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的后半生
直到年近五十,高适的命运才迎来了转机。749年,他通过有道科考试,被授予河南封丘县县尉一职。然而,官场并非他想象中的那样清明,他的职责只是代替朝廷盘剥百姓,这使他深感失望与愤慨。于是,他愤然辞官,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凭借卓越的才情和高尚的人格,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他先后担任了左拾遗、监察御史、侍御史等职务,并因敢于直言进谏而深受皇帝赏识。在潼关陷落后,他主动请缨守长安,未果,但在玄宗西逃后,他间道追之,向皇帝解释潼关失守的原因和经过。 唐玄宗对高适大加赞赏,擢升他为谏议大夫。 不久后,玄宗退位,肃宗李亨上任。高被肃宗召见,分析江东局势。肃宗对他的见解感到惊奇,于是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兼淮南节度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负责平定永王之乱。在这场战役中,高适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和领导才能,成功平定了叛乱,为唐朝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高适的仕途更加顺畅。他历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务,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在朝堂之上,他以直言敢谏、忧国忧民而闻名。他的诗文创作也达到了巅峰,作品既有感人肺腑的抒情诗,又有慷慨激昂的边塞诗,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天赋。 高适的后半生,可以说是实现了从贫困潦倒到功成名就的华丽转身。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才情,在诗坛和政坛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艺术价值极高,更因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而被誉为“诗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