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9|回复: 7

6月18日复习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7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简述鲁庄公生平的作为及后世的评价

8

主题

423

回帖

15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513
发表于 2015-6-12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粟123 于 2015-6-12 15:32 编辑

请简述鲁庄公生平的作为及后世的评价

鲁庄公,其实还算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虽然没称霸,但在诸侯中,算是很不错的了。
他的功绩,主要是三方面:
  一是,长勺之战;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他跑去和鲁国打了个长勺之战山长水远的,跑去鲁国国内打为啥打呢?因为鲁国之前支持公子纠啊他心里不舒服啊,于是第一个揍他大家知道曹刿论战吧如果有,我就简单说一下曹刿论战就是说长勺之战的说长勺之战快要打之前鲁庄公正在做战前准备有一个叫曹刿的大夫,就跑去找他这个大夫,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这篇文章,也是说他的代表作去见鲁庄公之前,他朋友就说他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的典故,就出在这里。(一苇肉食者鄙不足与谋古代,吃肉的人少肉精贵一般都是地位比较高的富人才吃得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是当权者的事情,你去搀和啥这里的间,是间谍的间的读音第四声一苇老师刚才已经说了下文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说,当权者糊涂无能的意思然后,他跑去见鲁庄公就问,说你凭啥认为能打这一仗呢?鲁庄公就说了三个理由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这里解释一下,牺牲,不是要谁死,而是古代的祭祀品,一般是牛羊之类的,用以供神的,叫牺牲。(一苇:纯色的是牺,杂毛的叫牲)不是现代意义的牺牲掉玉和布帛哈,对,一苇老师解释得更细致了。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是啥意思呢说,狱,是案件的意思古代老百姓要告状打官司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辨,但我一定会秉公办理直到说到第三点的时候,曹刿才认为这是可以打这一仗的理由啥意思?取信于民
而当时的齐国,正缺乏这东西因为齐襄公之前太无常,因此经常说话不算话之前两个将领造反,也是因为他说话不算造成的,我们上节课也说过因此,当时说起来,鲁国民风比齐国好虽然齐国比鲁国大但齐国没有形成上下一心的军事精神好了,俩人说完了于是开打吧曹刿便让鲁庄公把自己带上两边一摆开架势鲁庄公说要敲鼓曹刿说不行
让对方先敲齐国军队敲了三通鼓三通鼓之后,齐国军队你望我我望你,不知道咋办于是,鲁国一通鼓,就把齐国打得哗啦啦了
  二是和齐国会盟的时候,让齐国退回了原本被侵略的土地;在鲁庄公十一年两国在柯这个地方,组织了一次会盟这里,齐桓公还吃了一次亏啥亏呢,根据史记记载那个之前论战的曹刿史记里称呼不一样,称他为曹沫他在会盟的时候,拿了一把匕首,一下闯到齐桓公面前拿匕首指着他说,你们的国境线,都已经压到我们的城墙了意思就是说,你们齐国,侵略我们土地太多了,我要你们还于是齐桓公光棍不吃眼前亏只有答应还他们土地回国之后,气不过,本想违约但管仲出来说你要称霸,就要忍辱负重现在我们外交上要联合鲁国不能太孤立,就退他们一些土地,让他们帮我们打仗
  三是道德品质上,刚才说了,他们的联军,把郕国灭了。当时他的弟弟,也就是庆父,劝鲁庄公说,你干脆乘机在背后给齐国一枪,乘着他们不注意,打他们一家伙。但鲁庄公不干,他说,不行,我实在缺乏德行,齐军有什么罪?罪是由我引起的。这段记录在夏书里,因此,后世的史家,多对鲁庄公很是推崇。当时他的弟弟,也就是庆父,劝鲁庄公说,你干脆乘机在背后给齐国一枪,乘着他们不注意,打他们一家伙。但鲁庄公不干,他说,不行,我实在缺乏德行,齐军有什么罪?罪是由我引起的。这段记录在夏书里,因此,后世的史家,多对鲁庄公很是推崇。但鲁国最后还是衰亡了,为啥衰亡呢?其实,大家看各个朝代,亡国的原因,主要还是从内部开始。
鲁庄公算是鲁国里,最后一代英明的君主,在他之后,鲁国再也没有像样的国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10

回帖

23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79
发表于 2015-6-12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简述鲁庄公生平的作为及后世的评价。

