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8|回复: 34

赋文创作三十三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9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赋文创作三十三问
    1. 赋有哪些体式?
    答:主要分为骚赋、汉大赋(散赋)、骈赋、律赋、文赋。亦有将骚赋与汉大赋并为一类而称古赋者。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2. 各种赋体有哪些区别?
   答:骚赋的主要特点是擅用“兮”字调,通常带有较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较合适抒情类。汉大赋的特点是铺陈宏大,字词精雕细琢。章法以主客问答的方式展开较为常见。另篇幅较长,通常在两千字以上。汉大赋较适合叙述,叙述是为表达明显的颂扬内容,亦有一定的隐喻针砭诉求。
    骈赋主要以骈句成篇,讲究诵读声律效果。它具有文字表述与文字骈对美感,较适合抒情与叙述。通常篇幅中等,擅用典故,在赋类中应用较广。
    律赋在骈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骈赋比较,其显著特点是限韵,篇幅短小,通常四百余字左右。律赋用词精切,以说理分析为主。常以小切大,立论严正。
    文赋类较为灵活,骈散不拘。记叙与抒情或感慨兼顾,属赋中杂类。
   以上皆属韵文类,其中散赋与文赋韵散句可相间,较自由灵活。概括而言,若作、读骚赋,宜在心有感悟,怆(chuang)恤天下时为之;若作、读汉赋,宜在锦绣江山之中,心高志阔时为之;而若作、读骈赋,则宜悲时亦宜喜时,或见或闻皆可赋之;若作、读律赋,则应端正衣冠,正襟危坐;而若作、读文体赋,则诸般皆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3. 我们为什么要去复兴赋学?
    答:赋学虽仅是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分,但涉及面甚广,它包涵了历史典故、小学音韵、儒道佛家思想等等,而这些无一不是我国家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复兴赋学,从某个角度来说,亦是在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4. 目前我们的赋可以写些什么主题内容?
    答:赋属韵文,其涵盖内容较非韵文相对狭窄。但因为押韵与讲究声律的缘故,诵读时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特点非常明显。故用在景观或城市文化宣传较为相宜,另赋以个人情感或花草虫木以及载道论理等等亦皆宜。有不甚相宜者,应是太过激愤或过于哀断的题材。此类题目,较适合檄(xi)文、祭文或记文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5. 如何写出既不古奥又很典雅的赋来?
    答:古奥的看法需因人而异,如学识通达者,天下应无古奥之文;而学养浅薄者,既便白话,亦可能不甚了然。理论上虽是如此,但就当代人的古典文学修养来衡量,大抵应定位为高三学子能够通读即不为古奥。古奥的来源有生僻字与偏僻典事。大量使用生僻字易使人不能通读,更谈不上理解。当然,辞赋之类的文体,若要做到人人通读通解恐怕不太现实。若想要小学初中尚未结业者去理解辞赋,无疑是强人所难。人人都能理解的,那是顺口溜、莲花落。但若普通的高三学子亦有大量不认识的文字时,此篇赋文的作者则应可反思了。而典雅的定位是指在清爽不聱牙的前提下,文辞优美者。要做到典雅而不古奥,宜选常用字作优美句。在选择典故时,不宜太偏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6. 如何才能解决赋的读者不多这一问题?如何才能让老百姓也能读懂赋?
