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4|回复: 39

[诗词理论] 桐城派之前驱

[复制链接]

509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8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2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扬之水 于 2020-5-22 22:18 编辑

桐城派之前驱
侯方域
    侯方域,字朝宗,商丘人。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为四公子;而为文则与魏禧、汪琬齐名,号三大家,事见《清史稿》四百八十九卷,卒年仅三十七,所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
    侯、魏、汪三氏之齐称,固由作风之相似,然即其文论言之,也未尝不可得一共同的论点,即是对于“法”的问题。不过论点虽同,而以各人之学力才识不相一致,故于大同中不能无小异。侯氏才气卓荦,故以才为法;魏氏学问坚实,故以理为法;汪氏才学均逊,故又只能以古人之法度为法。要之,都是后来桐城文论之所本。
    侯氏何以主张才与法合?他以为:“天下之真才未有肯畔于法者,凡法之亡,由于其才之伪也。”(《壮悔堂文集》一,《倪涵谷文序》)盖他宗倪文正公(元璐)之说“为文必先驰骋纵横,务尽其才,而后轨于法”(同上),故以为法由才生而才能运法,因此能尽其才即所以轨于法。他再说明其理云:
    然所谓驰骋纵横者,如海水天风,涣然相遭,眜薄吹荡,渺无涯际,日丽空而忽黯,龙近夜以一吟,耳悽兮目駴,性寂乎情移。文至此非独无才不尽,且欲舍吾才而无从者,此所以卒与法合,而非仅雕镂组练极众人之炫耀为也。
    今夫雕镂以章金石之观,组练以侈锦绣之华而已,若欲运刀尺于虚无之表,施机杼于縠纹之上,未有不力穷而巧尽者也。故苏子曰,风行水上者,天下之至文也。风之所以广微无间者,气也;水之所以澹宕自足者,质也。风之气萧然而疏,然有能御风者耶?水之质泊然而柔,然有能划水者耶?故曰气莫疏于风,质莫坚于水,然则至文者雕镂之所不受,组练之所不及也。(《倪涵谷文序》)
    他在这里,说明了驰骋纵横之故,要像风一般的气,广微无间,可以大用,也可以小用,长篇有气,短篇也有气。再加以像水一般的质,澹宕自足,于事于理有所得,于情又足以表现,可以露个性,同时也可以见学识。这样,才是所谓驰骋纵横。这样驰骋,不是跑野马;这样纵横,也不是无节制。这是所以尽其才,而同时又所以轨于法。他再称倪涵谷的文而说明其关系云:
    其离离然有光者,气之舒也;隐隐然不可得而磨者,质之坚也。所以能扶质而御气者才也。而气之达于理,而无杂揉之病;质之任乎自然,而无缘饰之迹者法也。
    这便是与魏禧稍微不同的一点,魏禧以才与理为二元,而他则以才为一元。
    惟其以才为一元,所以他论文境,以为浓密者固出于才,而疏淡者也不能废才。他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
夫文之疏密浓淡,各有程度,尺寸不逾,乃为宗工。矫而论之,则与其密宁疏,与其浓宁淡。诗旨亦然。要自有说存焉,而非生涩枯寂之谓也。尝闻三家之市,有延上客者,宵旦经营,妻孥诟谇,及出而盘餐肴核殊无下箸,非其诚不足,而力有所绌也。更与过卫尉之金谷、太傅之别墅,则水陆毕陈,不禁朵颐而前,厌饫而退矣。(《壮悔堂文集》二,《辟疆园集序》)
    这即是才的问题。要有离离然有光的气,要有隐隐然不可得而磨的质,自然不会生涩枯寂。
    惟其以才为一元,所以他论文格,以为纵横者固出于才,而含蓄者也不能废才,他更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
    至大议论人人能解者,不过数语发挥,便须控驭,归于含蓄。若当快意时,听其纵横,必一泻无复馀地矣。譬如渴虹饮水,霜隼搏空,瞥然一见,瞬息灭没,神力变态,转更夭矫。(《壮悔堂文集》三,《与任王谷论文书》)
