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98|回复: 90

联话与联语

[复制链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8-9-9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话与联语

———漫谈“楹联文化”
演讲人:白化文

编者按:

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成为历代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追根溯源,楹联起源于何时;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哪些息息相关的内容;创作时应注意哪些原则性的问题,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本刊讲坛版特邀请了著名学者白化文来漫谈与楹联文化有关的一些精彩知识与趣味故事。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提示:

■区别于现代西式建筑的单扇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多为两扇对开门,这跟中国人喜欢讲究对称的审美习惯有很大关系。在民国年间,除大门外,只要不是特别贫穷的人家,里屋也多是两扇门。大门、二门、房门、屋门等无不讲究对称,是门联也就是对联存在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以寿联送人者,书法要庄重,行书,尤其是草书,绝对不行。篆隶庄重,较为适宜。楷书则颜鲁公体最佳;瘦金书给人软塌塌的感觉,一看就不行。装裱可用淡粉、浅褐等色,所谓“淡粉轻烟”者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楹联到联话

据史料记载,楹联大概起源于唐五代年间。清代学者梁章钜所著《楹联丛话》的开宗明义第一篇就讲楹联是如何起源的,他说楹联起源于春联,后蜀皇帝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第一副春联是否起源于孟昶值得商榷,但据此可以推出:楹联是由上层社会传播的。敦煌研究院研究民俗学的谭婵雪女士根据敦煌写本遗书的材料推论出门联在唐朝就已经出现,并认为有一些对偶句是被当做桃符使用的,而桃符可以说是春联一种变形的“祖先”。这就是说,春联起于民间。在中国古代,每逢春节的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每家每户的大门上都会贴一副类似对联的东西,原来是贴一些带有福禄性质的吉祥话,这就叫做桃符。区别于现代西式建筑的单扇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多为两扇对开门,这跟中国人喜欢讲究对称的审美习惯有很大关系。在民国年间,除大门外,只要不是特别贫穷的人家,里屋也多是两扇门。大门、二门、房门、屋门等无不讲究对称,是门联也就是对联存在的基础。那么,对联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至今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谭婵雪女士从敦煌写本遗书的材料中抄出很多对偶词条来,这些算不算春联?首先,当时还没有春联这一说法,就像古人不知道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一样。其次,谭婵雪女士所找到的这些对偶句并不完全是贴在门上的。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是因为材料不足,而且即使对于这些有限的材料,很多学者的解释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关于楹联的起源问题,还有待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在明朝中期以后,对联、楹联才在社会上盛行起来。当时有人写联话,总是提到明朝的创建者朱元璋,说朱元璋如何喜爱对联,我认为多部分是在给朱元璋脸上“贴金”。朱元璋是一个非正规的僧人出身,本身是不是爱好对联,并创造出那么多对联来,实在值得质疑,并且明朝初年楹联还没有真正盛行起来。对联、楹联在明中期以后才盛行起来,一直到明末以前。它的上款在今人看来,比较有意思。比如送给平辈朋友一副楹联,上款一般会写成“某某仁兄千古”之类,现在“千古”的字眼多用于写挽联时哀悼,而那时就是送给友人挂在堂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清朝,对联、楹联更加流行起来,特别是清朝中期直至民国年间,流行趋势日趋明显,以至成为当时上层文人雅士爱好风雅的常用方式。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小有家产的人家,不管谁做寿,亲朋好友送的寿联越多,主人脸上就越觉得有光,有时甚至还会自己买上一些。结婚的时候,在旧式的双开门饭店或婚房里也会挂满了喜联,这营造出一种文化的气息。家里的堂屋正墙上也往往挂对联。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地方还一直保留着写对联、挂楹联的风俗,即使到了现在,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也还会使用,比如开追悼会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楹联一旦盛行,联话就应运而生了。可以说,联话就是对联、楹联盛行之结果。所谓联话,就是主要的一种丛编性质的对联史料书。它具有丛编性质又有点平易性质,除呈现对联本身内容外,还附有一些介绍、品评对联的话语,比如一副对联是怎么做的?好在什么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品评者很少会指出对联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是“主要”的一种丛编性质的对联史料书?因为现在出版了很多其他新的编制方法的对联史料书,比如“对联大辞典”之类的工具书。但“对联大辞典”往往会有这样一个问题,编纂者只是单纯地将对联呈现在书中,如某年某月某日举行了什么春联评比,获奖作品依次是什么内容,最多再列出获奖作品的作者,缺少联话所具有的一些评价。当然,联话也存在问题,就是上面所说的,做联话的人是不愿意得罪人的,特别是评春联的时候,因此绝大多数联话都是捧场的,到现在依然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多了,就会有人评价;评价多了,当然就会推出专著,这就是联话。最早的著名联话,一般认为是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梁章钜(1775-1849),福建长乐人,因清代初年起家居即在福州,故常自称福州人。字闳中,一字茝林、茝邻,晚年号退庵。嘉庆七年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清史列传》卷三十八、《碑传集补》卷十四有传。梁氏一生著作等身,而且多纂成于任封疆大吏之时,故不免有人怀疑,这些作品是否其亲力亲为,他的身份似乎更像是总编纂。梁章钜当时有很多幕僚,他很爱好文艺,于是就召集这些幕僚,编出许多书来,自己印刷出版。可见,梁章钜用类似总编纂的名义开了一个编纂部或出版社,召集了很多人来,印出来很多总纂性的书。除《楹联丛话》外,他还组织编纂了《制义丛话》,此书专门汇集了叙述八股文的宗旨源流、体裁典制及旧闻逸事的有关史料。因此,《楹联丛话》等书,可以说是他领导手下很多无名氏幕僚编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楹联丛话》出版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都没有学者给它标注过新式标点。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对联评比中,有人提出,需要有关参考资料,最适合的莫过于《楹联丛话》。于是我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对《楹联丛话》进行了标注,然后马上交给中华书局付印出来,这就是最早的《楹联丛话》的标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楹联丛话》是否联话体的首创者,我没有研究过,不敢说。但此书之前,联话颇少,特别是缺乏权威性著作。此书主要将联话分类为以下几种:故事(可入联史的老资料),应制(如何应对皇帝出题,这在任何时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庙祀、廨宇(类似于当今的纪念堂),胜迹,格言,佳话,挽词(挽联是挽词中之一种,主要用于开追悼会的时候),集句集字,杂缀,谐语等,后来的联话常依此安排,萧规曹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常江先生曾广搜各代联话,他认为最早的联话产生于明朝,足证联话这种体裁的著作源远流长。楹联从明代开始流行于社会,也就是说,书写并张挂楹联,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普及的。从书写内容、方式与张挂目的等方面,自然而然地就能把楹联区分成几大类。所以,写作联话,在分类、作法等方面,似乎早有历史上形成的轨辙可循。在此基础上形成“联话”,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龚联寿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楹联家,楹联研究家。他搜集各种联话,几乎囊括明朝至民国年间的主要联话,纂成《联话丛编》,计收三十六种单行著作,汇为一书。此书于2000年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因为,书中所涉及的许多单行本在当代已经极难寻觅到了。我们当代人学习、研究楹联与联话,完全可以以此书为出发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好并装裱好的优秀联语才会被称为楹联或对联。现在讨论的不是楹联、对联,而是里面的内容,即联语。学习作联语,最方便的途径就是先从读联话入手。联话里已经集成了许多典范之作,这些就是初学者入手学习的对象,有些联语之后的品评,也比当代某些“对联大词典”之仅录联语对初学更有用。但,应特别注意的是,初学入手时千万别读所谓“神童巧对”之类的书籍。那些书籍常以低级的庸俗的材料取悦初学者,如和尚与小姑娘对骂之类,一入此种“魔道”,以后再改就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联语,“大”学问

