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简单的汉字不简单——“和(龢)

[复制链接]

2133

主题

3万

回帖

1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主助理兼辞赋鉴赏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6939

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1-16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文解字系列之(九):简单的汉字不简单——“和(龢)

”和“也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只用频率极高的常用字,也是一个典型的多音多义字。究其读音而言,共有六个不同的读音,可谓是现代汉语汉字系统中读音最多的一个字了。

我们先来看看”和“的本义。“和”的字体演变轨迹为:


360截图20231115193647250.jpg

和hè,甲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左上部是“禾”的初文,表音;左下部是口的形状,右部象连接的一起的竹管的形状(即口吹排箫之类的乐器,后来的龠yuè)。金文大同,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古文简化,省龠从口,禾声。篆文整齐化。隶变后分别写做“龢”和“咊”,俗作“和”,把“口”移到右边。如今都用“和”来表示。在《说文解字》中,“和”与“龢”是分列的两个字。《说文解字·龠部》“龢,调也。从龠,禾声。读与和同。”又《说文解字·口部》“咊,相应也。从口,禾声。”指口相应。所以,前者本义是指音乐和谐,而后者则表示声音相应,和谐地跟这唱或伴奏,读hè。如《后汉书·黄琼传》中“阳春之曲,和者必寡。”意思是说,像阳春这样的格调高深的曲子,能跟着唱的人一定很少。这里实际上是引用了楚国文学家宋玉在《答楚王问》中讲述的故事:楚襄王时期,有一天,楚国的都城来了一个唱歌的人。开始,他唱的是《下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人有好几千。接着,他又唱还算通俗的《阳河》等曲子,能跟着他唱的人虽然少了,但还有几百人。后来他唱起了高雅的《阳春》《白雪》,能跟着他唱的人只有几十人了。这个故事被后人沿用为一句成语“曲高和寡”,形容曲调越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比喻知音难求。现在也比月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由于汉字的发展,汉字字体由篆书逐渐演变为楷书,写法趋于简化,到今天,“和”仍通行,而“龢”早已不用。只有在一些人名中偶一见之,如晚清书法家翁同龢即是。后来词义扩展以后,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者体裁来做诗、做词也叫“和”。乐器演奏或者配以人唱歌,都需要互相配合,这样声音才能和谐,就有了引申为“和谐、和睦、和顺、和平、和缓、温和、谦和、调和”等意义,这时的读音都逐渐演变为hé。中国古代神化中象征夫妻相爱的神就叫“和合”,相传和合二人,散着头发,满面笑容,一和手持荷花,一个捧着圆盒,取和谐合好的意思。新婚人家举行婚礼时,喜欢张挂和合像,以图吉利,也有在厅堂中常年悬挂的。“和”与“战”相对,如“和平”与“战争”。古代车张有两种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的叫“和”,挂在车驾上的叫“鸾”,统称为“和鸾”。
现代汉语中,“和”是一个典型的多音字,共有五个读音。除了以上所言之读he(四声)和读he(二声)外,还有另外的几个读音。

《现代汉语词典》中,“和”读二声的情况,最为复杂,共有三个同音字“和”。“和”1:(1),平和、和缓。比如,“和颜悦色”中的“和”即是。(2),和谐、和睦。如“和衷共济”之“和”。(3),结束战争或

争执。如“讲和”、“媾和”之"和“(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如”和棋“、”和局“。(5),百家姓中的一大姓氏。”和“2:(1),连带。”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2),介词,表示相关、比较等。如“他和大家讲自己参加抗战的故事。”(3),连词,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4)和数。”两数之和“。还有”和“3:指日本(日本古代叫做”倭国“,”和“就是”倭“。)

”和“读huo(四声)1:粉状或颗粒状物体参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和“2:量词,指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服我洗了三和了。“

”和“读huo(二声):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粘性。”和面“、”和泥“。

”和“读hu(二声):特指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附带说一个与”和“相关的例子。《论语·学而》中有一句话:礼之用,和为贵。”我们今天把“和为贵”当成和谐和睦是最可宝贵的意思来理解。实际上,此解并非孔子本意。这里的“和”是“恰到好处”的意思。“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能做得恰当为可贵(杨伯俊译文)。这也正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一种体现吧。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不论绘画、音乐、舞蹈都以文学为基础内涵。有文学在里边,可能就是家,否则,可能就是匠。有文学底蕴,才能成家。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4 0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