    答:古人条件不足,不是人人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但古时读书人,但凡私塾几年,少有不能懂赋者。至于作赋如何,则与天赋相关。而当今的教育早已普及,几乎可说人人皆是读书人。但就读书人而言,今天能够理解辞赋或喜爱辞赋的反而不多。其原因在教育取向上,西风盛行的时代,传统文化崛起之路尚很漫长。让普通老百姓爱好辞赋,理解辞赋应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路程。
    作为一个辞赋文学的传播者,不应操之过急,不应为尽快达成“人人懂赋”这一目的去改变辞赋的根本,更不能将辞赋变为人人能懂的顺口溜。若如此去做,无疑是短视的。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而不是去迁就人们的习惯或屈服于一时的利益。所以说,努力去提高人们的古典文学修养与水平,才是根本之路。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传统文化的兴盛期亦将随之到来。一个落后与贫穷的民族,谈不上以本土文化为傲,而引本土文化而骄傲者,必是昌盛之邦。我国家已离此不远,我们当前要做的即是默默耕耘,为即将到来的传统文化复兴打好基础。任何时代,都需要一大批坚守传统的人,当前犹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7. 写赋需要有哪些方面的基础?
    答:作赋需要较全面的古代文学修养。从儒家到佛道思想,从经史子集到具体的小学知识,从天文地理到杂学等等皆需有所涉猎。若说先期入门,以具备文言文与诗词对联功底者较易上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8. 如何才能让赋句之间逻辑通顺?
    答:赋句之间逻辑关系主要靠“提引”类词汇连接,当然,这需以本身逻辑关系无问题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提引”类词汇能使其更加通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9. 散句是不是只能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
    答:不是。就骈赋或律赋而言,其中的散句固然使用于首尾者居多,但不能说必须如此。散句常有过渡或点睛之效,使用于段落中间时,常能起到舒缓骈句的作用。若骈句是大鱼大肉,散句则算是清香的小菜。如元稹的律赋作品《郊天日五色祥云赋》,其中有句如——帝用愀(qiǎo)然曰:“予何力?泽未周于四海,云胡为而五色。来尔群后,举尔众职。因五行以修五事,由五常以厚五德。正五刑以去五虐,繁五稼以除五贼。苟顺夫人理之父子君臣,安知夫云物之赤黄苍黑。进我辇(niǎn)路,就我陶匏(páo)。虽有光华之万状,不若丰穰(ráng)于四郊。”此即以散言领之,后以古偶之句相接送,与前后段的工整骈句相映成趣,如此手法,亦是非老练而不能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 赋文结尾是不是多用散句?
    答:无定数,不过通常用散句收尾能较好地护题点题。即便是律赋,亦常见用散句收结。至于收结之散句,亦在可韵或不韵之间,律赋散结多见入韵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赋文中的隔句是否必须走马蹄?
    答:隔句当然以遵循马蹄律为好,尤其是初涉赋文者,相严要求总比从宽开脱有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12. 赋文是否一定不能犯“八病”?
    答:不是。“八病”规定过细,但其声律应用原理是正确的。就实际来看,宜取其原理。“八病”在流传中各家对其细节理解亦有差异,尤其是“蜂腰”、“鹤膝”两病,争议颇多。“八病”涵盖“声韵调”三大部分,就辞赋而言,最宜取其“韵”与“调”的部分。大抵做到“同韵不相冲”,“同调莫相会”即可。实际应用中,作品完成后应多读,一旦稍有拗口者,即可用八病原理检测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13. 什么情况下赋文的开篇分别适合实写、虚写、破题之法?
    答:通常来说,中短篇幅较合适破题开笔。实写、虚写两法宜用在中长篇幅。不过在一个熟练作者的笔下,任何方法皆可自由调度变化。若是常常作赋之人,需多求变化为好,否则作品千篇一律的开篇,毕竟显得过于呆板。凡文章而言,皆当以灵活为法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14. 行文中的“发”与“送”有什么区别或联系?“发送”与“提引”又有什么区别或联系?
    答:“发”即若“夫”、“盖”之类,即发语,多用在句首。“送”即若“矣”、“也”之类,即送语,多用在句末。两者并无直接关联,用发语不一定就要用送语,反之亦然。而“提引”类的词汇,主要是用在意节的衔接上。大意节如段落与段落之间,小意节如同段的数句与数句之间。使需要表述的因果或递进等等关系清晰明了,这是提引类词汇的最大作用。“发送”与“提引”亦无必须或直接的关联,只是“发送”“提引”各自的功用不同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15. 辞赋如何避免写成“导游词”或“说明书”??
