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9|回复: 10

[诗词理论] 《瀛奎律髓刊误卷》析(上)(修订版2020.12.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0-12-21 16:57 编辑

《瀛奎律髓刊误卷析(上)2020.12.15(修订版2020.12.18)
《瀛奎律髓》宋末方回(1227-1306年)所著。卷二十五 拗字类。专谈拗律也。
《瀛奎律髓刊误》由清代中叶,纪昀撰。针对方回论拗作出点评,雨梦就所举诗例进行解析,并引用多家诗话以佐证。文中纯属个人观点,欢迎识者指谬。
诗例中的拗句论述:
关于仄收孤平句仄仄仄平仄句式(见诗例一,四,五,九)
关于三平尾、三仄尾句式(见诗例二)
关于特拗句仄仄平仄平句式(见诗例三)
关于仄收孤平句仄仄仄平仄句式(见诗例五)
关于平收孤平拗救句仄平平仄平句式(见诗例六)
关于大拗句平仄仄仄仄,及平收孤平句句式(见诗例七)
关于大拗句仄仄仄仄仄,及平收孤平句句式(见诗例八)
关于大拗句未他救(见诗例九)
关于拗极句(孤平特拗句:仄平仄平仄)(孤平三仄尾:仄平仄仄仄)句式(见诗例十)
古人对拗句推崇备至,如
纪晓岚批点:
拗字诗,在老杜集七言律诗中谓之吴体。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雨梦按:约占12%)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甚多,而骨骼愈峻峭。
唐诗多此类,独老杜吴体之所谓拗,则才小者不能为之矣。
五言律亦有拗者,止为语句要浑成,气势要顿挫,则换易一两字平仄,无害也。但不如七言吴体全拗尔。
(拗)“此亦有定法,非随意换易也。”
虚谷云:
如必不可依平仄,则拗用之,尤佳耳。
清代许印芳《律髓辑要》说:“‘八月湖水平’起句拗调。‘北阙休上书’亦然。盛唐人有此拗法,盖三、四字平仄互换。(亦有用作中联者。)
。。。
《瀛奎律髓》刊误卷二十五 拗字类
宋紫阳方虚谷先生原选,河间纪晓岚先生批点。
拗字诗,在老杜集七言律诗中谓之吴体。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甚多,而骨骼愈峻峭。
今江湖学诗者,喜许浑诗: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
以为丁卯句法。殊不知始于老杜,如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之类是也。如赵嘏: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亦是也。
唐诗多此类,独老杜吴体之所谓拗,则才小者不能为之矣。
五言律亦有拗者,止为语句要浑成,气势要顿挫,则换易一两字平仄,无害也。①但不如七言吴体全拗尔。
。。。
纪批:拗字各类皆有,何必别出一门。 
又:①此亦有定法,非随意换易也。饴山老人《声调谱》言之祥矣。虚谷此序,于拗法尚未尽了了也。
。。。
雨梦按:
虚谷先生所选诗联皆非全拗句,只重在上句尾为仄平仄,下句尾为平仄平,此仅为他救法也。他救法指上句为犯拗未救句,下句为此必拗仄为平相救,他救法古称双拗法,必须成联使用。如:
老杜诗:
负盐出井此溪女,(仄平/仄仄/仄平/仄)
打鼓发船何郡郎。(仄仄/仄平/平仄/平)
(上句为大拗句,非丁卯句法,下句为孤平双救句,非丁卯句法)
此溪:孤平音节也,本句未自救,则下句同位置字,即“何”字由双仄音节,拗仄为平以救“此溪”孤平也。由于“发船”亦为孤平,故下句“何”字为双救。
宠光蕙叶与多碧,(仄平/仄仄/仄平/仄)
点注桃花舒小红(仄仄/平平/平仄/平)
(上句为大拗句,非丁卯句法,下句为孤仄他救句,非丁卯句法)
与多:孤平音节也,本句未自救,则下句同位置字,即“舒”字由双仄音节,拗仄为平以救“与多”孤平也。由于“桃花”未犯孤平,故下句“舒”字仅为他救句。
中平/仄仄/仄平/仄”句犯孤平。古人论此为必他救。王力先生定为小拗,以为可救可不救,自己承认当时读书少了,后多读了一些书,在其【诗律余论】一书承认不合古人诗话。见附录。
许浑诗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无一双平双仄音节,真“丁卯句法”也。
此等句式本句全拗全救,谓之单拗法。单拗句可单独使用,也可成联使用。成联为全对称联,形成本句自救,上下句互救,乃音韵最完美结构也。
纪氏批:“此亦有定法,非随意换易也。”
很多人不识拗句,对凡不合标,准律句诗者,皆目为出律,大误也。故虚谷先生云:拗字诗,在老杜集七言律诗中谓之吴体。独老杜吴体之所谓拗,则才小者不能为之矣。五言律亦有拗者,止为语句要浑成,气势要顿挫,则换易一两字平仄,无害也。但不如七言吴体全拗尔。
。。。
五言十首
已上人茅斋 杜工部
已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揺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原批:入字当平而仄,留字当仄而平,许、支二字亦然。间或出此,诗更峭健。又入字、留字乃诗句之眼,与揺字、蔓字同,如必不可依平仄,则拗用之,尤佳耳。如“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亦是。
