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5

小学对联课教案初稿

[复制链接]

8680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84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9-9-23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对联课教案初稿  夏爱菊编】
《联律通则》第二章
避忌问题  第十条  1)忌合掌。
教学内容:对联合掌的定义和为什么忌合掌。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二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在熟悉对联合掌定义的基础上,在创作中自觉避免合掌。
教学重点:熟悉对联合掌定义。
教学难点:分辨所列对联是否合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对联合掌的定义。
教学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对联合掌,准确区分所列对联是否合掌。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合掌的定义。
教学难点:常见合掌对联的辨别。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好!中国楹联学会颁布实施的《联律通则》“避忌问题”第十条(1)提出了对联忌合掌的问题。这节课重点讲对联合掌的定义和引例。
一、什么是对联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二、合掌对联举例:
1、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传”与“送”意相似,“喜讯”与“佳音”同义词。)
2、
长空展翅;
广宇翔云。
(“长空”、“广宇”意相近。)
3、
奇勋传百世;
功绩耀千秋。
(“奇勋”与“功绩”、“百世”与“千秋”意相近。)
4、
九州千古秀;
四海万年春。
(“九州”与“四海”、“千古”与“万年”意相近。)
5、
神州滋雨露;
  赤县灿春花。
(“神州”、“赤县”意相近。)
三、师生互动。
老师提问:
请同学们举手回答以下五副对联分别哪几副存在合掌、合掌又分别是哪几字?
1、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韩信墓前的祠堂联
2
大棚/常年绿;
温室/四季青。
——尹贤著的《对联写作指导》
3
人间岁月闲难得;
    天下知交老更亲。
    ──清·佚名《赠友联》
4、
龙腾正是中兴日;
狮醒该当奋发时。
——夏爱菊《春联》
5、
有限人生勤发奋;
无涯书海苦寻求。
——夏爱菊《题麻城湖广移民文化公园风雨长廊》
四、课堂练习。
背诵: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为什么说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对联创作中怎样避免合掌。
教学目标:在学生理解合掌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本课时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为什么对联合掌是第一大忌。
教学类型:新授
教学重点:对联创作中怎样避免合掌。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合掌。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是对联合掌。这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为什么说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对联创作中怎样避免合掌。
一、为什么说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由于楹联在语言文字上的简练性,决定了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必须用最简短的语言来表达尽量多的思想内涵。合掌即是在短短的两行联中重复词意运用,无疑是浪费文字。
联是会意字,由耳和表示接连不断的丝两部分组成(在繁体字中),今简化为联。联本意表示连接,引申指互相结合,用不同意义的词组反映共同主题。如用词义相似、相近、雷同的词相对,则会闭锁思路,困窄联意。如上节课所引用联例:“五湖传喜讯;四海送佳音。”“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读起来让人味同嚼蜡。
二、对联创作中怎样避免合掌?
1、要认真学习掌握词性和词组结构的基础知识,充分理解词意。
现代汉语把词性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
词组和结构:
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是词组。
词组的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联合)、偏正、动宾(述宾)、动补(述补)。
熟练掌握了词性、词意、词组和结构,创作时就会准确运用,不致雷同。
2、细致观察所写事物,广开思路,尽量用准确形象的语言丰富作品内涵,表达完美的意境。
3、创作对联时,要认真思考,不断推敲,尽量避免含意相似或相近的词或词组在同一副对联中重复出现。
三、课堂练习。
1、背诵:因为“合掌”浪费文字,囚锁思路,困窄联意。因此合掌是对联创作的第一大忌。
2、请每位同学创作两副对联交老师批改。
【小学对联课教案初稿  夏爱菊编】
《联律通则》第二章  
避忌问题  第十条(2 忌不规则重字。
教学内容:正确运用规则重字、忌不规则重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通过三个课时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对联的避忌之一“忌不规则重字”的相关知识,在创作对联中正确运用规则重字,自觉规避不规则重字。
教学重点:了解重复用字规则。
教学难点:分清不规则重字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规则重字的定义、作用和类别。
教学类型:教学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什么是规则重字及其类别。
教学重点:掌握什么是规则重字。
教学难点:叠字联的分类。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好!中国楹联学会颁布实施的《联律通则》第二章避忌问题第十条 “忌不规则重字”。既有不规则重字,就有规则重字。为掌握相关知识,我们先从了解规则重字开始。
一、规则重字的定义、作用。
规则重字就是在对联中出现有规律的叠字或重字。
