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析吴文英詞《惜秋華 八日登高,飞翼樓 》
《惜秋華》是吴文英的自度詞。
这是一首登高懷遠詞。現賞讀如下 :
~~~~
惜秋华 八日登高,飞翼樓
吴文英
思渺西風,悵行蹤 、浪逐南飛高雁。怯上翠微,危樓更堪凭晚。
蓬莱對起幽雲,澹野色山容愁捲。清淺 。瞰滄波、静銜秋痕一線 。
十載寄吴苑 。慣东籬深把,露黄偷翦。移暮影、照越鏡,意銷香断。
秋娥賦得閑情,倚翠尊、小眉初展。深勸。待明朝、醉巾重岸 。
~~~~
飞翼樓,在紹興卧龍山頂。屡次興廢,到南宋汪綱任内重建。汪綱并作《飛翼樓記》。
起首。“ 思渺西风,悵行蹤 、浪逐南飞高雁 ”
西风令人思渺,愁悵多年行蹤不定,像高處逐浪南飛的雁 。
汪綱《飛翼樓記》: “ 萬壑千巖,四顧無際,雲濤煙浪,渺渺予懷。” 夢窗登臨此樓,应有同感 。
“ 怯上翠微,危樓更堪凭晚 ”
(翠微 ,高山)
本怕上高山,但已登上高楼,更在傍晚。
“ 蓬莱對起幽雲,澹野色山容愁捲 ”
( 飞翼樓所在的卧龙山,亦有蓬莱阁 )
蓬莱阁面对幽雲愁捲,山色惨澹 。
夢窗作词,喜用倒字法,“ 幽雲愁捲“,被分两處。前面的“幽雲” ,和后面的“愁捲“分开了。, 笔者也試用此法来作解讀。
“ 清淺 ”
滄海桑田,蓬莱清淺。
李白《古风》之九:“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淺流”。
借蓬莱閣地名,清淺二字作典故。
“ 瞰滄波、静銜秋痕一線 。”
( 銜,连接。痕,痕迹。)
俯瞰滄海,波平浪静,连接着秋天的痕迹,天際一線。
这里借用了宋代釋智遇诗句 “春山萬叠,秋水一痕 。”
下片。
“ 十载寄吴苑 ”
十多年在吴苑寄人篱下 。
( 十载,实为十多年,取其成数。吴苑,苏州幕府。 此時作者应是因事回訪故鄉紹興。)
“ 惯东篱深把,露黄偷翦 ”
此句颇费解。词家因此無法解讀。
有人引用唐人羊士諤诗句 : “ 登臨何事見瓊枝,白露黄花自繞籬 ” 。这只能说明“露黄“二字為白露黄花。
杜甫詩《初月》: “ 庭前有白露,暗滿菊花團”。可见白露与菊花在詩中經常并提。
词家懷疑,“ 把 ”字為衍字,有誤。
也有的版本,把此句改為:
“ 惯东篱深處把,露黄偷翦 ”。
加一个“處“字,似乎好解。
偷翦,见宋人利登的词《過秦楼》:
“ 眉黛山分,靥朱星合,郁郁夜堂初见。
芙蓉寄隐,豆蔻传香,便许翠鬟偷剪。”
偷翦二字,应是形容用剪刀剪东西的动作輕巧,輕剪 。
吴词此句可譯為: 习惯在(自家)東籬深處,輕剪带露的菊花。
“ 移暮影、照越镜,意销香断 ”
( 暮影,暮年時的面影。越鏡,紹興鏡湖 。)
對着鏡湖,照着漂移的暮年面影,意興阑珊。
“ 秋娥赋得闲情,倚翠尊、小眉初展。深勸。”
( 秋娥,指秋月。賦得,有几种意思,此處作即景赋诗解。翠尊,酒杯。小眉,初八時的月亮形状,应是弯月 。 深勸,王禹偁诗句 : “ 憐才惜我去,深勸離别觴。“ 勸酒,古人称之,侑觞 )
“ 秋娥 ”句,用倒字法,可改為 “ 秋娥小眉初展,赋得闲情 。倚翠尊深勸 。”
月儿弯弯,像小眉初展,以閑情即景賦詩。倚靠着绿杯深情勸酒 。
结句 。 “ 待明朝、醉巾重岸 ”
( 醉巾, 陶潜醉酒時,别人取他的葛巾釃酒,他又戴在头上。岸,古人頭巾高戴,露頭额。表示灑脱不拘 。重岸,重新把醉巾戴上,露额头 。)
待明日,再戴醉巾露着頭额,灑脱不拘。
此詞手法,仍为登高抒情之常見技巧。
上片。極目遠望,从近處的危樓,高雁,蓬莱閣,到遠處的滄波,乃至秋痕一線的天海之间。发人生之感慨。
下片。回顧個人命運。寄人篱下。离家在外。暮影對湖。最后,借秋月侑酒,一醉方休。
据考證,夢窗登楼时间为淳祐五年(1245年),在此前一年,蒙古兵渡過淮河,攻入揚州,滁州,和州,在通州屠城。邊警日亟, 國運堪忧。
有词家因此認為,夢窗词中有忧國之感。細讀之,并無此意。基調仍是他一贯的哀嘆个人命运為主 。
傳說飞翼樓是范蠡所建,作强壓吴國之用。夢窗登樓,是否深寓复仇之意,就不得而知了。
这首《惜秋華》,是夢窗自度。而且被定為惜秋華詞牌的正格。欲寫惜秋華詞牌,可以首选此詞参考。
夢窗登高懷遠的词作不多,但大都寫得沉郁高遠,馀味深長。
2019年2月 深圳 海汇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