    这依旧是才的问题。因于蓄势而气更足,因于语简而质也更见其精炼。在此文中,所谓敛气于骨与运骨于气诸说,也依旧不外气与质的问题。
魏禧与魏际瑞
      第一款 法
    魏禧,字凝叔,一字叔子,号勺庭,江西宁都人,与兄际瑞、弟礼,有“宁都三魏”之称。际瑞所有《伯子文集》及《杂俎》,禧所著有《叔子文集》,事均见《清史稿》四百八十九卷。
    叔子论文主张,以《宗子发文集序》为最重要(《魏叔子文集》八)。此文自谓“尝见及于是”,而且是“自易堂诸子外,不敢轻语人”者,当然是其论文主旨之所在。他开端便说:“今天下治古文众矣!好古者株守古人之法,而中一无所有,其弊为优孟之衣冠;天资卓荦者师心自用,其弊为野战无纪之师,动而取败。蹈是二者而主以自满假之心,辅以流俗谀言,天资学力所至,适足助其背驰。乃欲卓然并立于古人,呜呼,难哉!”这即是纠正明代文风的言论。这种话与钱牧斋、黄梨洲诸人所言无大出入,尚不是叔子文论重要的见解。叔子此文重要之处乃在说明如何不至株守古人之法。“师心自用”其失易明,所以他于这方面不大讲。“好古而中无所有,其故非一二言尽也。”所以此文重要之处,即在说明怎样好古而不致中无所有,怎样能合古人之法而不致株守古人之法。关于这,我们必先明了叔子所谓“法”的观念是什么?他以为文章之法,知其常尤应通其变,能自此中入尤须能于此中出。此义,于其《陆悬圃文序》一文中发之:
    予尝与论文章之法。法,譬诸规矩,规之形圆,矩之形方,而规矩所造,为椭、为揱、为眼、为倨句磬折,一切无可名之形,纷然各出。故曰规矩者,方圆之至也。至也者,能为方圆,能不为方圆,能为不方圆者也。使天下物形不出于方必出于圆,则其法一再用而穷。言古文者曰伏、曰应、曰断、曰续。人知所谓伏应而不知无所谓伏应者,伏应之至也;人知所谓断续而不知无所谓断续者,断续之至也。今夫入坛壝,履鬼神之室,明神肃森,拱挺异列,若生人之可怖,按以人经之法,颊胲广狭股脚睢尻之相距,皆不差尺寸。然卒以为不若人者,俯仰拱挺,终日累年不能自变化故也。今夫山,屹然崱屴,终古而不变,此山之法也。泻水于盂,盂方则方,盂圆则圆者,水之法也。山以不变为法,水以善变为法。今夫山,禽兽孕育飞走,草木生落,造云雨,色四时,一日之间而数变。今夫水,泻于平地,必注于龟流,其所不平泻之,万变而不失。今夫文,何独不然!故曰:变者,法之至者也。此文之法也。(《魏叔子文集》八)
    明人以时文之法为古文,亦以时文之法读古文,于是有所谓评点之学。眼光心思,都束缚于所谓伏应断续之中。这是所谓死法而不是活法。为文而求合此种死法,即是知其常而不能通其变。不能通其变,则即使伏应断续全合法度,而如履鬼神之室,明神肃森,总以为不若人。所以必须神明于法,知道不变者固是法,而善变者也是法。必能于不变之法中知善变之法,又能于善变之法中知不变之法,然后如规矩这般可以为方圆,也可以不为方圆,也可以为不方圆,而规矩之用始层出而不穷。所以说:“变者法之至者也。”叔子《答计甫草书》论汪琬文,即讥其守法而不知变。他说:
    今夫石所以量物,衡所以称物。天下有日蚀星变、山崩水涌,衡之所不能称,石之所不能量者矣。是故春生夏长,秋杀冬藏者,天地之法度也。哀乐喜怒中其节,圣人之法度也。然且春夏之间,草木有忽枯槁,秋冬有忽萌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遇旧馆人之丧而出涕,是有过乎喜与哀者矣。盖天地之生杀,圣人之哀乐,当其元气所鼓动,性情所发,亦间有其不能自主之时,然世不以病天地圣人,而益以见其大。文章亦然。古人法度,犹工师规矩不可叛也。而兴会所至,感慨、悲愤、愉乐之激发,得意疾书,浩然自快其志,此一时也,虽劝以爵禄不肯移,惧以斧钺不肯止,又安有左氏、司马迁、班固、韩、柳、欧阳、苏在其意中哉!至传志之文,则非法度必不工,此犹兵家之律,御众分数之法,不可分寸恣意而出之,生动变化,则存乎其人之神明,盖亦法中之肆焉者也。(《魏叔子文集》五)
    传志之文非法度必不工,即所谓“山以不变为法”,兴会所至得意疾书,即所谓“水以善变为法”。以善变为法者,元气所鼓动不能自主,非惟不以为病而益以见其大。因为无所谓伏应,无所谓断续者,正是伏应断续之至,所以“万变而不失”。以不变为法者,虽似板滞而生动变化仍存乎其人之神明,即所谓“能自变化”。能自变化者所以又可以“一日之间而数变”。因此,他之于“法”,贵神而明之,而不贵“循循缩缩,守之而不敢过”。必须能变,才成为法之至;必须能变,才不致“株守古人之法”。这是他对于法的观念。
