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9|回复: 16

戊戌变法,一点之差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1179

回帖

50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087
发表于 2013-12-10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句 : 戊戌变法,一点之差  (冷峻)

对句 : 九七回归,两全其美  (冷峻)

9-7=2

发表于 2013-12-11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于上联的字面的离合字的说法:我多年前在家玩乡党应酬的时候,就有先生把“戌、戍、戊”3字的辨别口诀传授:“横戌点戍空心戊”。
    我对于下联这样的造句,觉得用这样的理解方式来制作联面,牵强了。
发表于 2013-12-1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文字学家,更不是楹联学者。我只跟冷峻君玩玩乐乐,高兴就好!不愿看的看不贯的吹毛求疵的以及骂娘的砸砖的悉听尊便!
戊戌变法,一点之差
己巳签章,唯口有别

点评

这里是诗词论坛,每个帖子都会有不同的点评。也许我的脾气直爽,望大家理解。  发表于 2013-12-11 21:12
发表于 2013-12-11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戊戌变法,一点之差。
己巳签章,唯口有别。

上句, (一)戊与戌 字形相近,只差那么一点点。(不是点横竖撇捺的点)。
       (二)清光绪戊戌(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推行变法,因事泄而失败。康有为逃脱,梁启超等六君子惨遭杀戮。戊戌变法离成功只差一点。

点评

竹影这对佳.....机关对上而又有意思.点与口(秩序井然),唯对一(数词相对),之对有(虚字相对).差对别. 变法对签章(同一历史事件)....口字可以作,言,作张家口时....我还想出还可以这样对: 戊戌变法,一点之差。 己巳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1 14:06
发表于 2013-12-11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句;己巳签章,唯口有别。

(一)己与巳 字形相近,唯开口闭口有别。
(二)清同治八年(1869)年三月十六日,中俄签订《俄人陆路通商章程》共二十二条。规定允许俄商在蒙古各地任便贸易一概免税。规定运往天津的俄国货物在张家口酌留十分之二改为酌留若干。
所以说唯口(张家口)有别。
发表于 2013-12-11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上可知,对于楹联字句,千万不可望文生义,一知半解,拿起棍棒,随便乱打。一定要详细推敲细想,深思熟虑字面后面所藴含的主要意义以及其内涵与延伸。更要明了虽同一字面所隐含的其他意义。不但要知道楹联的一般知识,也要学习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历法,医,工,农,,,,,,等等。楹联知识面很宽广,可以说包含天地万物。

点评

哈,有趣,竹影对楹联的理解能力清晰,逻辑严谨.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是许多人搞不清的...是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变化统一等.一定要思路清晰....不然,对机巧联的认识能力一塌糊涂..而不能欣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棒与不棒,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1 13:54

173

主题

1179

回帖

50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08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影泉音 发表于 2013-12-11 13:18
由上可知,对于楹联字句,千万不可望文生义,一知半解,拿起棍棒,随便乱打。一定要详细推敲细想,深思熟虑 ...

哈,有趣,竹影对楹联的理解能力清晰,逻辑严谨.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是许多人搞不清的...是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变化统一等.一定要思路清晰....不然,对机巧联的认识能力一塌糊涂..而不能欣赏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棒与不棒,不能分别....{:1_100:}{:1_96:}

173

主题

1179

回帖

50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08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冷峻 于 2013-12-11 14:09 编辑
竹影泉音 发表于 2013-12-11 12:48
戊戌变法,一点之差。
己巳签章,唯口有别。


竹影这对佳.....机关对上而又有意思.点与口(秩序井然),唯对一(数词相对),之对有(虚字相对).差对别.
变法对签章(同一历史事件)....口字可以作言解,作张家口时....我还想出还可以这样对:

戊戌变法,一点之差。
己巳签章,唯口是诺.

哈,推敲推敲...{:1_96:}
发表于 2013-12-11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用“别”字的好。(一)张家口与别的地方有别;可酌留十分之二,(后又改酌留若干)。(二)而且,己巳两字相近,唯开口闭口有别。呵呵。  
发表于 2013-12-1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整句看还是用“别”好,不至犯“以字损意”之忌。呵呵,冷峻君以为如何?对于楹联,我是菜鸟。:D:D

点评

对的,别字好些.....对于一些读者,我们要多鼓厉,要说明那些不够的,学问要认真学习..不懂就好好学习...心理学和伦理学我是了如指掌的--------------人们看到自已的不行,比看到自已的不幸还难受,前者是耻辱...因此我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1 15: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4 1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