规则重字是对联修辞手法中常见的表现形式。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使描写对象得到突出和强调,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表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
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
在一副对联中,同一个字(词)运用两次或两次以上者,即为重字。对联之重字,应为有规则地重字。重复用字用词的联作简称为“复字联”。连续重复又称为“叠字联”。叠字,又名迭字、迭词、重言等,是指将同一个字接连叠用,以突出、强调、表现某种思想、感情、景物的不同语气程度。其势似穿珠成串,在节奏上可产生明显的音律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节奏感强,看起来印象深刻。叠字之间,不可以断句。
二、叠字联的类别。
叠字联主要分为散叠式(部分叠字)、全叠式(全部叠字)两类。
散叠式:即一字或几字重叠使用组成的对联。如我作《题麻城湖广移民文化公园入口门楼》:“瓜瓞绵绵,寻根问祖山山水;春晖煦煦,报国兴家代代人” 。“绵绵”、“山山”“ 煦煦”“代代”亦是。叠字虽不是全部,但其运用立意上更加突出了主题。我作《杂感其二》:“雨雨风风,暖暖寒寒,春秋冬夏;分分合合,消消长长,天地人寰。” 叠字增强了描写对象的立体感及声律的紧凑和谐感,给人一种婉约美。
全叠式:即所有组成对联的字要全部重叠,一叠到底。其特点是除了整副对联全用叠字外,有时候需要用部分叠字充当谓语,把全联有机地串联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全叠联增加了联句创作难度,也增加了对联的形式美,这类对联多用于风景区。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读来声韵铿锵,意韵深长。俞樾《杭州九溪十八涧》:“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作者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高下、叮咚”进行了特殊处理,效果便发生了很大变化,山、路、树、泉被描写得如在目前,如闻其声,清澈悦耳,情景宜人。
三、师生互动。
老师提问:
请同学们举手回答以下三副对联上、下联分别哪几字为复字?这些复字运用后有什么艺术效果?三副中对联哪几副是散叠式?哪几副是全叠式?
1、
春回大地春阳暖;
国至新元国运昌。
2、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3、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四、课堂练习:
请每位同学自找出规则散叠式、全叠式对联各一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对联规则重字的几种情形和规则
教学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规则重字的几种情形和规则。
教学重点:重复用字规则。
教学难点:进一步区分什么是规则重字,什么是不规则重字。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好!上节课学了规则重字的定义、作用和类别。这节课我们要掌握对联规则重字的几种情形和规则
一、对联用重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叠字对。一字或几字重叠使用。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上下联对应位置的“漠漠、阴阴”即叠字。福建南安汤梅山雪峰寺,有一叠字联:“冷冷清清雪,茫茫渺渺峰”也有全用叠字写成的联,如杭州西湖天下景亭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2、掉字对。上下联相应位置的两个字,隔几个字后又重复出现一次,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其中“峡、阳”的重字便是。掉字也可有多个重字,如《红楼梦》中‘太虚幻境’有联:“假作真时真作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相关位置有“假、真、有、无”四个重字。
    3、回文对。一副联正读倒读都一样。如厦门鼓浪屿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头、尾”二字外,都是重字。
    4、顶针对。也叫连珠对。即上句末的字或词,作下句的首字或词,使得语言紧凑,环环相扣,连绵不断。如相传唐伯虎与祝枝山的对句:“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5、交错对。上下联位置相关的字,相互交错,颠倒重复。如唐朝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中“年年、岁岁”颠倒重复,使句子富于变化,语言精粹,声韵优美。
    6、虚字对。对联中带有衬字性质的虚字,可作为同位重字,如“之者于的”等。潭柘寺弥勒佛联:“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其中之字就是虚词同位重字。毛主席为刘胡兰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也是同位虚字对。
    7 、变音对。上下联分别由若干重字,按照平仄读音的不同,变换读法而组成的对联。如山海关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此联有若干种读法,“朝”可读zhaochzo,“长”可读zhangchang。这类联虽然重字较多,但按不同的音节读出来,仍然音韵铿锵,富于变化而不显调。有些重字对联长并用几种修辞手法。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同时用了掉字对、顶针对、叠字对等。20064月,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游武夷山时题联:“山上看水水如玉,水中现山山似屏。”修辞上既用了顶针,又用了交错对。
二、重复用字规则: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
1、允许“同位重复”。如果上联(或出句)重复使用某个字时,下联(或对句)必须在相同位置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简称“复字”。这种技法用好了,可以增加对联的可读性和联文的柔软性。所以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我作《杂感其一》:“为人忙,为己忙,辛劳一世;拼事业,拼家业,苦乐同时。”“忙”、“业”就是同位重复。又如:我作《有感富家子乞讨》:“始作庸庸,坐享金山夸富贵;终于惨惨,飘零秋叶历寒贫。”其中“庸庸”、“惨惨”亦是同位重复。
