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83|回复: 799

散曲相关知识漫谈

[复制链接]

420

主题

17万

回帖

49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华散曲区总版助理兼散曲知识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322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0-22 1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散曲相关知识漫谈

张军

元曲以其特殊的艺术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常把元曲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将它们视为古代艺术宝库中三颗璀璨的明珠。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韵文的三个高峰,留下了三份丰厚的遗产。唐代是相当繁荣富强的皇朝,疆土辽阔,历史绵长,达278年之久,文学昌盛,帝王和公卿百官都以吟咏诗歌为风尚,出现了到佳作。宋代文风仍盛,士大夫不仅写诗还填词,豪放、婉约,流派纷呈。南渡以后,仍勉强支持残局,北宋南宋也有337年。元代马上得天下,用武力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未能在文治巩固政权之前就被朱元璋推翻,为时仅89年,兼以推行科举不力,文学艺术也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元曲的的数量少于唐诗、宋词,略显单薄。

五四以来,人们忽略了元曲具有唐诗、宋词所缺少的特点和优点,有人对元曲采取不屑一顾的漠视态度。建国以后,元曲比较受到关注,但是主要向关汉卿倾斜,向《窦娥冤》倾斜。改革开放使人们思想大解放,这就给元曲研究带来全新的局面。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两者的艺术形式不一,前者是诗歌,后者是戏曲。

现如今,国家提倡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研究散曲,还要身体力行创作散曲,这也是我们诗词学会的一项任务。

元朝的建立,所有中原人都是亡国之人,所以,散曲多伤时文字,散曲之中,多流露出世思想。因为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大多对蒙古统治者从气节观念出发不愿从政,而且多年不开科举,使得少数想做官的人萌生消极思想。

下面,我就来说说与散曲相关的一些知识。

一、散曲的概述

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在元代,它是一种新兴诗体。包括套曲与小令两种。“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散曲是要配合音乐来歌唱,是属于口头文学,故对声韵、平仄的要求,是从歌唱的需要出发的。一般来讲,曲的每句末一字,尤其是用为韵脚的时候,其声调常是固定的,同时,散曲的末句对声韵、平仄的要求也是较严格的。不但要求分平仄,而且有时还要“平分阴阳,仄分上去”。

二、关于乐府

一提到乐府,人们立刻想到“乐府双壁”《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指的是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可以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成乐府。比如,元人所编散曲选本《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张小山北曲联乐府》等,皆以“乐府”指散曲。

三、关于北曲

宋元时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大都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等传统音乐艺术,并吸收了金元时期流行的民间音乐,用韵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准,分阴平阳平上去四声,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除了散曲以外还有戏曲。戏曲是通过舞台演出欣赏的,也通过情节曲折的故事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并通过演员的演唱来抒发剧中人的思想感情,它必须有四组套曲的完整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是十分严谨的,一本戏曲,通常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戏在音乐上就是一组套曲,每套曲子只限用一种宫调,以此贯串全套,使得各个乐章前后的调性统一。全剧四折,即四组套曲,分属四个不同的宫调。

四、关于南曲

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同北曲相对。大都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和南方民间曲调。用韵以南方(今江浙一带)语音为标准,有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

五、关于宫调

我国古代音乐,乐音有七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中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则称为“调”,统称“宫调”。最常用的是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

六、关于曲牌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有一定的调子、唱法;字数、句法、平仄、用韵都有基本定式,可据以填写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牌转变而来,如[人月圆]、[鹦鹉曲]、[风入松],不仅调名相同、句式结构也相同,但词中有上下两片,曲中只有一片。每一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如[叨叨令]属[正宫],[一枝花]属[南吕],[折桂令]属[双调]。也有同时分属几个不同的宫调,如[端正好]既属[正宫]又属[仙吕],[水仙子]既属[黄钟]又属[双调],等等。有的一种曲牌有几种异名,如[折桂令]又名[天香引]、[蟾宫曲]、[步蟾宫]、[秋风第一枝],[水仙子]又名[凌波曲]、[湘妃怨]、[冯夷曲]。

七、关于套数

“套数”也叫“套曲”。剧曲和散曲(小令除外)中,有多种曲调前后联缀,有首有尾,成为一套的,成为“套数”。其组成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必须有二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二是全套无论长短,必须首尾一韵。散曲中的套数,又称“散套”。套数曲牌的排列次序大致有规律可寻,如北曲[仙吕·点绛唇]套曲,以“[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鹊踏枝]-[寄生草]-[赚煞]”的格式为常用。

八、关于小令

小令为散曲体式之一,体制短小,元人叫“叶儿”。普通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也有例外。“重头”、“带过曲”等是小令的特殊形式。

九、什么是“重头”?

