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2|回复: 21

[佳作转载] 建安美女与西晋美男

[复制链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7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2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11-2 12:36 编辑

建安美女与西晋美男

    翻开历史书,无论正史,还是敷衍正史的《三国演义》,都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即在汉末、建安时代和西晋时代,美女和美男特别多。假如你仔细比较,还会进一步发现,建安时代美女多,而西晋美男多。汉末、建安时代盛产美女,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闭月之貌的貂蝉,有倾城绝世的二乔,才貌双全的蔡琰,洛神仙子甄氏;而在西晋,我们熟知的则是鹤立鸡群的嵇绍,在洛阳道上被美女手拉手围着给果子吃的潘岳,以及被人围堵看杀的卫玠。其实,这两个时期相差不远,但整个社会风气为何从喜欢美女到喜欢美男?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异和截然相反的审美追求的背后,由哪些因素导致的呢?仅仅是人们在充满战争、饥荒、瘟疫和痛苦的时代,并没有抹杀对美的追求吗?
    一、 汉末建安时代美女多
    汉末的建安时代,是一个乱世,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靠力量、杀戮建立强权的时代——那是一个男人的时代。这个时代涌现了许多风流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关羽、诸葛亮。但是,汉末建安的美女也是那个乱世里的一片璀璨夺目的星空。人们在惊骇于男人的运筹帷幄、煮酒论英雄、谈笑而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气概以外,同样也记住了貂蝉、蔡琰、甄氏、大乔、小乔这些美女。这些美女参与了时代的演出,在某些重要的场合还成了主角,在那一时代,她们与男性共同完成了时代美丽绝伦的拼图。
  (一) 女性是战争掠夺的重要资源
    历史上许多战争,目的都是为了掠夺女性的资源;女性不仅仅为了满足男性,而且象征着种族的生存和繁衍,人口的兴旺。甚至,某场战争就是为了争夺某个女性展开的。西方的不说,就说曹操。曹操因为张绣婶婶邹氏的美貌,想占为己有。张绣因此感到耻辱,怀恨在心并偷袭曹操,曹操大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自己也差点送命。曹操的大老婆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天天跟曹操闹,闹到死都不肯原谅丈夫的这一行为,愤然离开曹操回娘家,曹操几次都“请”不回来,当时曹操没有做不到的事,就是这件事做不到,尤其是长子曹昂的死和伤害了正妻的感情,让他内疚了一辈子。
    曹操与袁绍对决,袁绍大败。曹操破冀州之后,曹丕闯入袁绍府中抄家,发现了貌美的甄氏,并且把她收编了。曹操对大小二乔觊觎已久众人皆晓,杜牧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为证。其实,杜牧的《赤壁》诗,是根据曹植的《铜雀台赋》来的。曹植的《铜雀台赋》赋说:“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虽然曹植赋里的二乔只是一种象征;到了杜牧诗里,就坐实成真,战争就为了取得“二乔”美女了。但以女性象征土地和政权,也表明女性其中核心的意义。
    关羽一直都是义薄云天的英雄的化身,历来受封建君王尊崇,各地皆立有关庙,好像是道德的标杆。但裴松之在《三国志·关羽传》中注引《蜀记》说:“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说的是,吕布被曹操、刘备的大军围困时,曾遣部将秦宜禄出城求救,谁知秦宜禄竟然丢下妻子,借机投奔了袁术。
    我不知道,秦宜禄的妻子是美女,关羽是怎么知道的。因为当时曹操与刘备联军攻城的过程中,关羽几次向曹操表示,说城破以后,把秦宜禄的妻子分给他。曹操开始是同意的,但因见关羽再三再四的请求,引起了曹操的疑心,便暗中留意,等到城破之后,曹操见了杜氏真是绝世美女,“乃自纳之”,抢过来做自己的妾。关羽为此事深恨曹操。而后来杜氏为曹操生了曹林、曹衮和金乡公主。金乡公主后来许配给了美男子何晏。
    由众多的资料看来,我们当然不能肤浅地认为曹操、曹丕、曹植、关羽等就是好色之徒。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英雄追逐美女,并不减少他们的英雄形象,相反,自古美女配英雄,美女更是英雄的衬托。我们不能以现在的道德观来框囿古人。
    从深层次来讲,多子多孙是维系封建统治的基础,子孙的强盛与繁茂直接关乎统治的稳定。子孙多则意味着优秀的人多,择优做接班人的机会概率也大。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虽然有的死得早,或者生下来就死了,但他仍然可以在众多的儿子中选择一个作为接班人。但到了曹丕这一辈,曹丕生了九个儿子。黄初六年曹丕死时,有四个儿子已经死了;到了太和四年时,曹丕的儿子只剩下曹叡和曹霖。而接班的曹叡这一辈更不行,竟然是生一个,死一个;生两个,死一双;都不能存活。最后从宗氏里抱来了八岁的曹芳。《三国志·少帝纪》里只好暧昧地说:“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而《魏氏春秋》则说:“或云任城王楷子。”到这时候,曹家已经真正是后继无人了。那时的曹家,就像一口没有活水来源补充的池塘,枯竭是迟早的事。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曹家丧失政权,与其说是司马氏奸诈,不如说曹操的儿孙,不如司马懿的儿孙。司马懿生了司马昭和司马师,司馬昭又生了一个更强的儿子司马炎,一方越来越强,一方越来越弱。由此,曹家的天下渐渐向司马氏倾斜,就不奇怪了。曹家的房产权从曹叡死后开始被大管家顺理成章地继承,并不是窃取,司马炎只不过完成了一个过户手续而已。