纪批:此又见四十七卷释梵类,评语不同。 又:此论双拗法是。
雨梦按:此即王力先生诗论中的小拗,必救句。由于上句拗孤平,下句必拗孤仄相救,故称双拗法。虚谷先生以为:“间或出此,诗更峭健”。“如必不可依平仄,则拗用之,尤佳耳”。嗟今人皆以拗为出律也。
。。。
.
暮雨题瀼西新赁草屋
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
不息豺虎斗,空惭鹓鹭行。
时危人事急,风逆羽毛伤。
落日悲江汉,中宵泪满床。
原批:济世策三字皆仄,尚书郎三字皆平,乃更觉入律。豺虎、鹓鹭又是一样拗体。时危一联,亦变体也。
纪批:上句二四不谐,下句第三字必用平声以救之,亦是定格。此变双拗,乃济、尚二字回换,非三平、三仄之谓。
雨梦按:纪批非确,双拗法指解镫句式,下孤仄救上孤平,谓之双拗法。纪称此“变双拗”。实为三平下承法,见《文镜秘府论》“调声”之第三法:“三,相承者,若上句五字之内,去上入字则多,而平声极少者,则下句用三平承之。用三平之术,向上向下二途,其归道一也。
三平向上承者,如谢康乐诗云:
溪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上句唯有“溪”一字是平,四字是去上入,故下句之上用“云霞收”三平承之,故曰上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
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上句唯有一字是平,四去上入,故下句末“双双飞”三平承之,故曰三平向下承也。”
三平向下承者,实以下三平救上句下三仄也。
下三仄及下三平皆出自撷腰句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单音节平仄变换而成。属可救可不救句式。
而解镫句式(仄仄平平仄)犯孤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形成下四连仄或五连仄,均属大拗句,须下句必救。
三仄尾及三平尾若论拗,实为小拗,一不犯单平单仄,二不犯失替,多单独使用。但若成联使用,更合相承术而尤佳。虚谷先生云:“济世策三字皆仄,尚书郎三字皆平,乃更觉入律。”
。。。
.
上兜率寺
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
白牛连远近,且欲上慈航。
原批:此寺栋宇自齐、梁至今,则所用自字决不可易,亦既工矣。江山有巴蜀,有字亦决不可易,则不应换平声字,却将巴字作平一拗,如“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亦是。
纪批:又见四十七卷释梵类,评语不同。 又:此乃巴蜀,巴字不可易,以有字拗之耳,下说非是。 又:此单拗法。单拗者,本句三、四平仄互换也,惟用于出句,不用于对句。
雨梦按:此四拗三救句也,四拗为平,三不得不救,不然成四连平非律句了。王力先生称作拗句的特殊形式,简称特拗。此为单拗法也。单拗法属已救句,下句不必救。
纪在此云:“惟用于出句,不用于对句。”乃秉漁洋诗论。即认为不可写作“仄仄平仄平”,但唐至清并不忌。
明代杨慎《升菴诗话》(卷二)说:“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虽律也,而含古意,皆起句之妙,可以为法。”
清代许印芳《律髓辑要》说:“‘八月湖水平’起句拗调。‘北阙休上书’亦然。盛唐人有此拗法,盖三、四字平仄互换。(亦有用作中联者。)
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图说》也称此为第四字该平而仄,拗了,则改第三字本平而为仄以救。
虚谷先生云:联中上下句第三字皆为仄而決不可易,因不合调声术之护腰法,护腰法強调五言之腰(即第三字)不可同平仄。特拗句因救四字拗,三字必易为仄。下句之三字若变仄为平,即成三平尾句。三平尾句唐宋人虽不忌,但今人还是能不写则不写。
。。。
.
酬姚校书 贾浪仙
因贫行远道,得见旧交游。
美酒易倾尽,好诗难卒酬。
公堂朝共到,私第夜相留。
不觉入关晚,别来林木秋。
原批:易、难二字拗用,句意俱佳。尾句入、林字亦拗。诗人如此者多。
雨梦按:此拗即为上句犯孤平,下句必救也。
(仄仄/仄平/仄,中平平仄平)
又见王士祯《律诗定体》
1五言仄起不入韵
“粉署依丹禁,城虚爽气多。
(如单句依字拗用仄,则双句爽字必拗用平。)
早春题湖上友人新居
近得云中路,门长侵早开。
到时犹有雪,行处已无苔。
劝酒客初醉,留茶僧未来。
毎逢晴暖日,惟见乞花栽。
纪批:二首俱重出。
雨梦按:此亦大拗必救
劝酒客初醉,留茶僧未来。
仄仄仄平仄,中平平仄平。
。。。
.
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
故从飡后出,多是夜深归。
开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
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
原批:前篇客字、僧字拗对,诗家甚多。后篇收诗前句不拗,只“扫床移卧衣”拗一字。扫字既仄,即移字处合平,亦诗家通例也。
