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6

与瑞丰堂先生谈诗

[复制链接]

34

主题

122

回帖

5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4
发表于 2017-3-1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瑞丰堂先生谈诗

在拙作“虚情假境莫为诗——与格那丁福之州州等律体韵文名家商榷”下,香港诗词论坛诗词理论版主暨中华诗词论坛诗品诗论版主瑞丰堂先生临帖交流说:

“其实还是比较关心什么样的是各位眼中的好作品------当代的。
虽然如观先生的标准很不客观,直指帝王将相,也还是想听听意见。毕竟每个人都是代表了一个读者爱好群体。
可以举几个小例子。”

余乃于屏间连回数帖,兹汇编如下,权作完整答帖,同时提供列位方家批评指导。

     首先得缘情,而且必须是真情实感,无情则无诗嘛。可以吟自己,也可以咏他人。这里的辩证关系是:有情未必有诗,比如老干体,但无情肯定无诗,比如匠人体。情有多种多样。志是情的一种,那是浓缩的情,趣也是情的一种,那是冲淡的情。

     至于如何判断是否缘情,怎样鉴别是否胡诌八咧,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知人论世。这本是古代文学批评一直奉行的不二法则,负责任的诗评向来如此,可惜在当今网络快餐文化背景下,实施起来的确太难。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也就是 既要听其言——看他在诗中怎么说,又要观其行——看他在事关现代民族诗词文化兴衰的大是大非问题上的态度,看其是否言行一致。对待新声旧韵问题的态度尤能说明问题,当然也只能观其大略,窃以为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诗寿无极限。历史上的成名诗者有几人身世不为后人所知?几乎没有。青史留名的诗人不仅身世几乎是透明的,连具体作品的创作背景也大多可考。这是当今网络环境下有人满口仁义道德、实则满腹男盗女娼,当世人却又无法考证当世人的滑稽现实所无法比拟的。不过我相信,作品脍炙后人之口的当代诗人在后人看来同样是可以知人论世的。这真是一个怪圈。

     其次就是得味。当然不是“一壶春雪试茶香”之类馊味,而应是杨万里在《颐庵诗稿序》中描摹的那种味道:
     “夫诗,何为者也?尚其词而已矣。曰:善诗者去词。然则尚其意而已矣? 曰:善诗者去意。然则去词去意, 则诗安在乎? 曰:去词去意, 而诗在矣。然则诗果焉在? 曰:尝食夫饴与荼乎? 人孰不饴之嗜也, 初而甘, 卒而酸。 至于荼也, 人病其苦也; 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

     通常所谓蕴藉、耐品、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类说法,其实就是说的诗味。由此可见,若是放到诗词历史的坐标系中考量,言尽意竭的简单说事论理之类作品,严格而言其实均不配称诗。不过,通常所谓蕴藉、耐品基本属于味内味范畴,而杨万里的诗味说则是讲的味外味,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绝非常人所能轻易达到。或许正是基于杨万里的诗味说,北大一位老教授在读罢全唐诗后,才发出“全唐诗中只有一千多首是诗,其余的都不是”之类感慨的吧?

     然后就是出新。出新应是真正有志立于中华诗林的朋友永恒的追求,本来应该排在第一位,特定历史条件下,因强调无情则无诗这一基本诗理和无味不成诗这一高级诗理,出新才屈居第三的。然出新乃决胜之道,没有出新便没有发展,便无法立足于青史。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诗者,一个不忍诗词继续沦落的仁者,一个有志于推动现代中华诗词历史的吟家,总不能麻木不仁、自私自利、镇日躺在唐宋诗词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沾沾自喜吧?至于业内每个人出一村一寨一乡一镇之新,还是一区一县一省一市之新,抑或一国之新、诗史之新,自可因人而异。

     纵观当今诗界,出个人之新者甚众,出一村一寨一乡一镇之新者也不少,出一区一县之新者就不多了,出一省一市之新者就更少了,出当下一国之新者极少,出诗史之新者就有如凤毛麟角了。大家知道,各级科技进步奖都是要履行查新程序的,尽管分为国际领先、国内领先、省部领先等多个层次,但若没有在相应范围内的创新内容,则任你的项目多么纷繁复杂,任你付出了多少辛勤努力,任你和你的团队多么夜以继日、辛苦有加,都是没有资格参评的,仅创新一项就把你淘汰掉了。同样道理,出新是诗词发展的源动力。笔者曾经多次看到,有诗友机械模仿古人作品照样飘红,有诗友只是在古人名作基础上稍微改动几字照样加精,这又何必!

