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55|回复: 121

关于“孤平”与“拗救”之理论探究

[复制链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3-28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孤平”与“拗救”,是律诗中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先有“孤平”,后有“拗救”,“孤平”是问题,“拗救”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鉴于这个问题,相关的权威性理论阐述不一,缺乏统一定论,网络间众说纷纭,多有争执。所以,我们不少初学诗联的朋友,可能有时对什么是“孤平”和如何“拗救”,会存有一定认识上的模糊。基于此,本文旨在广纳百家之言,取精用弘的基础上,力求归纳整理出一篇较能系统说明“孤平”与“拗救”问题的材料,以供初学者借鉴理解和掌握。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关于“孤平”

  “孤平”,是律诗的专用术语与禁忌。对于这个问题,历来争议很大,为什么会有争议?原因是唐人没有给我们留下“孤平”的概念和理论。纵翻典籍,清初以前也没有相关这个理论的记载。直到清康熙年间乃至以后,方见有王士祯等几位学者的相关此方面问题的只言论述。然正如启功所言:“律句中忌‘孤平’,是从来相传的口诀,但没有解释的注文,也没说哪个字的位置例外。”,概念尚不够明晰。到现代,又有王力、吴丈蜀、启功与林正三等学者在清四家理论的基础上,顾名思义,推理演绎,总结出两种不尽相同的定义,而形成两派学说。因此,缺乏权威性的统一定论,一直存有争议。下面,笔者就将两派学说的定义与源流、理论基础,系统梳理,做如下归纳整理,理清脉络,以供观者比较分析、认识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当代四家的两派学说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当代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四位学者的理论学说及对“孤平”的两种不同定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1、当代学者王力说

  著名语言学家兼诗人王力(1900 -1986),在其《诗词格律》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四)孤平的避忌中提到:“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汉语诗律学》中说:“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平仄仄平’;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如果近体诗违犯了这一个规律,就叫做‘犯孤平’。因为韵脚的平声字是固定的,除此之外,句中就单剩一个平声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言的B式句子里(即“平平仄仄平”),第一字该平而用仄,则第三字必须用平以为补救(这样,除了韵脚之外还有两个平声字,就不至于犯孤平),七言的B式句里(即“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该平而用仄,则第五字必须用平以为补救。七言第一字是平声是不中用的,因为它的地位太不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的理论是从否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能一概而论说起的,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是绝对的,如“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平”的句式就不能不论。否则,就犯“孤平”。这与清人赵执信的“‘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是一个观点。他的“孤平”理论,基本是在总结清人王士祯、赵执信与李汝襄的理论基础上定义的,但摒弃了赵执信非用韵句也存在“孤平”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2、当代学者吴丈蜀说

  著名学者、诗人吴丈蜀(1919~2006),在其《词学概说》中提到:“所谓孤平,从字义来看,就是孤立的平声字,是指一句诗的范围说的。如果诗句中出现孤立的平声字,就叫做‘犯孤平’。特指两种句式:‘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句末是平声字而外,句中就只有一个平声字,而且是孤立的,所以这两种句式都犯孤平。置于句子末尾是仄声的句子,不受此种制约,即便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理论与王力的定义基本相同,都认为只有在“仄平”单平韵脚的句子才会犯“孤平”。而“置于句子末尾是仄声的句子,即便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4

主题

50万

回帖

1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核心交流区总版主兼古今诗话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9655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3-28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他们二位的观点,较为宽松,故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另一派以启功与林正三为代表的“夹平”(仄平仄)说,就另是一番说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1 0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