,旨在强调无情则无诗,缺乏真情则难为好诗,这是为诗之路上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门槛。迈不过这道门槛,相应诗作便成空中楼阁了。事实上,光靠这个还不够,诗乃心声虽属大前提,终究不过是做到了缘情一端而已,在此基础上,还得想方设法独辟蹊径力争出新,还得调动必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力争得味,同时还应讲求诗语的恰切而凝练。关于基于缘情的得味,杨万里的诗味说堪称最高诗理了。[/align][align=left]就高级诗理而言,可谓无味不成诗。请看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在《颐庵诗稿序》中是怎么说的(手头无资料,印象中大略如此,容后订正):[/align][align=left]“[color=#ff00ff]夫诗,何为者也? 尚其词而已矣。曰:善诗者去词。然则尚其意而已矣?曰:善诗者去意。然则去词去意,则诗安在乎?曰:去词去意, 而诗有在矣。然则诗果焉在?曰:尝食夫饴与荼乎?人孰不饴之嗜也, 初而甘,卒而酸; 至于荼也,人病其苦也, 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color]“[/align][align=left]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论诗,北大一位老教授在阅罢全唐诗之后,才发出整个全唐诗中只有一千多首是诗,其余都不是的感慨吧?[/alig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30 1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