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2-7-29 17:29 编辑
禅诗解意
题报恩寺
白居易
好是清凉地,都无系绊身。
晚晴宜野寺,秋景属闲人。
净石堪敷坐①,寒泉可濯巾。
自惭容鬓上,犹带郡庭尘②。 【注释】
①敷坐:布席而坐,或自然展坐。
②郡庭:指官场。
【阐说】
白居易的诗歌,多反映民间疾苦,显示了他的人民性,然而也不乏愉心悦情,流连风景的一面。这首《题报恩寺》诗,就是他流连风景,入于禅悦的典型之作。
佛地清凉,好一个让人心向往之的去所。报恩寺里的那班方外高僧,以及入寺的大多数香客和游览者看他们无事系绊,无忧无虑,有多自在!要是我白居易有朝一日,脱却宦事羁縻,那该又是一种怎么样的超脱境界!
晚晴天气,夕阳返照,把个地处郊野的报恩寺,点缀得分外的景色宜人,发人遐想;秋景风光,一年佳处,抛却了多少跌进尘网里忙忙碌碌的求利之客,而却偏让属于世外的隐逸和渔樵去消受。
在可人的秋色里,夕照下,敷坐在横亘寺边的净石上,领略了多少的闲处风光?濯巾于穿流山下的寒泉,享受了几许的静里乾坤!由此片刻偷闲,从冷思热,猛然间一阵莫名地惆怅,袭上了诗人的心头,使他不禁感到深深的自惭,自惭面容上、鬓发上,犹是带着那么些官场的灰蒙尘色。 报恩寺的游览,使白居易暂时离开红尘,进入世外,享受了千金一刻的无尽禅味。非但对于报恩寺,其实对于一切佛寺,白居易都是青眼有加,倍加留恋的,这在他的晚年,表现得更加明显。 我们且看他的另一首五言律诗《游宝称寺》:“竹寺初晴日,花塘欲晓春。野猿疑弄客,山鸟似呼人。酒嫩倾金液,茶新碾玉尘。可怜幽静地,堪寄老慵身。”然而到了这时,他已容鬓飘然,不带郡庭之尘,入于另一种淡然静谧的佛境了。 尘劳迥脱 释希运① 尘劳迥脱事非常②,紧把绳头做一场③。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④。 【注释】
①希运(?~850),闽人,谥断际禅师。这是一位从小出家的禅学大师,早年因参谒百丈禅师而悟道。此后,希运住高安(在今江西省)黄檗山传法,也称黄檗禅师。著名的临汾宗创始人义玄禅师,就出于他的门下。 ②尘劳:尘念劳心。迥脱:超脱。 ③把:握住。 ④争:怎。 【阐说】
希运禅师是我国禅宗发展史上的著名人物,示寂以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宰相裴休曾收集他的语录,编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各一卷传于世。他的《尘劳迥脱》诗颂,就出于《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在《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里,讲述了一个义理深蕴的禅的故事。一天,希运禅师上堂开启众僧道:“奉劝你们各位兄弟,趁着身体健康,把那件大事弄个水落石出,彻底分晓,别让人欺瞒了才好。这点关核子(机关)很是容易,只是尔等不肯下决心去做功课,一味地推说难上加难。现在告诉你们,树上怎么会自己长出舀水的木勺?还不是要你们动手加工才行? 若是个丈夫汉,现在让你们看个禅宗公案。有僧人问赵州和尚,狗子有没有佛性?赵州回答:‘无。’于是这僧人便在一天十二个时辰里时时刻刻昼参夜参,行住坐卧,吃饭穿衣,拉屎放屁,心心相顾,聚精会神,抱着个‘无’宇不放。日久月深,打成一片。到头来,忽然顿发,悟佛祖之机,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欺骗,这时你就可以口出大话:‘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到这时即使是一千个圣人也拿你没办法了。不相信吗?事实就是这般奇特!为什么会达到这种境界呢?还不在于‘事怕有心人’嘛!所以颂日:‘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从希运禅师的这首偈颂和故事里,你得到什么启发呢?修禅参悟是刻苦的,若要摆脱尘劳,入于净明禅境,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这里必须下得一番紧紧把握绳头的死功夫,下力气地去大干一场,方能够有所收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事,对于天底下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存在的。 就于在下一介寒儒,亦佛亦道,十几年来编写、点校了近四十本书,达一千万字之多,这里面的千般甘苦、万般艰难,若非持之以恒,耐得寂寞,在那芸窗下磨穿铁砚,辛勤耕耘,何来今日的点滴收获,这般奇特?又如从小学字学画,那就更是四十年来,风雨寒暑,艰难摸索,跌倒爬起,紧把绳头,如若没有这股子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自励精神,又何来今天的打成一片,顿发心花? 真是个:“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此话不假,愿君奋力。 余住无方所 释拾得① 余住无方所,磅礴无为理②。 寻常只是闲,言不干名利⑤。 东海变桑田,我心谁管你。 【注释】
①拾得,唐朝诗僧,和寒山子同时人,隐修于天台山国清寺。 ②磅礴:大而充满。无为:和“有为”相对,为真理、法性、佛性,“涅槃”的异名。 ④香林寺:泛指佛寺。 ⑤干:牵涉。 【阐说】
诗中作者现身说法,自述来去自在,无方无所,或游玩香林寺,或登上涅槃山,正是他心中无牵无挂,逍遥自在的自我写照。“无为”的佛理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磅礴,那么的无边无际,那么的无所不在。 往日里,我既乘兴时时登上涅槃之山,《千手经》不是早已发过“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的心愿?在那高高的涅槃山巅,我领略到了脱离烦恼,超越生死,常乐我净,彻底解脱的人生真谛。你也许还能想起《大乘起信论》的教诲:“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但愿天下众生,和我们携手一起共享物我两忘,心相皆尽的人生至乐。 在日常生活中,我是过得那么的悠闲,那么的自适,朋友间偶有往来,不是游山,就是玩水,不是谈佛,就是论禅,对于那世上名利,车马征逐,又安在哉!在这种大自在的悠游生活中春去秋来,冬去夏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你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沧海,世事流迁,天地翻覆,我才不闻不问,依然故我,管不上那么些闲事哩!君不闻:“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日月如逝波,光阴不中火。任他天地移,我畅岩中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