    答:概全不能精其一者,即易成为“导游词”或“说明书”。要避免此点,应在章法上多下功夫。立主骨,分隐脉,孰重孰轻等等问题,作者需在下笔前做好统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16. 写赋如何选韵?
    答:用韵较高的境界是“韵随心生”。有思有感而赋,随情随景应不存在选择问题。但就初涉者而言,可根据所需要描述的情景而做些选择。如表现风景优美,宜在平声韵上选;若是要表现慷慨激越,可在仄声韵上选。另同作诗相似,要注意避免哑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17. 辞赋骈句如何彰显古意?
    答:骈句的古意斑斓之象是除词汇古雅之外,虚词的使用亦在其中。“而、以、则、之”等等使用于句子中,除有诵读抑扬之效外,亦使得古味浓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18. 赋文如何具有赋味?
    答:所谓“赋味”应是指赋之独特韵味。而赋是最适合高诵的文体,具体表现在诵读节奏的起伏变化较多。实际应用中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应在句子中擅长使用虚词,此可收诵读起伏之效果;二是在诵读节奏上需与诗的节奏区分开来;三是在词汇使用上应向典雅风格靠拢。有此三者,赋味即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 如何避免写成“老干体”赋?
     答:这需要从立意、章法、炼词上下手。“老干体”的含义无非是指堆砌空洞口号,章法千篇一律,若于大字报式的文章。要避免这些弊端,需要全面的古典文学素养。多读古人名篇,多了解诸子百家思想是最佳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 写作山水赋、城市赋时若有大量的景观可写时,请问如何取舍?
     答:首先是立意定位,可以根据不同的定位来取舍。比如定位一个城市为“红色革命之都”,即当在副脉与隐脉安排上,在景观的选择上,皆以此为主。其余景观可粗略带过或直接放弃,否则易成喧宾夺主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21. 如何避免骈句在表达时啰嗦重复?
    答:此于骈对功底相关。好的骈句,应是意相连而不重复。应擅于使用流水对与借对之法。就技法细节而言,宜在古代骈对方法与现代词性法则中取其精华。通常仅知作骈惟词性论者,易犯合掌之病。而古法之“虚实死活”则要灵活许多。故宜在作骈之初,需对古今骈对的异同要有全面了解。若得掌握,自然少有此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22. 骈赋是否是简单的“对联集锦”,为什么呢?
答:骈句是对联的源头之一,但说骈赋仅仅是对联集锦,则不全面。骈赋律赋除骈句之外,通常需少量的散句去调和,去点睛。“提引发送”类词汇在骈律赋中大量存在,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串联。若说骈赋律赋是“对联集锦”而成,那关键即在“集”字上。在这个“集”字的含义中,不仅仅有衔接串联的技法部分,还有思想立意的根骨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23. 隔句可以连续使用吗?一般最多可连用几个隔句?
    答:隔句在骈赋律赋中不宜连续使用过多。一骈隔句算下来是四个分句才落一个韵字。若连续使用,则显得韵声疏远,特别是轻重类隔句。前面章节谈到的“句式平衡算法”,即有调控押韵字疏密的功效。韵字过密过疏皆不妥,且从句式的重要性来看,隔句常常担当的是“要点”的角色。既是要点,应恰时而发,而不是随处可见。若一定要连用隔句,可在轻重隔句之后选用平隔句式中的四言句式,如此可减少韵字过疏的弊端。而骈文对此并无要求,皆因骈文乃属非韵文,即不存在韵声疏与密的问题。骈文与骈赋的细微区别,我们不可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24. 隔句的上下骈句一般各由两个分句组成,可以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吗?如可以用,句脚字还可以走马蹄律吗?其格式是怎样的呢?