    叔子之序其兄伯子文集云:
    伯子之论文曰:“由规矩者熟于规矩能生变化;不由规矩者巧力所到亦生变化。既有变化,自合规矩。”伯子于古人文无专好,其自为文亦不孜孜求古人之法,虽颇嗜漆园、太史公书,为文遇意成章,如风水之相遭,如云在天卷舒无定,得《庄》、《史》之意,然未尝稍有摹仿。吾故尝语季弟以巧力变化,伯子所自道则然也。(《魏叔子文集》八)
    那么,伯子、叔子之论点正相一致。昔人称其兄弟间自为师友,以此证之,亦极可信。《伯子论文》中说:“不入于法则散乱无纪;不出于法则拘迂而无以尽文章之变。”则可以说是他们共同的见解,而也成为后世古文家共守的信条。
    第二款 情理与气势
    于是,他们再讲到如何“出于法”的方法;易言之,也即是推求一般人所以株守古人之法的原因。他们以为病根所在,全由于中无所有。伯子之《学文堂文集序》云:“文章之道自体格以至章节字句,古人之法已全,而吾或欲与古人争衡,慨然发吾志之所欲发,则非有其识与议者,必将灭没沉锢于古人之中而不能以或出。”(《伯子文集》一)所以最重要的还在中有所得。中有所得,则为文虽“尊法古人,至其所独是独非,每不能自贬,以徇古今之众”(见叔子所为《八大家文抄选序》),这样,所以他要于文外求法。必于文外求法,才能尽法之变。因此,知道《宗子发文集序》中几句顶精要的话,所谓“养气之功在于集义,文章之能事在于积理”云云者,正是好古而中无所有的对症良药。他们所以能有此见解,即因易堂讲学,本不限于古文,所以能于文外求法。叔子又说:“识不高于庸众,事理不足关系天下国家之故,则虽有奇文,与《左》、《史》、韩、欧阳并立无二,亦可无作。”(《宗子发文集序》)这与伯子所谓“故吾之文,姑勿论其与古人何如,而吾之为说,盖未可以无故而云然矣”(《学文堂文集序》),正是同样意思。
    这是他们论调相同之点。至于讲到如何是“中有所得”,则他们兄弟间,各有自得,不妨于大同中有些小异。伯子较偏于文,陈玉璂《伯子文集序》即称其“诗赋词曲六朝骈丽之作,无不臻妙”,所以伯子所谓“文”,可以包括诗赋骈文以及制义。叔子较偏于道,又纯粹站在所谓“古文”的立场,其所谓“文”,只指古文而言,这是一些不同。所以关于“中有所得”的问题,伯子讲到“情”与“势”,而叔子则言“理”与“气”。
    现在先论伯子的见解。他有一篇《有情集序》,是他诗集的自序。他说:“情者天地之胶漆。天地无情则万物皆散,万物无情则其类皆散。……夫人莫切于五伦,而伦莫尊于君父。凡其所以生则相崇,死则相慕,卑之而不耻,刑之而不怒,至于糜烂其身而甘之如饴者,岂非缠绵恳恻之心发于至诚,而禀其生气,行乎其所不得不行耶?”(《伯子文集》一)可知他论文以情为主;即使讲到人伦,也是从情出发而不是从理出发。所以他于《答友人论文书》中再说:“所以为文者非他,则情是也。”这与叔子积理之说正不相同。叔子因欲积理之故,“以为人生平耳目所见闻,身所经历,莫不有其所以然之理”(见《宗子发文集序》)。而伯子仍看作是情的问题。他说:“不深原道情则不可以为体;不更历世情则不可以为用。”(《答友人论文书》)在叔子处处以理为中心者,在他则处处以情为中心,本来天理不外乎人情,他们原可以在名词上有分别,在实质上没有多少分别的。
《伯子论文》中再有一节云:
    文章必有所以然处。所以然者,在文之意。然非谓文章以忠孝为意,便处处应言忠孝。盖几微之先,精神眼光兴会,有独得一处者。故言忠孝反不必斤斤忠孝之言,人之感之,无往而非忠孝也。文章有耿疚在心,不可举以示人,并不即能自喻者,正其所以然处。得此而情境所发,盖亦不可穷矣。
    他所谓“所以然处”,即是一种至情的人格之表现。他言情而不言理,所以即言忠孝,也不必斤斤忠孝之言。这即是汤若士写传奇的方法。能如此,则处处说理,也不会坠入理窟。所谓“人之感之无往而非忠孝也”。叔子批评他的《论文》云:“篇中所论为文之法,皆于人情物理最近最平处触悟而出,信口说来毕成妙解。他人俱从规矩生神明,吾兄是从神明生规矩也。”这一节语,真是体会极精之语。