纪批:此亦单拗法。又有一字双救者,如“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是也。
雨梦按:“扫床移卧衣”,孤平拗救句也,单拗法。此联不救上句,仅救本句也。此句式也可不救上句也,即上句不拗时也可单独使用。
。。。
.
次韵杨明叔 黄山谷
全徳备万物,大方无四隅。
身随腐草化,名与太山俱。
道学归吾子,言诗起老夫。
无为蹈东海,留作济川桴。
原批:腐草之腐,不容不拗,缘一定字不可易,如备万物、无四隅亦然。所以选此诗者,不专为拗字而止。身随腐草化,所谓语小莫能破。名与太山俱,所谓语大莫能载。“身在菰蒲中,名满天地间。”“九鼎安磐石,一身转秋蓬。”皆是也。五首选一。
纪批:起二句是拗字,次句自应二平。腐草化得和三仄,乃正格。以为拗字,谬甚。此真腐陋之见。山谷本意不如此。
雨梦按:首联上句大拗,下句无字必平,是救也。
身随腐草化,名与太山俱。
纪氏批:“腐草化得和三仄,乃正格。以为拗字,谬甚。”纪视三仄尾为正格,不知谁正确?
全徳备万物,大方无四隅。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上句四联仄,下句必救,此联下句为双救。)
身随腐草化,名与太山俱。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上句三仄尾,下句可不救)
道学归吾子,言诗起老夫。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无为蹈东海,留作济川桴。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上句为本句自救的拗救方式。即特拗句。)
。。。
.
次韵答高子勉
雪尽虚檐滴,春从细草回。
徳人泉下梦,俗物眼中埃。
久立我有待,长吟君不来。
重玄锁关钥,要待玉匙开。
原批:十首摘一,以我对君,虽非字之工者,亦见拗句之健。起句十字言景,中四句皆言情,岂近世四体所得拘?黄、陈诗有四十字无一字带景者,后学能参此者几人矣。“徳人”谓东坡。
纪批:亦不必定不言景,此等总是方隅之见。
雨梦按:久立我有待,长吟君不来。此联上句为五仄句,下联可以四平句(或三平句“仄平平仄平”)救之。
。。。
.
别负山居士 陈后山
田园相与老,此别意何如。
更病可无醉,犹寒已自和。
高名胡未广,诗句尚能多。
沙草东山路,犹须一再过。
原批:更病可无醉,所用可字不容不拗。此诗全在虚字上着力,除田园、沙草、山路六字外,不曾粘带景物,只于三、四个闲字面上斡旋妙意,其苦心亦已甚矣。
纪批:可字仄,而下句第三字不以平声救之,却是失调,不可标以为式。 又:晚唐诗敷衍景物,固是陋格。如以不粘景物为高,亦是僻见。古人诗不如此论。
雨梦按:上句可字犯孤平拗,下句未救。纪批:“可字仄,而下句第三字不以平声救之,却是失调,不可标以为式。”确也。
更病可无醉,犹寒已自和。上句为王力先生诗论中的小拗,定为可救可不救,实不合古人诗论也。
。。。
.
寄答李方叔
平生经世策,寄食不资身。
孰使文章著,能辞辙迹频。
帝城分不入,书札诇何人。
子未知吾懒,吾宁觉子贫。
原批:帝城分不入,分字不可不拗。又此诗四十字无一字黏景物,惟赵昌父能之。《汉书﹒陈咸传》:“咸滞于郡守。时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子,书曰: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诇,《汉书》注:侦伺也。栎按:诚斋《送人下第》云:孰使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即用后山此诗三、四一联句法意度,然皆老杜“文章憎命达”之遗意。
纪批:此亦失调,不可训。 又:此自称栎者为谁?然则此书经后人之附益多矣。
雨梦按:“帝城分不入,书札诇何人。”分字仄读,则“帝城分不入”为拗极也,属孤平三仄尾句,下句第一字必拗仄为平相救。下句书即拗平相救。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说:
“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
这段话指明孤平特拗句(仄平仄平仄)及孤平三仄尾句(仄平仄仄仄)并非非律句,可用对句“平仄仄平平”救,此正是孤平他救法也。
。。。。。。
附件一:作品作者简介
《瀛奎律髓》专选唐宋两代的五、七言律诗,故名"律髓"。自谓取十八学士登瀛洲、五星照奎之义,故称"瀛奎"。共选唐代作家180余家,宋代作家190余家。方回宗杜甫,赞扬杜甫夔州以后的诗达到了"剥落浮华"的境界。但方回选诗,并不只凭一己偏爱,而是注意到不同流派。如入选宋诗,有江西派、四灵体、江湖派,也选西体,还赞扬西作者杨亿"组织故事有绝佳者"。
此书分49类,每类有题解,说明这类诗的性质和特点。不过分类过于琐细,且以类选诗,往往强取充数。如卷 9《睢阳五老图》等诗,并非佳作,亦被选入。然宋代诸集,不尽传于今者,颇赖以窥其鳞爪。每诗之后,多附以评语。评语中有不少好的见解,也保存了一些宋代文人的遗闻轶事。
清代中叶,纪昀撰《瀛奎律髓刊误》。纪昀在序文中认为方回论诗有三弊:一是党援,二是攀附,三是矫激。选诗也有三弊:一是矫语古谈,二是标题句眼,三是好尚生新。这些批评显然有片面之处,但在具体评论中,纪昀则有否定,也有肯定,较为持平。纪氏论诗,亦宗杜甫。方、纪二人异中有同,合方、纪二氏之评,弃短取长,有利于了解和学习唐、宋五、七言律诗。