    在军阀混战的汉末建安时代,正如曹操在《蒿里行》描写的那样,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在“生民百遗一”“万姓以死亡”的战争饥荒年代,人口存活率很低;这种历史环境就造成繁衍后代的巨大压力,并使女性成为一种更宝贵的生命资源。那些有志于建功立业,野心勃勃的人,只有通过多娶妻妾,多生儿子、女儿,才有可能人多力量大;子孙多,优秀人才的概率大,取得政权、巩固政权的概率也更大。这是建安时代人都明白的道理。这就造成了汉末、建安时代的男性对女性的重视。所以,有人说,汉末建安时代,许多人都倾心于娶别人的老婆为妻子,而曹操每次攻城略地,都会顺带把作为战利品的女人给捎回来,不管美丽不美丽,是否已婚,已婚的更好,更成熟,属于“熟女”。在那个时代,要找“淑女”太难了,而俘获别人的老婆带回家当老婆也许是最便捷的方法。在那个时代,所谓的“美女”,也许真的美丽;也许有的并不怎么美丽;是女性稀少使她们被称为“美女”;就像现在,并不美的一对老男女,会互相称对方“美女”“帅哥”,其实是进行语言贿赂一样。
  (二) 《三国演义》对汉末建安时代女性美推波助澜
    我们对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审美观念的认知,很大程度来源于《三国演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的戏曲等民间艺术。
    《三国演义》是一本为男性津津乐道的关于国家军事、政治的书,男明星们在书中尽情展示男人们的风华。周瑜风流倜傥,诸葛亮羽扇纶巾,曹操一代枭雄,刘备礼贤下士,关羽器宇不凡。而作为政治军事间接的参与者,《三国演义》同时塑造了众多美女的形象,如貂蝉、孙尚香、甄氏,张绣之婶邹氏等等。她们的命运与美丽,一直牵动着无数读者,由于《三国演义》的渲染,也使汉末、建安时代美女多了起来。
  (三) 西晋妒妇的衬托
    自晋祚以来,四海重新归一,社会相对安定,战争不像三国时那样频繁,女性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有明显提高的间接证明,也許就是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悍妇、妒妇的形象。《世说新语·惑溺》篇中的记载,使权倾一时的贾充的妻子郭槐,成了有名的妒妇。而郭槐的嫉妒,与其女贾南风嫉妒残暴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据《晋书·惠贾皇后传》记载“卫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太子妃贾氏妒忌,帝将废之”。除了嫉妒外,她还生性残暴。她残杀怀孕的妃嫔,擅自专权,任人唯亲,诛杀杨骏,废立太子,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整个西晋王朝在战火之中倒塌。无论是史书还是后世的文学作品,贾南风都是以一个恶毒妇人的形象出现的。武元杨皇后杨采也是有名的妒妇,据《晋书·武元杨皇后传》记载:“后性妒,惟取洁白长大,其端正美丽者并不见留。”
    西晋的妒妇和恶妇,史书记载较多,这是西晋社会一个特殊的现象。为什么西晋会盛产妒妇?也许和史学家的记载有政治目的有关。但不管怎么说,都反衬了汉末建安时代美女多且无辜善良。
  二、 西晋時期美男多
    西晋時期美男多,是个事实。甚至为文学史上留下了“檀郎谢女”“沈腰潘鬓”等美好的词语;“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更是自古以来成为所有女性择偶的标准。当然也有“看杀卫玠”这样让人心痛的画面。西晋的美男甚至成为了西晋社会的一个代名词,但同样的问题是,西晋的美男为什么那么多呢?
  (一) “九品中正”选官制度的影响
    魏以后“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对魏晋,特别是西晋的美男有很大的催化作用。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相比科举制度则更看重内在的才华,显露在外的长相、谈吐就至关重要。
    魏武之时,就有“九品”之名,但九品中正制之确立,实则魏文帝时所产生。据《三国志·魏书·陈群传》记载,“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如若细究,“九品中正制”和“九品官人法”也有差异,但依传统,“九品中正制”也称“九品官人法”,故不做区分。后来,西晋沿用并发展了这种选官制度的,据《晋书·刘毅传》记载:“今立中正,定九品。”西晋有立中正官,中正官的职权就是评议人物,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对人物的道德品评,称为“状”。中正官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正官在评定人物的时候,“状”则显得很关键。按照定品原则是依据“行状”,家世只作为背景的参考,即使出身豪门,外貌行状不佳,也不能位列上品,于是一个人的德行、才能、风度则成为做官的关键因素。《魏书·崔亮传》载崔亮答刘景安书云:“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书,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人也。”中正官按照标准,对门第、才能进行品评之后,呈给尚书,尚书还要进行一次“面试”。而“面试”的标准则是“状”,“状”就是外貌、气质、谈吐;举止大方,谈吐文雅,有文才,气质好的人,就会成为录用的关键。嵇康的儿子嵇绍之所以能够入晋朝做到侍中,除了有山涛的举荐之外,还和他的长相有关。《晋书·嵇绍传》记载:“绍始入洛,或(有人)谓王戎(嵇康的朋友)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后来,“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亦深器之”。在这种功利主义的驱动下,外在形象一旦成为自己的仕途砝码时,人们就会开始重视自己的外貌,并且随之愈演愈烈;这样,美男就渐渐多了起来。
  (二) 名士之风的影响
    任何时代都有名士存在,但后世人们却唯独对“魏晋名士”情有独钟,他们就像淤泥里开出一朵朵洁白的荷花。东晋袁宏作《名士传》,将整个魏晋时期的名士按照时期划分:正始名士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为代表;竹林名士以竹林七贤为代表;西晋名士以裴叔则、乐彦辅、王夷甫、庚子篙、王安期、阮千里、卫叔宝为代表;东晋名士以王导、殷浩、谢安、孙绰为代表。
    而要成为名士,进入谈玄的行列,有很多要求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长相和风度是必不可少的;就是要长得帅气,仪态大方,风度翩翩。以貌取人,同时是名士之间的风气,并且愈演愈烈。