答:鲁国比较出名的,也就是鲁庄公。鲁庄公,其实还算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虽然没称霸,但在诸侯中,算是很不错的了。他的功绩,主要是三方面:
一是刚才说的,长勺之战;
二是和齐国会盟的时候,让齐国退回了原本被侵略的土地;
三是道德品质上,刚才说了,他们的联军,把郕国灭了。
当时他的弟弟,也就是庆父,劝鲁庄公说,你干脆乘机在背后给齐国一枪,
乘着他们不注意,打他们一家伙。但鲁庄公不干,他说,不行,我实在缺乏德行,齐军有什么罪?罪是由我引起的。这段记录在夏书里,因此,后世的史家,多对鲁庄公很是推崇。鲁庄公算是鲁国里,最后一代英明的君主,在他之后,鲁国再也没有像样的国君。
后世评价说,鲁庄公是国君,是战争的决策者,治理国家且不论,单单是用人,就已见卓越。在长勺之战的前前后后,不管是战前吸纳良才,战中果断收手,战后总结经验,无不体现了鲁庄公的正确决策。
司马迁 《史记》中也提到庄公与曹刿,在《刺客列传》中有“曹刿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在司马先生的笔下,曹刿是个勇谋兼备敢说敢做的人,鲁庄公更是个大度爱才的国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69

回帖

24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64
发表于 2015-6-13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庄公,其实还算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虽然没称霸,但在诸侯中,算是很不错的了。他的功绩,主要是三方面:
一是刚才说的,长勺之战;
二是和齐国会盟的时候,让齐国退回了原本被侵略的土地;
三是道德品质上,刚才说了,他们的联军,把郕国灭了。
。齐桓公的霸业,开了个好头,因为相邻的大国,被屈服了,其实,这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比用千军万马,把鲁国打下来,要强得多。而到春秋后期,鲁国由一份,变成三份,就更没有实力和诸侯争霸了,因此,鲁庄公算是鲁国里,最后一代英明的君主,在他之后,鲁国再也没有像样的国君。
    之后,他又用差不多的方法,屈服了宋国。宋国,商朝留下来的国家,之前也说过,那么,鲁国和宋国,相当于都站在齐桓公的阵营里了。加上周围的一些小国望风而降,齐桓公便在北方,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联盟体
这是他称霸的第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2109

回帖

88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800
发表于 2015-6-17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鲁庄公的生平作为:
    庄公八年,齐公子纠与管仲逃到鲁国。次年齐桓公发兵击败鲁国,鲁国杀子纠(《左传》称“齐人取子纠杀之”)。齐向鲁索回管仲,鲁人施伯认为齐欲重用管仲,将会对鲁不利,劝庄公杀管仲,庄公不听,把管仲归还齐。
  十三年,鲁庄公齐桓公于柯,曹沫劫持齐桓公,逼他退还齐侵占鲁的土地,桓公答应后才释放他。桓公欲背约,管仲谏之,终于归还齐侵占鲁的土地。
  庄公的夫人哀姜是齐国人,无子。庄公临死前欲立庶子斑(或作般)为嗣君,庄公弟叔牙建议立长弟庆父,另一弟季友则支持立斑,季友以庄公之名逼叔牙饮毒酒自杀死。
  三十二年八月,庄公病逝,季友立子斑为君,十月庆父杀子斑,立庄公另一庶子启为鲁君。
    后世对鲁庄公的评价:
    首先,鲁庄公能够打破等级观念,虚心纳谏,唯贤是用。
  曹刿乃一介布衣,鲁庄公则为一国之尊,两者有着何等的地位悬殊!假如鲁庄公不能打破常规,消除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将无一官半职的曹刿拒于门外,那么,也就没有了日后曹刿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许历史将会改写。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屈驾接受了曹刿的“请见”,而且还诚恳地回答了曹刿的一系列询问,一点也没摆君王的架子,显得是那么的随和虔诚,俨然是在对知己者促膝谈心。他还进一步接受了曹刿“战则请从”的要求,很亲密地“与之乘”。 作为一国之君,这种礼贤下士的精神不能不让人敬佩。战争过程中,鲁庄公虽多次出现“将鼓之”、“将逐之”等急躁冒进的念头,但当曹刿及时阻止后,他并没有坚持自己的错误,一意孤行,而是听从于曹刿的决断,把长勺之战的指挥大权交给了曹刿。正是因为鲁庄公的开明之举,才使得曹刿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筹帷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可以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是曹刿和鲁庄公精诚合作的结果。
    浓厚的国民意识
  第二,在鲁庄公身上体现了浓厚的国民意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尽管鲁庄公战前未曾深谋远虑,应战的条件尚不成熟,“将战”难免显出一个最高统治者的仓促和盲目;但当敌国入侵之时,能立即作出积极的反应,亦属捍卫国家尊严的正义之举,这是无可厚非的。尤其是当曹刿“入见”后,向鲁庄公询问“何以战”的条件时,他能够列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些取信于民的举措,至少可以证明他的头脑中还装着老百姓,他的统治还算是仁政的,这与暴虐的纣王、秦始皇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鲁国“可以一战”的重要政治前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三,鲁庄公有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者的圣明。
  长勺之战胜利结束后,“公问其故”。评论家认为这又一次显示出鲁庄公的“鄙”——战争胜利了,而国君还“不知其故”!乍一想,似乎有理;细一琢磨,我们何尝不能看到他的诚实的一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吗!“公”能“问其故”,这证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的一面;但他不掩饰自己的无知,不羞于向地位低下的人求教,除了具有谦逊的胸怀之外,更需要有一种战胜虚伪的勇气!鲁庄公的这种圣明之举,是不少国君乃至许多王公大臣以及诸多自以为是的人难于做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回帖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1
发表于 2015-6-22 1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简述鲁庄公生平的作为及后世评价