2、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如:
1、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2、
水底日为天上日;
眼中人是画前人。
(上联内两个“日”字在第三字和第七字位置处反复,而下联中的“人”字也在同样的第三字和第七字位置处反复。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属于有规律的重字。)
总之,我们应掌握一点:对联中如果同一字或几个字反复出现时,需要前后、上下对应,必须有规律。
三、师生互动。
老师提问:
1、什么是叠字对?
2、什么是同位重复?
四、课堂练习。
请每位同学自找出同位重复、异位重字对联各一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不允许不规则重字的两种情况和允许不规则重字的两种情况。
教学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在对联创作中避免不规则重字。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什么是不规则重字。
教学难点:区分不规则重字。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好!前二节课已讲在对联中出现有规律的叠字或重字,是对联修辞手法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但是在对联中出现不规则的重字则是不允许的。因为不规则重字有违格律,不合法度,作为 《联律通则》的避忌之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创作对联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规避不规则重字。
一、不规则重字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异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 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如:
1、
九州春色浮天地;
五岳翠岚醉春风。
(上下联中在不同位置重复了“春”字。)
2、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上下联在不同的位置重复了一个“世”字,这种重字没有规律可循,是不允许的。)
3、
玉女飘飘如天降;
珠花滚滚似玉倾。
(上联第一字为“玉”,下联第六字为“玉”,造成了不规则重字,属于异位重字。)
二种是同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或词)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如“联界”对“世界”、“成道”对“成仙”。
如:
1、
百丈飞泉鸣震谷;
一群飞虎啸惊天。
(两个“飞”字重复使用了。)
2、
陶潜善饮;
陶侃惜分。
(这副对联虽然属于嵌名联,但这样的同位重字终究是违律,最好是力避为好。)
3、
且咏清风寻皓月
不教清风问浮云
(“清风”一词在上下联相同位置出现,和同位重复单个字是一个性质,属于同位重字。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我们创作对联要力避。)
二、有两种情况允许:
一是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李伯阳指李木为姓,生而知之;
马文渊以马革裹屍,死而后已。
对联上下有一个“而”相对。
二是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三、仔细阅读下面两副对联,看看联中是否出现了不规则重字现象,并分别说出理由。
1、
玉女飘飘如天降;
珠花滚滚似玉倾。
2、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朝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四、课堂练习。
背诵:同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异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小学对联课教案初稿  夏爱菊编】
《联律通则》第二章
避忌问题  第十条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对联的避忌之一: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二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尾三仄、什么是尾三平,在对联创作中尽量避免。
教学类型:新授
教学重点:引例讲解对联尾三仄、尾三平。  
教学难点:区别所列对联中的尾三仄、尾三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对联三仄尾?为什么要尽量避免三仄尾?
教学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三仄尾的定义,准确区分对联中的三仄尾。
教学重点:背诵三仄尾的定义。
教学难点:了解为什么要尽量避免三仄尾。
教学步骤:
导入:中国楹联学会颁布实施的《联律通则》第二章“避忌问题”第十条 (3),提出了仄收句尽量避免三仄尾。这节课着重讲什么是对联三仄尾、为什么要尽量避免三仄尾。
一、什么是对联三仄尾?     
三仄尾是指上联末尾三个字,连续用三个仄声字(平平仄仄仄),也叫三仄调。三仄尾是诗词术语,对联是从诗词演变而来,先秦时即已较多出现于诗文中的对偶句,直到魏晋以后才成长为一种具有独立意义的文体。所以律诗的中两联对仗亦称为联句。对联又称楹联、联句、对句等,俗称对子即是此意。三仄尾的句子,在唐诗中我们有时能看到。以下各联诗句为例:
1、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晴开万井树;
愁看五陵烟。
——唐·岑参《登总持阁》
3、
浮云一别后;
流水十年间。
——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4、
还家万里梦;
为客五更愁。
——唐·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以上例句“两岸阔”、“万井树”、“一别后”、“万里梦”都是上联末尾连续用三个仄声字。
二、为什么要尽量避免三仄尾?
对于“三仄尾”是否合律,仍在争论中,目前尚无定论。唐人并不是绝对避讳“三仄尾”,以上五例句便是例证。即使到清代,虽对律诗格律要求严,但有人认为“平平仄仄仄”是拗律句,如清代董文涣《声调四谱》中便说:“唯上句三字拗仄为‘平平仄仄仄’句,乃正拗律而非借古句者。