    伯子论文,重在情而不很讲到理,因此,又偏于势而不很讲到气。他在《答石公论文书》中说:
    夫文者在势:大抵逆则耸而顺则卑,逆则奇而顺则庸,逆则强而顺则弱。形家以顺龙为奴龙,擂家以逆势为霸势。是故一逆不已而再逆,故一波未平而再波。
    他于是再讲到作势的虚实之理。虚多于实,则实益荣,如果木之实一而叶则倍蓰什伯,如人之相斗未有相抱而可得志者。老子所说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很近于他的说法。《论文》中说:
    古人为文虽有伟词俊语,亦删而舍之者,正恐累气而节其不胜也。收结恒须紧束,或故为散弛懈缓者,亦如劳役之际,闭目偃倚乃不至于困竭也。
    此处所谓养气,实在即是蓄势。叔子论气,由“质”言,故偏于理;伯子论势,由“文”言,故近于法。这是他们兄弟间议论不同之处。然而不欲中之无物,不欲拘泥成法,都是他们共同的出发点。
    现在,再就叔子之所论言之:叔子不欲师心自用,故示之以法;又不欲陷于评点之学,故又示之以变。因此,探究行文之本而不泥行文之迹。此行文之本不外理与气二端。在宋代道学家讲来恒偏于理,在宋代古文家讲来又偏于气,而叔子之说则折衷于此二者之间。其《彭躬庵文集序》云:
    躬庵先生为文章,务以理气自胜,不屑屑古人之法。而予少时喜议论,后乃更好讲求法度。独每见躬庵文,则颜色消沮,心怵惕而不宁。尝譬之战斗,弓人聚六材以为深弓,矢人相笴视羽以为兵矢,而使贯虱承挺者射,然拔山之夫,瞋目直视,则失弓矢落,反马而入壁。夫然后知气之盛者,法有所不得施。而躬庵之文,则又非未始有法者。故尝譬之江河,秋高水落,随山石为曲折,盈科次第之迹,可指而数也。大雨时行,百川灌汇,沟浍原潦之水,注而益下,江河湓溢漫衍,亡其故道,而所为随山石曲折者,未尝不在,顾人心目惊溃而不之见。(《魏叔子文集》八)
    此语甚妙。他谓“气之盛者,法有所不得施”,即同于韩愈“气盛言宜”之说。盖所谓“宜”者即于无法之中而能自合于法,所以“法有所不得施”。此与野战无纪之师不同,不过在一般人看来,则只觉其大气滂薄,“心目惊溃而不之见”耳。由此以言,“法”不必学而气则不可不养。法之常可学而能,法之变不可学而能。法之变虽不可学,而苟能养气使其充盛,则法之变也不必学而自能。苏辙所谓“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者,盖即谓此。这是法本于气之说。
    又其《答曾君有书》云:
    窃以谓明理而适于用者,古今文章所由作之本;然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是以有文。而天下之理与事有不可以尽言者,是以有含蓄之指;有难于直言者,是以有参差断续变化之法:则皆其后起者也。辟之于水,浸灌万物,通利舟楫,此水之本也。而江河之行,曲折洄洑波澜漪縠激泻,此水之后起,而势有不得不然者。水盖不恃此以为贵。(《魏叔子文集》五)
    此文又谓法自理出。评点批尾之学如茅鹿门辈,只知于含蓄参差断续变化诸法中以求文,正因泥于行文之迹而不究行文之本。他不知文盖不恃此以为贵。文章苟能明理适用,则无意守法而自然合法。因为这又是势有不得不然。此所以谓“文章之能事,在于积理”。此又法本于理之说。
    不过法与气的关系是直接的,法与理的关系是间接的,所以他于《论世堂文集序》中再说:
    气之静也,必资于理,理不实则气馁;其动也,挟才以行,才不大则气狭隘。然而才与理者,气之所冯,而不可以言气。才于气为尤近,能知乎才与气之为异者,则知文矣。吹毛而驻于空,吹不息则毛不下;土石至实,气绝而朽壤,则山崩。夫得其气则泯小大,易强弱,禽兽木石可以相为制,而况载道之文乎?视之以形而不开,诵之以声而不闻,求之规矩而不得其法,然后可以举天下之物,而无所挠败。(《魏叔子文集》八)
    在此文中,他分析得更细,气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所禀之气是出于才,后天所养之气由积于理。然而才不即是气,正与理之不即是气一样。只因“才不大则气狭隘”,于是一般人遂以“浩瀚蓬勃、出而不穷、动而不止者当之,而苏轼氏乃以气特闻”。实则才是才而气是气;他所谓气,有些近于伯子所谓情与势之综合。所以说:“圣人不作,六经之文绝,然其气未尝绝也。圣人之气,如天之四时,分之而为十有二月,又分之而为二十有四气,得其一气则莫不可以生。论语六经以下,为周诸子,为秦汉为唐宋大家之文,苟非甚背于道,则其气莫不载之以传。”(均《论世堂文集序》中语)兹再以图式表示其关系如下:
