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死与伸冤
唐天宝年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如狂风骤雨般席卷了大唐的盛世,也悄然改写了无数文人的命运。其中,一代诗杰王昌龄的命运,更是在这场乱世中画上了悲壮的句号。 一年,已近六旬的王昌龄,怀揣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踏上了返回老家的艰难旅途。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途经亳州时,他遭遇了人生的最后一道坎——被当时的亳州刺史闾丘晓无端杀害。关于这场悲剧的真相,史书虽语焉不详,但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的一句“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却引人深思,让人不禁对王昌龄的遭遇感到痛惜。 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王昌龄冤死后不久,时任宰相兼河南节度使的张镐为他报了仇。一年后,张镐奉命平定“安史之乱”,期间他命令闾丘晓率兵救援被安庆绪围困的雎阳。但闾丘晓故意拖延时间,按兵不动,导致贻误战机,宋州陷落。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在行刑前,闾丘晓乞求饶命,称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张镐则怒斥道:“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最终,闾丘晓被杖杀,王昌龄的冤屈得以昭雪。 这段“屈死与伸冤”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口中传颂的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