既然如此,那《联律通则》为什么要求仄收句尽量避免三仄尾呢?我们看古人虽不绝对避讳“三仄尾”,但还是有意回避的。全唐诗中五言应是“平平平仄仄”的句式有22901句,其中三仄尾1923句,约占8%;七言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有14203句,三仄尾148句,约占1%左右。古人为什么要回避三仄尾呢?因为近体诗的句末三字通常是两个节奏,声律上需有变化,所以连用三个仄声就会显得呆板而不和谐,读起来很单调,应尽量避免。
三、师生互动。
老师提问:
请同学们举手回答以下六副对联中哪几副是三仄尾: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山。
——唐·杜甫《孤雁》
星临万户动;
月傍九宵多。
——唐·杜甫《春宿左省》
秋声万户竹;
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苏子何方?幸留赤壁千堆雪;
毕升犹在,长识中华万卷书。
——夏爱菊《迎接大别山旅游节》
陆岛连心,骨肉分离花哭泣;
炎黄合力,江山一统月团圆。
——夏爱菊《春联》
操百姓心,解为难事,公仆情怀民警责;
助别人困,掏自己钱,党员榜样大山魂。
——夏爱菊《题荆楚楷模胡富清》
四、课堂练习。
背诵:1.三仄尾指上联末尾连续用三个仄声字。2.因为近体诗的句末三字通常是两个节奏,声律上需有变化,连用三个仄声就显得呆板而不和谐,影响吟咏。所以写对联要尽量避免三仄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对联三平尾?为什么平收句忌三平尾?
教学目标:在学生理解三平尾定义的基础上,通过本课时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对联中什么是三平尾和平收句忌三平尾。
教学类型:新授
教学重点:什么是对联三平尾?
教学难点:区分所列联中的三平尾。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是对联三仄尾?为什么要尽量避免三仄尾?这节课重点讲什么是三平尾和平收句忌三平尾。
一、什么是对联三平尾?
三平尾指下联末尾连续用三个平声字,也叫三平调。
如:
1、
一年春作首;     
万事公为先。     
(“公为先” 三字都是平声。)
2、
爆竹声声辞旧岁;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
3、
草色全经细雨湿;
花枝欲动春风寒。
——唐·王维《酌酒与裴迪》
(“春风寒” 三字都是平声。)
4、
渥洼汗血种;
天上麒麟儿。
——唐·杜甫《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麒麟儿”三字都是平声。)
5、
振锡导师凭众力;
挥金退傅施家财。
——唐·白居易《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施家财都是平声。)  
二、为什么平收句忌三平尾?
三平尾在古人律诗中极为罕见,是律诗创作的大忌。现在一般概念也认为,格律诗有三平尾是败笔。五七言律句式对联基本上沿用诗律,故也以三平尾为大忌。  
“三平尾”是创作诗联的“大忌”,主要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从格律诗的平仄规律看,平仄相错成就了韵律美,韵律的本质是为了满足听觉上的审美需要。如果犯了“忌”,连续三字平声,平仄交替太少,缺乏音调变化,读起来会让人感觉语调平淡,就没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就会感觉不协调,以致破坏了诗联的音律美。
对于五言七言的对联,若末尾三字均为平声,在断句时不外乎:“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 三种情形;前两种的语顿均以平声收尾,违背了听觉上的审美观;后一种情形偶有所见,尤其在长联的创作中。但即便长联,连续三字平声,读起来依然让人感觉语调平淡,缺少变化。
三、师生互动。
老师提问:
请同学们举手回答以下五副对联中哪几副是三平尾:
水槛虚凉风月好;
夜深谁共阿怜来。
——唐·白居易《湖亭与行简宿》
祥云辉映汉宫紫;
春光绣画秦川明。
——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荷叶田田,游人对对绿杨岸;
诗碑座座,吟韵声声寒食林。
——夏爱菊《黄州遗爱湖》
奉献清香,不占人间寸土;
甘居雅室,只因玉魄无尘。
——夏爱菊《题水仙》
亭秀山青泉映日;
蝶飞鸟语客吟诗。
——夏爱菊《题湖北田野集团生态旅游景区闻莺景点》
四、课堂练习。
背诵:1.三平尾指下联末尾连续用三个平声字,也叫三平调。2.“三平尾”是创作诗联的“大忌”,因句末连续三个平声字,读起来没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就会感觉语调平淡不协调,以致破坏了诗联的音律美。
五、总结回顾:
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长联还是短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语病。应当尽量避免。

330

主题

6万

回帖

1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别山峰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1768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9-2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教案完全可以在小学使用。深入浅出,简明扼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6万

回帖

1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别山峰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1768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9-2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俗易懂,举例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6万

回帖

1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别山峰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176890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9-9-23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具有可操作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27 1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