    第三款 论识
    叔子论文既重在积理养气,而养气又重在集义,似乎全是道学家之论调,然而不然,他正同顾亭林、黄梨洲诸人一样,反对宋明儒者言之不文之弊。他以为:“语可以不惊人,而不可袭古圣贤之常言;其旨原本先圣、先儒,而不可摇笔伸纸辄以圣人大儒为发语之端。”(《日录论文》)假使卑弱肤庸,漫衍拘牵,则虽不背于道,而使天下后世厌绝其文,视如饥渴之食,鱼肉之馁败,也未免太可惜了。所以他说:
    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于《易》曰,“修辞立其诚”,立诚以为质,修之而后言可文也。圣人之于文,盖惓惓矣。昔者先王之制礼也,敬而已矣!必且辨为度数品物,仪饰之节,有所谓以多贵者,有所谓以少贵者,有所谓以大、以小、以高、以下、以文、以素贵者。圣人之于文亦然。文以明道,而繁简、华质、洪纤、夷险、约肆之故,则必有其所以然。盖礼不如是,不足将其敬;文不如是,不可以明道。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辞之不文,则不足以达意也。而或者以为不然,则请观于六经、孔子、孟子之文,其文不文,盖可睹矣。(《甘健斋轴园稿序》)
    礼之重敬,犹文之重理;礼之重仪,犹文之重法。二者原是相辅为用不可偏废的。古文家不求诸理,不明其势之不得不然,而徒求其含蓄参差断续变化之迹,固是不合;然在道学家又矫枉过正,一切抹煞全不讲究,也何能使其文之行远。二者皆非,所以他以为对于文的态度,应当无意于传之,而不应无意于作之。(说见其《研邻偶存序》)古文家之病,在有意于传之,所以有意为文;道学家知其弊,而不知无意于作之亦非。
    他不仅不赞成道学家之无意作文,抑且不同于道学家之陈腐讲道。他所谓理,于其未明以前则重在识,于其既明以后,又重在用。他取了宋代政治家的主张,而又符合于清初学者的论调;适逢其会,他恰能融会而沟通之。其《答施愚山侍读书》云:
    愚尝以谓为文之道,欲卓然自立于天下,在于积理而练识。积理之说,见禧叙宗子发文。所谓练识者,博学于文而知理之要,练于物务,识时之所宜。理得其要则言不烦,而躬行可践;识时宜则不为高论,见诸行事而有功。是故好奇异以为文,非真奇也。至平至实之中,狂生小儒皆有所不能道,是则天下之至奇已。故练识如炼金,金百炼则杂气尽而精光发。善为文者,有所不必命之题,有不屑言之理。譬犹治水者沮洳去则波流大,爇火者秽杂除而光明盛也。是故至醇而不流于弱,至清而不流于薄也。(《魏叔子文集》六)
    这样练识,故其所谓积理乃亦不废“市侩优倡大猾逆贼之情状,灶婢丐夫米盐凌杂鄙亵之故”(《宗子发文集》序)。这样练识,其所积之理,当然足以达当之务而适于用。其《俞右吉文集序》谓:“文以宣道义,著事功。”又云:“予生平论文主有用于世。”所以魏禧文论又能合道学家与政治家而为一。他于《左传经世序》中说:“读书所以明理也,明理所以适用也,故读书不足经世,则虽外极博综,内析秋毫,与未尝读书同。”(《魏叔子文集》八)可知魏氏为学也是如此主张。其《答蔡生书》云:
    仆尝言曰,文章之变于今已尽,无能离古人而自创一格者,独识力卓越,庶足与古人相增益。是故言不关于世道,识不越于庸众,则虽有奇文,可以无作。识定则求其畅,所谓了然于手口也。畅则求其健,不简不练,则气肤格弱,不足以经远。三者既立,而欲进求古人之精微,穷其变化,则学至而后知之。(《魏叔子文集》六)
    这一些话,也曾在《宗子发文集序》中说过。所以我们假使欲在魏禧文论中看出清初文论偏于并合的倾向,那么可以说是理、识、法三者之合一。
汪琬
    汪琬,字苕文,号钝斋,晚又号尧峰,长洲人,事见《清史稿》四百八十九卷,所著有《钝翁前后类稿》、《尧峰诗文抄》。
