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第一位上级 我们公社党委秘书李文生同志是我最尊敬的第一位领导。从他的一些平凡的言行小事中,我看到了一些闪光的东西,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秘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学生,我认识他时,近四十岁年纪,穿着朴素,他穿的鞋是家做的老式布鞋,帽子也是早已褪了色的蓝布帽子。他说话总是带着微笑,哪怕是你第一次和他见面,就一点也不会感到拘束。他那平易近人的态度,一点也不使人觉得他是一位大学生出身的上级。因此,人们有事都乐意找他。平时,李秘书不爱“支使”别人,凡事都是自己动手去做。有一次,他理完发要洗头,我要给他打水去。他却说:“水,我早打好了,坐下歇歇吧!”今年夏天,公社党委派我和另两名干部去调查一个急案。但由于我们三人没有经验,方法不当,结果搞了五六天也没弄清。我们想,任务没完成,准得挨批评。可其实不然,李秘书听了以后,不但没批评,还积极鼓励我们一番。他耐心地开导我们说:“搞调查,这是一个复杂事,你们费了劲,没查清,主要是方法不对头,要放下架子,深入到群众中去,要多动动脑子。”李秘书的循循善诱使我们很受感动和启发。我们便深入到社员家中登门拜访,做细致工作,终于弄清了问题的症结。 文革期间,公款吃喝风一度盛行。可是李秘书却从不参加公款吃喝。有一次,县领导来检查工作,中午摆上了酒席,有人喊李秘书去陪酒。他却说:“有人陪就行了,我就不去了。”上面来人,喝酒他不去;下面有人请他,他也不去。时间长了,也就没人再叫他了。有人就劝他说:“你这样太不随和了。”可他说:“不随和就不随和吧!我刚参加工作时根本没有这些闲事。以前没搞过,现在我仍然不搞,将来也不搞。”尽管一时个人显得孤立,但在群众中,他是最受欢迎的。 李秘书工作认真,严格遵守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1975年正值三秋种麦大忙季节,公社党委规定种麦期间不开放电视。可有一晚上,中学文艺宣传队来公社要求看电视,助理员觉得不好推却,没请示就打开了电视。李秘书听到了,就对助理员说:“这正是大忙季节,公社党委有规定,咱们怎能带头违反呢?还是给同志们好好解释一下吧!”李秘书不仅坚决执行制度,而且严以律己,处处模范带头。公社报纸由我保管,李秘书爱看报纸,他总是看完后立即送回,从没忘过。他非常注意节约,从不肯浪费一点公共用品。他晚上离开办公室总是随手熄灯,不浪费一度电。有一天晚上有人找他,见他屋里没灯光,回头就要走。我说:“李秘书没出门,他出屋关灯这是他的老习惯啦。” 也许有些人觉得这些小事微不足道,但我总觉得这些小事却体现了一种真正的革命精神。因此,这位领导的形象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鼓舞着我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说句不该说的题外话,党委秘书是实权派,在这个岗位一般升迁快,而李秘书却在一个偏僻的公社任党委秘书长达十年,服侍过三四任公社领导,从没有犯过错误,但也没有半点提拔,只是到了四十五岁那年,在中央提拔大学生的政策出台后(文件规定,四十五岁是提拔科技干部的最高年限),才被调到组织部当了个组织员,据说相当于副科级。他下乡任职前就在县委组织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