“重头”是散曲中小令的一种体式。凡以同一曲调,重复填写几遍或几十遍,甚或百遍,用韵互异,首尾句法全同的,谓之“重头”。此种形式,大都用来合述一事,或分咏各事。也有用来演述故事的,如以一百首[小桃红]来咏唱《西厢》故事等。

十、什么是“带过曲”?

“带过曲”是散曲中小令的一种体式。小令本以一支为限,但也可以两支或三支曲调为一个单位,两个曲调间的音律必须衔接,故名“带过曲”。也就是用两三个同一宫调的小令联缀在一起以表达一个共同的内容,这种格式称为“带过曲”。带过曲是同一宫调的曲牌带过另一个曲牌,如乔吉的《雁儿落带过德胜令·忆别》:“殷勤红叶诗,冷淡黄花市。清水天水笺,白雁云烟字。(以上《雁儿落》)游子去何之,无处寄新词。酒醒灯昏夜,窗寒梦觉时。寻思,谈笑十年事。嗟咨,风流两鬓丝。(以上《德胜令》)”带过曲的作用主要是补充词意表达上的不足。带过曲往往形成习惯性的兼带关系。某一曲牌常带某一曲牌,它们一般押同一个韵部的字。带过曲与重头或么篇不同,后者是同一曲牌的重复。带过曲之间通常空一格。常见的“带过曲”,如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或《采茶歌》,双调《水仙子带折桂令》,双调《雁儿落带德胜令》,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中吕《快活三带朝天子》,中吕《喜春来带普天乐》,中吕《齐天乐带红衫儿》等。

十一、关于曲韵

曲韵与诗韵、词韵不同。格律诗用“平水韵”,分一百零六个韵部;宋词用“词林正韵”,词韵是诗韵的变通。北曲用的是当时的北方话音韵,没有入声,而是分别归入平、上、去三声,其用韵情况反映在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里,分为十九个韵部:1、东钟2、江阳3、支思4、齐微5、鱼模6、皆来7、真文8、寒山9、桓欢10、先天11、萧豪12、歌戈13、家麻14、车遮15、庚青16、尤侯17、侵寻18、监咸19、廉纤。曲中平仄可以通押,但按照歌唱的需要,有些地方平声要分阴、阳,仄声要分上、去。曲比诗、词用韵密,几乎句句押韵,而且不管小令还是套数,都是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曲不忌重韵,同一首曲中可以出现相同的韵脚字。

十二、什么叫平仄通押?

“平仄通押”也较平仄通叶。为了说明白,举一首词的例子。一首词平仄韵转换,但平声字与仄声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属词韵的同一韵部,这叫作平仄韵通叶格。最常见的平仄韵通叶格的词调是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

这首词的上片的“蝉”、“年”,下片“前”、“边”,都属下平声一先韵;上片的“片”、下片的“见”都属去声十七霰韵;一先、十七霰都属词韵第七部。平仄韵通叶格就是同一词韵部的平声字与仄声字通叶。“叶”——押韵的意思,表示此处用韵跟起韵同属一部,不得换韵。

十三、什么是正字?

“正字”是词曲用语。词谱、曲谱规定的定格字数。如曲牌[大德歌]规定格式是三、三、五、五、五、七、五,正字共三十三字。正字以外增加的字,称为衬字。

十四、什么是衬字?

在曲调规定的字数定额以外,句中增加的字叫“衬字”。一般只用于补足语气或描摹情态,字数并无规定,通常小令衬字少,套曲衬字多,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均不拘平仄。加衬字有三种情况:(一)加于句首;(二)加于句中;(三)加于句末。句首的衬字可虚可实;句中的衬字原则上只能用虚词;句末的衬字称为语法的衬字,没有语汇意义,一般句末和停顿处不用衬字。北曲用衬字较多。

举一首句首加衬字的小令:

醋葫芦

(元)谷子敬

锦绣文,

古样体。

衣冠济楚俊容仪。

席间唱和音韵美,

一团和气。

聪明俊俏有谁及。

加衬字后变为:

醋葫芦

(元)谷子敬

诗吟出锦绣文,

字装成古样体。

衣冠济楚俊容仪。

酒席间唱和音韵美,

一团儿和气。

论聪明俊俏有谁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19 04: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