    尧峰之文,魏禧《答计甫草书》称其醇而未肆,“奉古人法度,犹贤有司奉朝廷律令,循循缩缩守之而不敢过”。王应奎《柳南续笔》引陶子师语议其“不求其本,而急求其合节”;引黄太冲语称其“无可议,必不传”。甚至如叶燮的《汪文摘谬》谓:“汪君摹仿古人之文,无异小儿学字,隔纸画印,寻一话头发端,起承转合,自以为得古人之法。”
    明白他文之所长所短是如此,然后知道他的论文主张,当然不主新奇。其最重要的,便是一篇《文戒示门人》。他说:
    昌明博大,盛世之文也;烦促破碎,衰世之文也;颠倒悖谬,乱世之文也。今幸值右文之时,而后生为文,往往昧于辞义,叛于经旨,专以新奇可喜,嚣然自命作者。嗟乎!人文与天文、地文一也。日月星辰,天之文也;山川草木,地之文也。假令如日夜出,两月并见,日中见斗;又令山涌川斗,桃冬花,李冬实,夫岂不震耀耳目,超于常见习闻之外,其可喜熟甚焉!而经史书之不曰新而曰妖,不曰奇而曰变。然则今之作者,专主于新奇可喜,倘亦曾南丰所谓乱道,朱晦翁所谓文中之妖与文中之贼是也。仆窃忧之,而一二小子辈,方且诋仆言为老狂,故不敢以告他人,所愿诸同志戒之而已。其有及仆之门而志或不同者,仆亦不敢以告也。(《尧峰文抄》一)
    在当时,吴中如尤西堂、汤卿谋辈皆以才子自命,流风所播,显与尧峰异趣。所以他首以新奇可喜,定为为文戒律。在他以为由文之内容言,则有道,道不变所以不尚新奇,新奇则“叛于经旨”。他又以为由文之形式言,则又有法,法是规矩,所以也不尚新奇,新奇则“昧于辞义”。他的文论,不外这两方面,而实以不主新奇可喜,为其中心思想。
    假使他真能在这方面建立他的理论,成立他的一贯主张,那也未尝不是重要的贡献。只可惜他于这方面似乎有些举棋不定,时多矛盾抵触的言论。
    矛盾抵触原亦无妨,只须能融会贯通,使人不觉其思想之不一致,便是成功;而汪氏似未能如此。魏禧《学文堂文集序》谓:“君子之立言与立身行事,皆必有其大意;大意既定,则无往不得其意。辟如治军,汾阳之宽,临淮之严,自决机两阵至一令一号,皆终身行其意所独得,故皆足成功。否则因题命意,缘事以起论,其前后每自相牴牾,而观者回惑捍格,无所得其根本。”(《魏叔子文集》八)尧峰之病正在“因题命意,缘事以起论”,所以有自相牴牾之处。
    汪氏一方面摭拾理学成语,如《洮浦集序》、《王敬哉先生集序》、《与曹木欣先生书》诸文,每言古之作者于道莫不各有所得,而且叹息后世文统道统之歧而为二,甚至以为退之之《原道》、永叔之《本论》,犹不足当载道之语。而在另一方面,如《答陈霭公论文书一》又言文道合一之少,以为“古人之为文也,其中各有所主,有假文以明道者,有因文以求道者,有知文而不知道者”,又似乎文之与道不必相合,甚至以文以载道之说为稍夸,此则与不主新奇可喜之说没有关系而且有些冲突了。
    又汪氏之所得于古文者,仅在法度之间,故于《答陈霭公书二》谓:“大家之有法,犹奕师之有谱,曲工之有节,匠氏之有绳度,不可不讲求而自得者也。”此种论调,本不足怪。所奇怪者乃在一方面讲法,一方面又讲才与气,而此种矛盾即出于《答陈霭公书》中。法与才气,固不是不可发生联系,不过在他的思想体系上,又似与不主新奇可喜之说有些冲突而已。其《答陈霭公论文书一》中说:
    仆尝遍读诸子百氏大家名流与夫神仙浮屠之书矣!其文或简炼而精丽,或疏畅而明白,或汪洋纵恣逶迤曲折,沛然四出而不可御,盖莫不有才与气者在焉。惟其才雄而气厚,故其力之所注,能令读之者动心骇魄,改观易听,忧为之解颐,泣为之破涕,行坐为之忘寝与食,斯已奇矣。而及其求之以道,则小者多支离破碎而不合,大者乃敢于披猖磔裂尽决去圣人之畔岸,而翦拔其藩篱,虽小人无忌惮之言,亦长杂见于中,有能如周张诸书者固仅仅矣。然后知读者之惊骇改易,类皆震于其才,慑于其气而然也,非为其于道有得也。……夫文之所以有寄托者,意为之也,其所以有力者,才与气举之也,于道果何与哉!(《尧峰文抄》三十二)
    在此文中,他称许诸子百氏与夫神仙浮屠之书,则与论文主道之说不合,他又以为文之有力在才与气,则与论文主法之说不合。照他这样说法,文可以无与于道,只须有意,有才气,自然可以使“读之者动心骇魄,改观易听”,那么,又与其不主新奇可喜之说不甚相合了。此种见解,在后来曾国藩的文论中便不见其冲突,而汪氏文论总觉其不甚一致。这即是汪氏思想不甚缜密的地方。汪氏循循缩缩守法而不敢过,然而论道与法,犹且有此矛盾之论,然则古文家之所谓法,固只是章实斋所谓不可揭以告人的废物而已。