点评

鲁庄公在历史上算是优秀的明君:①作为公子纠的舅舅为公子纠争位铺垫平坦之路,虽败犹荣。②齐桓公登位后报复,根据国情应战,并能接受曹刿建议而大战齐军于长勺。③乘胜会盟齐国收复失地④不负盟约帮齐天郕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22 10: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回帖

1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1
发表于 2015-6-22 1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蝶舞天涯 发表于 2015-6-22 10:34
请简述鲁庄公生平的作为及后世评价

      鲁庄公在历史上算是优秀的明君:①作为公子纠的舅舅为公子纠争位铺垫平坦之路,虽败犹荣。②齐桓公登位后报复,根据国情应战,并能接受曹刿建议而大战齐军于长勺。③乘胜会盟齐国收复失地④不负盟约帮齐天郕而没背弃同盟国齐国。所以后世评价鲁庄公的圣明,是不少国君乃至许多王公大巨以及诸多自以为是的人都难于做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54

回帖

30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47
发表于 2015-6-22 1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鲁庄公在历史上也算一雄才大略的君主。
第一:能够打破等级观念,虚心纳谏,唯贤是用。
  曹刿乃一介布衣,鲁庄公则为一国之尊,两者有着何等的地位悬殊!假如鲁庄公不能打破常规,消除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将无一官半职的曹刿拒于门外,那么,也就没有了日后曹刿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许历史将会改写。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屈驾接受了曹刿的“请见”,而且还诚恳地回答了曹刿的一系列询问,一点也没摆君王的架子,显得是那么的随和虔诚,俨然是在对知己者促膝谈心。他还进一步接受了曹刿“战则请从”的要求,很亲密地“与之乘”。 作为一国之君,这种礼贤下士的精神不能不让人敬佩。战争过程中,鲁庄公虽多次出现“将鼓之”、“将逐之”等急躁冒进的念头,但当曹刿及时阻止后,他并没有坚持自己的错误,一意孤行,而是听从于曹刿的决断,把长勺之战的指挥大权交给了曹刿。正是因为鲁庄公的开明之举,才使得曹刿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筹帷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可以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是曹刿和鲁庄公精诚合作的结果。
·浓厚的国民意识

  第二,在鲁庄公身上体现了浓厚的国民意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尽管鲁庄公战前未曾深谋远虑,应战的条件尚不成熟,“将战”难免显出一个最高统治者的仓促和盲目;但当敌国入侵之时,能立即作出积极的反应,亦属捍卫国家尊严的正义之举,这是无可厚非的。尤其是当曹刿“入见”后,向鲁庄公询问“何以战”的条件时,他能够列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些取信于民的举措,至少可以证明他的头脑中还装着老百姓,他的统治还算是仁政的,这与暴虐的纣王、秦始皇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鲁国“可以一战”的重要政治前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三,鲁庄公有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者的圣明。
  长勺之战胜利结束后,“公问其故”。评论家认为这又一次显示出鲁庄公的“鄙”——战争胜利了,而国君还“不知其故”!乍一想,似乎有理;细一琢磨,我们何尝不能看到他的诚实的一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吗!“公”能“问其故”,这证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的一面;但他不掩饰自己的无知,不羞于向地位低下的人求教,除了具有谦逊的胸怀之外,更需要有一种战胜虚伪的勇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26 07: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