     若观其大略,最后一条就是讲求诗语的凝练了。凝练者,简洁而无铺张赘言之谓也。诗毕竟是汉字的文学,遣词造句谋篇都必须十分考究才行,否则怎能当得起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呢?至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诗无一不是如此,即使平白如话的《静夜思》也是这样。窃以为时人在这方面与古人的差距非常之大,笔者就曾见过一些很有灵性的诗友,其他方面都不错,就是文字功夫不过关,其作品创意尽管有时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文字表达方面总是不大到位,这就难于再上台阶打造精品,是十分遗憾的。文字本身其实没有雅俗贵贱之分,亦无紧凑精炼与烦芜累赘之别,关键是作者如何组合运用至恰如其分的境界,这就见功夫了。文字功夫的最高境界称为老到,欲学为诗,文字功夫这一关也是必须要过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体诗或曰格律诗是在古汉语环境下发展壮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国民以古汉语为核心的广义古典基础已经严重削弱,有诗友完全以现代白话口语入诗,却偏爱用古韵,读之甚觉别扭。须知,若是古典修养不足,纯以现代汉语遣词造句,一般是很难写出凝练的诗章来的。另一个倾向则是,有人偏爱以半生不熟的古汉语入诗,貌似古朴典雅,实则晦涩生硬,不伦不类。由上可见,夯实古今基础与把握融合程度也是值得关注的课题,若画虎不成反类犬,就有违初衷了,同样达不到凝练的效果。

     窃以为,无论古代还是当代,若是真正做到了以上四点,则应可以称诗甚至可以视为好作品了。每个人或每个群体的观感自然不同,但好作品的绝对标准却应是大致相同的。当然,考量的坐标系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在一县一区可以称为好作品的,在一省一市未必是好作品,在一省一市可以称为好作品的,放到国字号平台上未必是好作品,在当下国字号诗词园地可以称为好作品的,放到诗史中考量又未必是好作品。顺便说明一下,在下不敢称诗绝非故作谦词,而主要是以诗史为参照系并以杨万里的诗味说为考量标准的。

     话说回来,如果有朋友纯以玩乐为目的或主要以玩乐为目的为诗填词,那就没这么多讲究了,愿玩什么你就玩什么,爱怎么玩你就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玩得开心、高兴就好。我的交流对象基本上不包括这些朋友,而仅限于确有潜质的初学者、真正有志于为诗的资深诗者、意欲为振兴现代民族诗词文化略尽绵薄之力的精英诗者。尽管如此,有句老话还是不能不提,那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诗词兴衰其实也应是人人有责的。如果大家都能眼界放开一点,志向放大一点,标准提高一点,只要假以时日,中华诗词振兴就应该不是梦。

     尚须说明的是,笔者一直以来立论的重心在于提高,而不是普及。笔者开始正儿八经学诗的时候已经土埋半截了,我深深地知道,单靠我们这样一群老头老太太、准老头准老太太,是根本无法振兴诗词的。纵观中国诗词史,诗也好词也罢,其实都是年轻人的强项,王勃、李贺等众多古代精英,都是很年轻的时候就颇具诗名了,年仅六七岁而能句稳律工者更是比比皆是,大唐20位著名诗人的平均寿命也不过51.8岁嘛。也正因此,我等同仁才不厌其烦地强烈呼吁,应尽快还广大青少年以名正言顺的为诗填词权利,这是民族诗词文化大义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瑞丰堂先生希望举几个小例子,当然可以。不过,时人诗作实在不大好举,一是当下时人佳作实在太少,再则是本人实在无法对作者知人论世。欣赏诗词作品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那样就死于作者句下了,永远不会有出息,而应在动心摇魄基础上学会赏心,赏心才是诗词鉴赏的最高境界。据说作诗机偶尔也能凑出比较像样的句子,可那根本就不是诗,匠人胡诌的东西也不是诗,而纯属文字游戏,若是把作诗机拼出的或匠人凑出的根本言不由衷的东西当诗来推介,那笑话可就闹大了。有鉴于此,就随便举几个古人的诗例吧。早在三十多年前,登幽州台歌、嫦娥等古人佳作就曾深深地打动过我: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词为诗余,小令类诗,再贴个南塘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吧: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时间关系,就此打住吧。恭请瑞丰堂先生并列位方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17-3-13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佳制, 摛文精细而俪工, 掞藻浏亮而韵稳!赏赞:ros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27 00: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