509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8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侯氏才气卓荦,故以才为法;魏氏学问坚实,故以理为法;汪氏才学均逊,故又只能以古人之法度为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8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有离离然有光的气,要有隐隐然不可得而磨的质,自然不会生涩枯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8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志之文非法度必不工,即所谓“山以不变为法”,兴会所至得意疾书,即所谓“水以善变为法”。以善变为法者,元气所鼓动不能自主,非惟不以为病而益以见其大。因为无所谓伏应,无所谓断续者,正是伏应断续之至,所以“万变而不失”。以不变为法者,虽似板滞而生动变化仍存乎其人之神明,即所谓“能自变化”。能自变化者所以又可以“一日之间而数变”。因此,他之于“法”,贵神而明之,而不贵“循循缩缩,守之而不敢过”。必须能变,才成为法之至;必须能变,才不致“株守古人之法”。这是他对于法的观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8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伯子论文,重在情而不很讲到理,因此,又偏于势而不很讲到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8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所谓养气,实在即是蓄势。叔子论气,由“质”言,故偏于理;伯子论势,由“文”言,故近于法。这是他们兄弟间议论不同之处。然而不欲中之无物,不欲拘泥成法,都是他们共同的出发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8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叔子论文既重在积理养气,而养气又重在集义,似乎全是道学家之论调,然而不然,他正同顾亭林、黄梨洲诸人一样,反对宋明儒者言之不文之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8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不仅不赞成道学家之无意作文,抑且不同于道学家之陈腐讲道。他所谓理,于其未明以前则重在识,于其既明以后,又重在用。他取了宋代政治家的主张,而又符合于清初学者的论调;适逢其会,他恰能融会而沟通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93