现在,从几大类联语的写作与使用的角度,略抒己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挽联。当代使用联语的场合,主要是追悼会上张挂挽联。一般来说,挽联在会上张挂,是给与会亲友们看的。挽联大都是用白色高丽纸等类纸张书写,稍微讲究一些的会使用宣纸,不加装裱,会后即烧。遇到讲究一些的人家,会抄录下联语,集成“哀挽录”之类的小集子进行刻印,送予亲友留念。个别的人家修墓,在墓道等处立石牌坊,也会刻上认为足以表现逝者功业的挽联,是为特例。将挽联装裱收藏起来的几乎没有,一般人都会认为丧气。图书馆一般也不爱收藏,毕竟是非正规出版物,但我建议图书馆应该将这些“哀挽录”集合起来,作为一个小类别收藏,可成为后来者研究联语的史料。当然,也有将挽联装裱收藏的特例:北京大学中文系老教授魏建功先生逝世时,挽联颇多,有一副广为传诵:三千界桃李缤纷,讲席即今多花雨;五十年风云变幻,老友毕竟是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阕说的是魏建功先生讲了很多年的课,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下阕为何说是“五十年风云变幻”,了解魏建功先生的人就会知道,在魏建功先生逝世前50年,也就是30多岁的时候,他在北大参加过地下共产党组织,后来共产党被军阀张作霖镇压,魏建功先生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又成为一名纯粹的书生了。北京大学周一良先生极喜此联,还用“毕竟是书生”作为自己所著一部书的书名。且说,这副挽联当时挂在哀悼会特别引人注目,一方面是写得好,一方面是了解魏建功先生的人很多,几乎都明白里面的典故,以至哀悼会结束后唯独未将它焚化,还装裱起来,现收藏在北大图书馆中,可谓异数也。到现在为止,这副挽联俨然成为镇馆之宝了,每年只要举办纪念魏建功先生的活动时,主办方必然会把这幅挽联挂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撰写挽联,一般应严肃认真,颂扬逝者,宁可抬高一些,也不能贬低,更不宜株连其他。下面举几副挽联,说明不可效法。民国时期的章太炎先生才华横溢,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爱骂人”,特别是写挽联,不仅骂一个人还骂一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时期的江苏督军李纯逝世了,章太炎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尽鼠窃狗偷,举目难逢真国士;空龙盘虎踞,伤心谁吊故将军。