作者简介
方回(1227~1306年)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别省登第。提领池阳(今安徽贵池)茶盐,累迁知严州(今属浙江)。宋亡降元,为建德路(今属浙江)总管。有《桐江集》8卷,收入《宛委别藏》;《桐江续集》36卷,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以上摘自百度
。。。
附件
【雨梦论律】之“仄仄仄平仄”句式析一文之摘抄:
关于王力先生【诗律余论】
王力先生在诗律余话有如是说:“第三种是不严格规定的拗救,我所谓“可救可不救”。 这跟《律诗定体》和《声调谱》稍有出入。《律诗定体》在 诗句“粉署依丹禁,城虚爽气多”下面注云:“如单句,‘依 字拗用仄则双句‘爽字必拗用平。”《声调前谱》说:起 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 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声调 后谱》引了杜甫《春宿左省》的“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掖”字云“拗字”,“栖”字一个“平”字。又引 杜甫《送远》的“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带甲”句下 注云“拗句”,“君”字下面也注一个“平”字。王、赵都说“必” 或“必须”,似乎是严格的拗救,而不是可救可不救;但是 我考虑到唐诗中的确也有不救的,如李白《送友人》在尾联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虽然救了,但在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却是拗而不救。不如说得灵活一些,以免绝对化了,反而不便初学。赵执信在杜牧诗句“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下面也说:“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可见,我说“可救可不救”还是有根据的。”
。。。
王士稹先生在《律诗定体》中认为“仄仄仄平仄”为单平句(即孤平句)言双句“爽”字必拗用平,《声调前谱》说:起句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
王力先生说:王、赵都说“必” 或“必须”,似乎是严格的拗救,而不是可救可不救。这里王力先生并未意识到,他诗论中的小拗,其实就是犯单平,也绝非可救可不救。
王力又为自己的错误辯解,认为“唐诗中的确也有不救的”。他应知孤平句,五连仄句也有不救的,不救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王力又说:赵执信在杜牧诗句“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下面也说:“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可见,我说“可救可不救”还是有根据的。”
王力先生在这里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他居然没读懂赵氏的这句话:“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
古人论诗用字不是信口胡说,既然说“必” 或“必须”,怎么可能又说“亦可不救”这样自相矛盾的话呢?
赵执信在杜牧诗句“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下面也说:“第三字救上句,亦可不救。”是指“平平平仄平”这种句式运用可以救上句孤平,但不一定必救上句,若上句为正格,下句仍可使用此句式。并非指上句可救可不救。
部分人仍抱“亦可不救”,是指出句“仄仄仄平仄可救可不救这种王力思维。雨梦认为:
1.若“仄仄仄平仄”可救可不救,应于此句注明下句“可救可不救‘
2.“平平平仄平”或“仄平平仄平”句式明明是他救句式,其说“亦可不救”,怎么会指上句“可救可不救”?只能表明此句式在上句不须救的情况下也可使用。
3.若“仄仄仄平仄”属可救可不救,下句除引用他救句式外,还应在引用其它不救句式下,(如平平仄仄平,或仄平仄仄平)注明“亦可不救”。
我们只要统计一下“仄仄平平仄”句式系列几种孤平句式的总数,及拗救句式(“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的总数即可一目了然。
以杜甫五律623首平韵诗为例,其中:
仄仄仄平仄65句
仄仄平仄仄12句
平仄平仄仄3句
平仄仄仄仄14句
仄仄仄仄仄8句
合计102句
平平平仄平226句
仄平平仄平30句
合计256句
“平平平仄平”句式就有226,其中假设有102句去救上句孤平,(杜诗救上句有用“仄平平仄平”句式,还有2句未救)
那么其中124句“也可不救”上句了。