主题

9万

回帖

33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8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称许诸子百氏与夫神仙浮屠之书,则与论文主道之说不合,他又以为文之有力在才与气,则与论文主法之说不合。照他这样说法,文可以无与于道,只须有意,有才气,自然可以使“读之者动心骇魄,改观易听”,那么,又与其不主新奇可喜之说不甚相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动流畅,文笔流畅,笔墨饱满,构思巧妙,韵味宽厚,创作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雅意欣,畅情由衷,行文自如,蕴情饱满,赏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婉约饱满,行文自然流畅,词工韵稳,余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似轻描淡写,却含热情满腔!风过不着痕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感受诗人情怀,思路清晰,主题鲜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凝练!新颖!味长!胸有诗书气!下笔如有神!祝老师创作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甚佳,字字珠玑,诗境清逸,诗骨劲古。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腹中有诗!恒心无歇!文笔鲜活且刻画生动!意蕴深远兼回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凝练!新颖!味长!胸有诗书气!下笔如有神!祝老师创作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文笔隽秀,博识豪情、寄意深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漱玉清丽!着笔轻盈!通达晓畅!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情逸思飘、音韵自成、气畅志远,学习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辞精炼!文采风流,优美流畅!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融古今、骨秀境清。构思精巧!蕴藉含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词俊秀,积学储素、学养丰厚,拜读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思敏捷,清新别致,味纯韵美,拜读佳作,感佩才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构思精巧!通达晓畅!清新雅逸!意境开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婉转!格调清雅!文笔细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鲜活的画面感!还有高雅的情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新雅句!描写生动!流畅自然!诗格高古颇为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40

主题

6万

回帖

21万

积分

副首版

词版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1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5-23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生动,切题入味;蕴藉含蓄,余韵耐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17 0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