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喉触讳
父亲的去世,让孟浩然心中充满了遗憾与自责。他意识到,自己虽追求个性与自由,却也在无意间伤害了自己的亲人。为了弥补这份遗憾,他决定遵从父亲的遗愿,踏入科举之路。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孟浩然的仕途并不顺利。为求仕途,他干谒公卿名流。 38岁结识李白,成为莫逆之交;39岁赴长安科考,落榜,结识王维,交谊甚笃。落榜的他,失落愤慨,凭借一首《句》大闹太学: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 就凭这首诗,当时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令太学诸子为之搁笔,惊为天人。 王维太喜欢孟浩然的诗了,尤其是那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有一天,他就把孟浩然带进皇宫,切磋诗艺。恰好唐玄宗驾临王维办公室,情急之下孟浩然就钻进了王维的床底下。皇上发现猫腻,王维不敢隐瞒圣上,毕竟私自带人进宫是不合规定的。于是,王维就如实禀报。不曾想,唐玄宗一听是孟浩然,立刻说:朕早已听说了孟浩然的大名,你叫他出来吧。孟浩然从王维的床底下爬了出来。唐玄宗就问他:你最近可有诗作?孟浩然没有一点准备,有些不知所措。唐玄宗见状便改口道:既然没带诗笺,那就即兴来一首吧。 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孟浩然来不及思索只得脱口吟出:“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开始乐呵呵的李隆基,一听到“不才明主弃”句,当场发飙: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说完,李隆基愤愤而去。 这本是一次绝好的进入官场机会,可惜孟浩然阵脚一乱,就此失去了锦绣前程。就这样,他灰溜溜地离开了长安,第一次入仕机会就这样浪费了。“转喉触讳”的典故,因此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