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2

[百家争鸣] 写古诗词曲谨防古气太浓

[复制链接]

34

主题

119

回帖

8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3
发表于 2021-11-10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古诗词曲谨防古气太浓
当今诗坛,写古诗、词、曲的风气大概与写新诗的风气可以分庭抗礼了。这是好事、喜事和大事,中华古诗、词、曲的优良传统理应继承、发扬和光大。但是,今人创作的古诗、词、曲作品中,也存在古气太浓的现象。笔者发现,如果抹去作者的姓名,有些诗、词、曲作品简直分辨不出是今人还是古人的了。
本来,运用什么形式、风格、韵,等等,那是作者自己的事,旁人无权评论;特别是如果作者自娱自乐、自我欣赏的话,就更无必要去说。但是,如果拿出来向大众展示并且还想获得大众认可的话,就不合适了。
那么,今人所写的古诗、词、曲作品中的古气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大概如下:
一、用古词多。有的作者可能对古诗、词、曲研究比较深入,造诣比较高,这是好事。写古诗、词、曲,理应多了解掌握一些古诗、词、曲的各种知识,以有利于掌握其写作技巧、方法等。不过遗憾的是,有些作者做到了“入乎其内”,却没能做到“出乎其外”。笔者拜读某位古诗词作者的作品时,发现其遵守近体诗的格律甚严,用词造句也非常流畅,一看就知道对古典诗词研究得很深,但是,就是读不出现代气息来。笔者与该作者交流,该作者也同意笔者的意见,但该作者说,古代是“源”,现代是“流”,只有把“源”搞好了,才能把“流”搞好。笔者只好做哑言状。
二、用僻典多。用典能增加古诗、词、曲的厚重感,也可起到精炼的作用。有时候,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或观点,往往一个典故就能解决问题。但是,有个别古诗、词、曲的作者故意用僻典,用僻典还不算,又不做注释,故意难为人,借此证明自己的知识“渊博”——你看,你们都不懂吧?只有我自己懂。就像孔乙己一样,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一般人只知道一两种,而他却知道“四种”,以此证明自己的高明,还在那里沾沾自喜。其实这种风气,古人就很反感和反对。
三、严守格律。本来这也不是什么问题,你想写格律诗就写格律诗,想写古风就写古风,那是你的自由。问题在于,有些古诗、词、曲作者格律是遵守了,但内容却空洞了,用词却堆砌了。这是不是格律的束缚所造成的呢?笔者不能这样说,但作者仅仅为了遵守格律而“以词害意”或“强说愁(喜)”,那就不可取了。第一条中提到的那位作者的作品就是这样,如果不细心追究,读着也很流畅,感觉用词也很优美婉转,但一认真推敲起来,就发现上述问题了。
四、拘泥旧韵。现在写古诗、词、曲用韵是中华新韵与平水韵并行。用平水韵到底好不好呢?如果从传承古文化的角度来看,诚然是好事。但是时代在发展、语音在变化,不管什么东西,首先服务的是时代,然后才是后代和前代。从这一点来讲,笔者主张用中华新韵。试问当今,除了研究古诗、词、曲的专家学者和爱好者外,还有多少人知道平水韵呢?如果写出来的作品不标注平水韵(或词林正韵),一般作者只能用中华新韵去阅读欣赏作品。美学大家朱光潜前辈就在他的《诗论》中批评了拘泥旧韵的风气。
关于古诗、词、曲古气太浓的问题,笔者曾与大连海洋大学名誉教授丁正梁老师进行过交流,用一个什么“体”称呼这些作品呢?笔者想了几个词——“酸腐体”“老学究体”“学问体”。丁教授认为,这些作品的作者,一般古诗、词、曲、文的修养比较高,不妨把他(她)们的这些作品称为“学者体”或“老学者体”罢。
需要说明的是,“学者体”“老学者体”与“老干体”有同有不同,相同的是两者遵守格律严谨,都不敢越格律“雷池”的一步;不同的是,“老干体”有内容缺乏艺术性,“学者体”“老学者体”则相反。另外,用僻典多、卖弄学问、自我炫耀的作者的作品,笔者另外起个名字,叫“孔乙己体”。
第一种、第二种是笔者极力反对的;第三种悉听尊便,只是自己一般不去为之;第四种,倡导用新韵。

韩彦军

509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76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10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先生文章,赞同先生观点。问好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19

回帖

8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1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5 19: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