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2-4-16 10:41 编辑
晚节渐知“声律细”(二.拗替诗)2022.04.14 二.拗替诗 拗替诗是指二四六不分明之诗 拗替诗与失替诗有本质的区别,它是诗人有意为之的别体,而非大意犯错的失律现象。 白居易论律言: 五言:二四不同,二九对避。 七言:二四不同,二六对避。 雨梦按: 对,平仄不同也。 避,避开,避免也 对避,避免平仄不同也。 如今一些死抱二四不同者,是拒不认可王力先生的特拗论,这个不必讨论,古人称此句式为四拗三救句,特拗句(平平仄平仄)数量几与标律句(平平平仄仄);准律句(仄平平仄仄)等量齐观,鼎足而三了。 。。。 拗替诗是七言律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唐人称为玄律句,又称互律体(玄律体) 标准五言律联,若前增一音节而失替,称之互律体。见唐王睿撰《炙毂子诗格》: 互律体 诗云:“八月九月芦花飞。”上四字全用侧声。“南溪老翁垂钓归。”上四字全用平声。“秋山入檐翠滴滴”律全用平。“野艇倚槛云依依。”律全用侧。 。。。 雨梦按:《炙毂子诗格》所述之互律体为张志和【渔父】诗: 唐·张志和【渔父】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此诗首联,颔联均为句内一二音节失替。若将联内第一音节互换,则成为律联。 这种七言拗替句,应化雨先生称为古律句,唐人诗中也有单句入诗之篇。如李白之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杜甫之“千朵万朵压枝低”皆为名句也。 。 杜甫拗替句诗例: 1 长沙送李十一(杜甫) 【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此律首联顺风,即拗粘诗也。 2 滟滪(唐·杜甫) 【滟滪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舟人渔子歌回首,估客胡商泪满襟。 寄语舟航恶年少,休翻盐井横黄金。 此律颔颈联拗粘,即“八句折腰体”也。 3 暮归(唐·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此亦“八句折腰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