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赏析- 33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作者/冯延巳〔五代〕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 谁说愁绪被忘记了太久?当初春降临,我的惆怅依旧。每天都在花前饮酒,每次都喝得烂醉,一点也不关心镜里那原本红润的面容,现已日见清瘦。 河岸边青草翠绿、柳树成荫。我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头,任清风侵满衣袖,直到路断行人月生柳梢头。 注释 鹤踏枝:词牌名,也叫《蝶恋花》。闲情:即闲愁。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敢辞:不避、不怕。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青芜:青草。新月:月初的月亮。 赏析 这是一首言情词。全词写一种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谁道闲情抛掷久?”首句用反问句式把这种欲抛却不得的“闲情”提了出来,随后紧扣提问回环反复,深切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每”“还”,再加“依旧”,足见“惆怅”之永在。“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为排遣忧愁,只能不惜伤身天天喝得烂醉如泥。这殉身无悔的排忧做法怎不让人心生怜惜?这句可谓生动形象,写尽了人生的无奈。 下阕进一步抒发这种闲愁。“河畔青芜堤上柳。”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芜”者,丛茂之草也,“芜”的青青草色遍接天涯,“柳”的缕缕柔条万丝飘拂,正是绵远纤柔的愁情忧意,且年年如此,年年无尽。“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为问”“何事”,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气,有如此之挣扎与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之后,词人却忽然荡开笔墨,也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写“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细玩味,仅十四字却把惆怅之情写得极深。前面所写“河畔青芜”,写白日之景象,而此句则直写到月升人定,诗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立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从白天直立到晚上呢?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