512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不可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0-12-15 21:23
“若再拗首字为‘仄平仄仄仄’句,或又三四拗救为‘仄平仄平仄’句,则拗极矣。而下句则断断用‘平仄仄平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5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回见解有缺陷,纪晓岚的看法也未必全对,可见诗选也好,诗论也好,难有明确得标准,尤其是拗救之论,应该说,一家之言总是有不足之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5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纪批:腐草化得和三仄,乃正格。以为拗字,谬甚。纪视三仄尾为正格,不知谁正确?——似乎老师说过,唐宋人不以三仄尾为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5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12-15 22:26 编辑

“久立我有待,长吟君不来”——出句五连仄,对句“君“拗仄为平。对句是否可以用全平救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21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2275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5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问老师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0-12-15 22:21
纪批:腐草化得和三仄,乃正格。以为拗字,谬甚。纪视三仄尾为正格,不知谁正确?——似乎老师说过,唐宋人 ...

三仄尾为拗句,但非正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0-12-15 22:25
“久立我有待,长吟君不来”——出句五连仄,对句“君“拗仄为平。对句是否可以用全平救之? ...

近体平韵诗视五平句为非律句,故不可以五平救之。
平收句必二四不同(特拗句仄仄平仄平例外),同者皆非律句也。
古人因四平救五仄必竟平仄不均,故有隔句相救法。即在其它句补一平声。如将仄仄仄平平写成平仄仄平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6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扬之水 发表于 2020-12-15 22:31
拜读学习,问老师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3

主题

23万

回帖

60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9362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17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学习受益。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6 06: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