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七律·凌歊台怀古·七虞

[复制链接]

552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首席版主

儒林古韵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70395
QQ
发表于 2022-4-26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九文 于 2024-4-23 16:16 编辑

九文欣赏松柏长青作的正宫[塞鸿秋]· 凌歊台怀古·而作七律
七律·凌歊台怀古·七虞
文/九文-2022-4-26-10:30-作于南京一中
亡家歌舞三千处,失土河山万里无。
乐器笙镛吹绿黛,凌歊台畔粉朱儒。
望夫楼眺乌江渡,涕泪人悲紫玉苏。
子弟八千思故土,江东暮日幻云孤。

注释:
笙镛:
    读【shēng yōng】。古乐器名。镛,大钟。
   《书·益稷》:“笙鏞以间,鸟兽蹌蹌。”
    孔颖达 疏:“吹笙繫鐘,更迭而作。”
    孙星衍 注引 郑玄 曰:“东方之乐谓之笙。笙,生也,东方生长之方,故名乐为笙也。西方之乐谓之庸。庸,功也,西方物熟有成功。亦谓之颂,颂亦是颂其成也。”
    唐 魏徵 《五郊乐章·赤帝微音》:“博硕斯荐,笙鏞备举。”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一出:“今日这旌善除凶,两阶干羽,六律笙鏞。”
    清 侯方域 《拟上遣官致祭先师孔子阙里群臣谢表》:“风生 泗水 ,初传元运之笙鏞;神降 尼丘 ,永式遐心之金玉。”
凌歊台:
    歊:读【xiāo 】,这个字的意思是指(气)升腾:“地底烁朱火,沙旁~素烟。”炎热:~暑。“炎威振皇服,~景暴神州。”
    凌歊台又作陵歊台,是安徽省当涂县城关镇古迹,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城关镇(姑孰),在黄山塔南。相传南朝宋武帝刘裕所建,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筑避暑离宫于其上。
    《太平府志》记载:黄山在郡治北五里,高四十丈,山如初月形。上有宋孝武避暑离宫及凌歊台遗址。
    陆游《入蜀记》卷二也记载了凌歊台谓宋高祖所营。
    古凌歊台宏伟巨丽,高出尘埃,有"笙镛黛绿之胜",从历代诗人描写凌歊台的"宋祖凌歊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宋家天子游南国,红粉三千百尺台"的诗句中,可窥凌歊台雄姿之一斑,而今仅存遗址。
    凌歊台废于何时不详。李白在《姑孰十咏·陵歊台》一诗中说:"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可见那时还有台馆存在。
    明代顾炎武在《肇域志》中记道:"凌歊台在山顶,有石如案,高者五尺,顶平而圆,径丈许",描述了凌歊台遗址。
    历代诗人留下了很多吟咏凌歊台的诗词曲。
凌歊台畔粉朱儒:
    粉作动词用,是指我认为宋代统一全国不久,应该要休养生息,重建社会和国家,而恰恰建造“凌歊台”劳民伤财,三千人奏乐歌舞,这种做法有点粉饰太平,恰恰不被百姓欣赏,作为当权者和朝廷重臣们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肯定丢了形象的分数,这种做法肯定在百姓心中掉价了。

附上正宫[塞鸿秋]· 凌歊台怀古·原玉
文/松柏长青
凌歊台畔黄山铺,三千歌舞亡家处。望夫山下乌江渡,
八千子弟思乡去。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青山太白坟如故。
正宫·[塞鸿秋]小令兼用。
曲谱:
×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4 14: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