上阕讽刺参加追悼会的人都是“鼠窃狗偷”,下阕“空龙盘虎踞”更是将讽刺矛头直指当时的政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堂室的联语,与挽联可谓同类项或说同一类型。现举无锡太湖赵朴初老居士纪念馆拙作为例:

我辈有情痴,瞻礼空堂徒怅望;先生无尽意,默存故里爱湖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情痴”是佛家术语,指的是这个人不能割断感情,“瞻礼空堂徒怅望”是指我去瞻观时纪念馆里空荡荡地只有我一人;“无尽意”是赵朴初老居士书房的名字,“默存故里爱湖山”,表明赵朴初老居士已经逝世了,我只能在内心深处默默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纪念馆里没有对联,我写后马上就被张贴在里面了。但我没让张贴者署名,一是我辈分太低,二是虽对联是我做的,但字不是我写的。至今这副对联仍然张贴在纪念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纪念馆出来后,到了比邻之无锡灵山精舍禅堂,也做了一副对联:

精舍花从天女散;灵山偈共净名参。

这是一副藏头对联,暗含“灵山精舍”的名称。藏头诗是中国古人创作短诗、短对联时的一种常用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纪念馆出来后,到了比邻之无锡灵山精舍禅堂,也做了一副对联:

精舍花从天女散;灵山偈共净名参。

这是一副藏头对联,暗含“灵山精舍”的名称。藏头诗是中国古人创作短诗、短对联时的一种常用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寿联。近几年来受敬老风影响,寿联有点儿风行之势。但其适用范围小,一般人等不怎么认它。而且有个问题,过去常言“人生七十古来稀”,但现在“九十还算小兄弟”。联话中可参照者不多,需要一空依傍,自铸伟辞。现举一例,有个学生的老师过70岁大寿,学生写对联颂扬老师像唐宋时期的欧阳修一样有才,岂不知欧阳修才活了64岁。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跟随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学过一段时间的梵文,但只学了拉丁字母转写的字母而已,凑合着翻中文的佛学词典,那里的注音全是用的拉丁字母转写。所以我的梵文,干脆说就是不会。可是,我总算郑康成门下转相祖述的门下士。所以,从季羡林先生80岁开始,每逢他过生日的时候,我都会送上一副寿联。下面这副寿联是我在季羡林先生90岁时候创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译学人共瞻天北斗;五洲弟子同庆鲁东家。

“九译”是指各方面从远到近的翻译,季羡林先生原来是北大东语系的系主任,他的学生学什么语言的都有;“鲁东家”表明他是山东人,也暗含着将他比做孔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副寿联是在季羡林先生95岁时候创作的:

八千岁为春,盛世耆英,薄海仰瞻尊岱岳;九五福曰寿,和谐社会,大年安养颂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以寿联送人者,书法要庄重,行书,尤其是草书,绝对不行。篆隶庄重,较为适宜。楷书则颜鲁公体最佳;瘦金书给人软塌塌的感觉,一看就不行。装裱可用淡粉、浅褐等色,所谓“淡粉轻烟”者是也。切忌带蓝色,浅蓝色也不行,这一点在送去装裱时必须讲清楚。就是一般的楹联,装裱时也切忌镶带有蓝色成分的边。这一点常被忽略,必须在送裱时强调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联。喜联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还通用,一般要用暖色纸书写,装裱华丽,方为得体。有专门的“瓦当纸”可用。瓦当纸可说是主要供书写联语用的纸,有冷暖各色。必须注意的是,在不同场合需使用不同冷暖色彩的纸张。另有一种洒金笺纸,只宜用于喜联、寿联。当代楼房分单元,多为西式房间,难于张挂对联。青年人也大多不喜欢这一套。喜联又常涉及“粉”、“黄”等内容,忌讳甚多,很不容易写好。特别是长辈身份的人更难下笔。喜联还得好好装裱,所费不赀,对方还不一定喜欢。所以,一般人很不爱写喜联送人,认为花钱受累不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7

主题

12万

回帖

43万

积分

香港诗词学会网站管委会副主任

香港诗词学会论坛管委会副主任

Rank: 5Rank: 5

积分
431448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18-9-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举几副常见常用者:

(一)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二)

芝兰千载茂;

琴瑟百年调。(三)

鼓琴鼓瑟;

宜室宜家。(四)五色瑞云期诞凤;双飞春燕共衔泥。

最后一副是我创作的,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3-29 2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