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扬之水

[佳作转载] 当《老子》与佛教相遇

[复制链接]

5056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86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时期道教的《老子》注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倾向,一是发挥王弼的玄学化诠释,使之进一步向义理化的方向发展,到晋唐时期演化为“重玄”一系。二是继续发挥汉代河上公的黄老化解释,并将其与道教的神仙修真之术结合。不过,义理化的重玄学,在唐代已受到佛教的极大影响,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唐代重玄学是佛、玄互动的产物,所以,此时的《老子》诠释明显带有佛、玄互释的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56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86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罗什对佛、道结合和“重玄”的推动,使《老子》的诠释开出新生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56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86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佛教与道教的互释中,《老子》的解读也逐渐出现心性化转向。《老子》旨在讲道性自然,无为守静,无欲不争等,心性论尚不突出。庄子后来讲“心斋”、“坐忘”,有以心悟道的意味。玄学兴起,重讲以无为本,仍弱于心性。道教在魏晋以丹鼎派为主,讲服食炼丹;晋南北朝又有炼精养气的内丹之学,此皆以养生为主。此后重玄学则重在义理,亦弱于心性。道教在中唐后因受儒家和佛教向心性论转向的影响,始由外丹而内丹、由内丹而心性的转化,特别是钟(离权)、吕(洞宾)之后,此倾向明显加强。这种心性论转向也体现在佛教对老子的诠释和解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56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86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因缘”、“真如”等释“自然”。佛教认为:“菩提自然生,则一切果报不由修得。”佛教尝以“因缘”释“自然”,认为一切事物的流转,皆为因果缘起所造。故在修佛之时就要随缘而解,缘来不挡,缘去不留,一切随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56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86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教合一不是三教合为一教,而是指三教在此一时期出现了义理趋同的现象。所谓义理趋同,即三教同归于心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56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86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由禅宗而革命,道教由全真而转向,儒学由阳明而大变,其寓于变革转化中的思想意趣不越‘心性’二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56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86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他们虽名为释《老》,却不离倡三教合一之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56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86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背景和立场上解《老》释《老》。其解《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常在不同教义教理的比较中寻找思想的共同点、共通点,从而把《老子》与其他二教义理相贯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56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86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习儒者拘,习老者狂,学佛者隘”,他认为这正是学者之弊,原因皆因“执我”所致。然三教最根本的共通之处,是“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56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868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与佛教相遇,在佛教视角的诠释中,既改变着《老子》在中国的思想流向和特征,也影响着佛教自身。这一进程的普遍意义在于:任何经典的“精华义蕴”、“意义”,并不是独立于研究者主体之外的历史客体,它们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通过诠释而获得的。而本土经典与异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可能会使之获得更新的生命活力。尽管其原意也许会有某些遮蔽,但灰色的理论却会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变得更为鲜活,更有意义。可见,“和实生物”是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4-26 0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