     答:赋乃韵文。隔句式若分句太多,如上骈四分句,下骈自然亦需要四分句,如此一骈即长达八个分句。如此一来,其押韵字就必然显得相隔太远。故此类异常隔句,应不提倡使用。从古代作品观之,此类亦非常少见,即便有,亦是尽量减少分句字数,如白居易《赋赋》之“其工者,究笔精,穷旨趣,何惭《两京》于班固?其妙者,抽秘思,骋妍词,岂谢《三都》于左思?”句,其中的句子多是三言句。
而马蹄律的原理本基于一骈四分句为一个单元。若起骈句一旦超过两个分句,即无法形成真正的马蹄律。要么是起骈句内的分句脚字平仄无法形成马蹄,要么是上下分句脚字无法形成平仄相对。凡此两者,必有一失。马无三蹄即是此理。而多分句长联中的马蹄律,考虑的是上联中的分句脚字用马蹄,上联协调好之后,下联相对即可。它并不如骈文骈赋之隔句式,要考虑上下骈句脚字平仄的衔接问题。如对联而言,句脚字为“仄、平、平、仄”的四分句上联,下联用“平、仄、仄、平”相对即可。而若骈赋则成为了“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如此的话,起骈之句与相骈之句的尾、首句脚字即已不在马蹄之中矣。其原因是对联仅仅是上下两句即成完整一联,而骈文骈赋则需要与前后句不断衔接。尤其是骈文,理论上可全篇句脚字皆成马蹄。如此则更需避免使用两分句以上的隔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25. 有领字的骈句,上下句的领字必须平仄相对吗?
     答:不必追求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26. 在词性的对仗使用上,骈句与律诗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律诗更强调工对,骈律赋的骈句相对更追求文意表达。不过无论是诗是赋,以宽对而佳句纷出者皆极多。且普遍意义上的宽工之分,大抵在《对类》出现之后,此时无论诗赋作品皆远不如唐宋。唐宋做骈,首要的是天赋语感,具体骈对法则不及后代细分至斯。骈对中见灵气,需要大量的阅读与练习。今人若在作句时,先抱名词必须骈对名词,动词必须对动词之念,则如是蒙童之法,虽亦有理,但难得精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27. 为什么古偶入骈,更显得灵活有趣?
     答:古偶句首重于气,常使关键字词重复以加强阅读感受。若结合较工整的骈句使用,常能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并且亦可使整篇文章灵动飞扬而不呆滞。尤其是文体赋,用好古偶,更得意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29. 壮句紧句长句的顺序如何安排?
     答:通常由壮句渐渐过渡至长句然后隔句。即如推理,宜由浅入深。不过如通篇如此,也难免单调。所以就实际应用来看,可大抵以“壮紧长隔”为顺序,具体使用完全可自行调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30. 换韵的时候不用提引语,直接换行可以不?
    答:换韵时通常亦代表着转换叙述内容,使用提引语在此时可以起到提示与间隔的作用。特别是在同一段落需要转韵时,更应注意此点。建议在转韵时尽量要使用提引词汇,以避免生硬与突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31. 押韵一定要平仄韵交替吗?每个韵至少要押几次?一韵到底行不?
    答:赋与近体诗不同,因篇幅较长,需要表述的内容较多,若通篇一韵,即显单调亦不能满足“韵随情转”的描述需求。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而分别使用不同的韵,或平或仄需视情况而定。至于说一定要平仄韵交替使用,则无如此肯定的说法。相对而言,律赋出题韵时有平仄韵字相间交替者,然后依序为之。但唐宋律赋中亦有大量题韵并非平仄交替,或作赋时不依其题韵顺次者。笔者认为“韵随情转”是最佳转韵之法,无必要去强调平仄交替。所谓押韵,最起码一个韵要押一次才谓押韵,即要用两个韵字。通常一韵具体要押几次,则无法统一,短者押三五次即转,长者押十余次或更多亦可,此点上无定法。但仅押两字即转者,自古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16 16: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