    嵇康为世人追慕,很大程度是他长得风姿特秀。《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曰:‘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而潘岳“有仪容,好神情”,卫玠则是“有羸行”,并且美得像珠玉一样。名士与名士见面首先要夸对方长得好,有风度。大家相互标榜,吹捧,结果,美男也就一个一个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长得好的人走在大街上会被人“围攻”,如《世说新语·容止篇》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而长得丑的人走在大街上会被唾弃,如左思:“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长得好的人常常结伴同行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不仅如此,长得好看甚至还可以救命,如《世说新语·容止篇》载“石头事故,朝廷倾覆。温忠武与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云:‘肃祖顾命不见及,且苏峻作乱,衅由诸庾,诛其兄弟,不足以谢天下。’于时庾在温船后闻之,忧怖无计。别日,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庾风姿神貌,陶一见便改观。谈宴竟日,爱重顿至”。陶侃本来要杀庾亮,但见到庾亮的“风姿神貌”,居然改变主意,不但不杀,反而“爱重顿至”。
    长得好既然能救命,也可能致命,如《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当然,西晋较之建安时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战争相对较少;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便有时间和精力追求美;这为西晋美男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那个崇尚美,追求美的时代。西晋的士人们可以步入仕途,在九品中正的体制下做官,或者徜徉山林,挥麈谈玄。但无论士人们如何选择,想要在西晋社会的舞台上展现自己,都离不开高贵的风度和华美的仪表,这也就是西晋美男多的原因。
    最后想说的是,汉末建安时代美女多而西晋美男多,都有其记载,也有它的历史原因。从文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官制等多角度分析“美女”和“美男”产生的时代背景,则是在《三国志》《三国演义》《晋书》等正史和小说之外,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7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在惊骇于男人的运筹帷幄、煮酒论英雄、谈笑而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气概以外,同样也记住了貂蝉、蔡琰、甄氏、大乔、小乔这些美女。这些美女参与了时代的演出,在某些重要的场合还成了主角,在那一时代,她们与男性共同完成了时代美丽绝伦的拼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7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有志于建功立业,野心勃勃的人,只有通过多娶妻妾,多生儿子、女儿,才有可能人多力量大;子孙多,优秀人才的概率大,取得政权、巩固政权的概率也更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7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魏以后“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对魏晋,特别是西晋的美男有很大的催化作用。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相比科举制度则更看重内在的才华,显露在外的长相、谈吐就至关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7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晋有立中正官,中正官的职权就是评议人物,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对人物的道德品评,称为“状”。中正官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7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正官在评定人物的时候,“状”则显得很关键。按照定品原则是依据“行状”,家世只作为背景的参考,即使出身豪门,外貌行状不佳,也不能位列上品,于是一个人的德行、才能、风度则成为做官的关键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7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正官按照标准,对门第、才能进行品评之后,呈给尚书,尚书还要进行一次“面试”。而“面试”的标准则是“状”,“状”就是外貌、气质、谈吐;举止大方,谈吐文雅,有文才,气质好的人,就会成为录用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7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种功利主义的驱动下,外在形象一旦成为自己的仕途砝码时,人们就会开始重视自己的外貌,并且随之愈演愈烈;这样,美男就渐渐多了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62

主题

10万

回帖

3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817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便有时间和精力追求美;这为西晋美男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1-2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流畅,笔墨饱满,构思巧妙,韵味宽厚,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3 19: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