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匹夫 于 2021-8-10 21:15 编辑
《题驴磨图》是否有隔之争启示录(连载之一) 写在前面 一个月来,《题驴磨图》是否有隔之争在各大诗词类网站引发热议。围绕这一话题,多数诗友都能理性看待,公允持论,相关研讨也渐入佳境。遗憾的是,也有部分诗友囿于认知或出于某些特殊考虑,严重偏离了正常的诗词学术交流轨道,拨弄出了极为刺耳的不和谐音。 一首“本来就胡诌的”《题驴磨图》是否有隔之争,本属再正常不过的诗词学术研讨,却遇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极大阻力,不仅多位副坛主、首席版主、常务管理员级别的诗官强行出头,代为进行有气无力的辩解,更有多位诗友因对《题驴磨图》提出质疑而被禁言删帖,当下的文学批评环境之恶劣实在让人跌破眼镜。 很显然,《题驴磨图》是否有隔之争及相关研讨所暴露出来的种种怪现状,折射出了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界诸多惨淡的现实、极不正常的诗词学术交流环境和极不健康的诗词交流心态。窃以为,《题驴磨图》是否有隔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相关研讨,值得每一位当事人、旁观者乃至整个古典诗词界认真总结与反思。 一、诸多资深诗友无视作品严重有隔令人担忧 刨根问底先生的《比“文从字顺”要求更高的“不隔”》有云:“或谓:“不说一般诗友的作品,就是版块的首版、版主,能做到“文从字顺”的占比不及三之一”。按着这个套路,不说一般首版、版主的作品,单说当今高手、准高手,能做到“不隔”者,占比又有几何,能否占到三十分之一呢?” 与此同时,刨根问底先生给出了某绝对资深诗友的一个严重有隔的诗例,就是这首业已受到广泛关注和质疑的《题驴磨图》: 题驴磨图 蒙眼长行路不迷,甘将岁月碾成泥。 都云天性生来犟,肯到黔山奋一蹄。 随后,刨根问底先生在《五七言绝句小处也不可随便》中又给出了另一位绝对资深诗友的两个诗例。从主帖内容来看,尽管刨根问底先生没有明说,但揣摩其言外之意,该二诗例显然也是有隔的。其一为飘红共赏之作《咏枇杷》: 七绝 咏枇杷 四月山村绿渐深,薰风日夜自沉吟。 赤乌入夏初生卵,孵得枇杷树树金。 其二为该绝对资深诗友于同日公开发表的另一首七绝: 七绝 端午前一日游青城后山戴家桥 竹树琅玕碧四围,花光云气惹人衣。 戴家桥下竹排乱,载与青山一道飞。 稍后,《浅谈一首饱受争议而作者自我感觉依然良好的七绝《听蝉》》和《例说匠人纸间律体韵文之拼凑》又分别披露了以下两个诗例。作者仍未明说,但按文中的相关分析和有隔的权威解释,以下两首无疑同样是有隔的: 听蝉 流响嘶嘶尘耳清,柳阴小径独经行。 长安路上人如蚁,料得无心听此声。
翠云山顶密林遇山鸡 惊起山鸡扑愣飞,幼雏瑟缩各无依。 捧来怜尔哀鸣急,且放丛林唤母归。 以上五首作品涉及三位作者。前二者乃绝对资深诗友,在很多诗友眼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后者尽管名气上无法与前二者相提并论,毕竟也已学诗数十年,同样堪称资深。考虑到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坚称《题驴磨图》不隔者绝非个案,然则那么多资深甚或绝对资深诗友全然无视《题驴磨图》严重有隔,恐怕绝非偶然现象,而是隐含着某种必然,实在令人忧心忡忡。 进而言之,当代古典诗词究竟何去何从,应该引起每一个真正关心现代民族诗词文化走势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热心诗友们应有的关注。有道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么诗词兴亡,诗者是否有责,又该负些什么责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