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13

[佳作转载] 唐代天台山诗歌的艺术特色

[复制链接]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2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代天台山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天台山是浙江省的东部名山。它以佛道宗教文化为主体,是浙东唐宋文化的杰出代表,并对日本、朝鲜等国的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天台山诗歌在整个天台山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天台山文化的瑰宝。研究天台山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助于呈现天台山诗歌的总体风貌,理清浙东诗歌发展的脉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天台山文化乃至于浙东文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天台山诗歌; 唐代; 艺术特色; 文化
    天台山隶属台州市天台县,是浙江省的东部名山。它以佛道宗教文化为主体,是浙东唐宋文化的杰出代表,并对日本、朝鲜等国的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在天台山胜地共栖、义理互补、圆融共处,共同组成了极具特色的天台山文化。天台山诗歌在整个天台山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天台山文化的瑰宝。同时,天台山是“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在唐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唐代天台山诗歌的筛选,主要以《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为府库,以某些诗人别集、地方文献、唐诗之路诗选为参考。选诗标准以亲临唐诗之路目的地——天台山者所作诗(此类作品为重点选取对象)为基础;以诗歌内容涉及天台山之人、地、事、物、史、传说、典故为对象。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筛选,到目前为止共选出诗歌 440 首(本地诗人寒山有诗 311首,拾得有诗 31 首,数量较多,未纳入此数字)。唐代天台山诗歌数量众多,研究其艺术特色有助于呈现天台山诗歌的总体风貌,理清浙东诗歌发展的脉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天台山文化乃至于浙东文化奠定基础。
    唐代天台山诗歌的艺术特色是多样的,但总体上呈现出清与自然的特点。这与天台山“秀”“灵”的山水特色有关,也是天台山丰厚的人文底蕴熏陶的结果。该特色上承魏晋,下启宋元,在中国诗歌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唐代天台山诗歌清与自然的审美追求主要表现在山水意象的选取、描写手法的运用和意境的创造等方面。
    唐代天台山诗歌中的山水景观主要有:佛寺道观(国清寺、中岩寺、桐柏观)、仙峰道岭(天台山、赤城山、桐柏山)、台阁幽石(琼台、石桥)、林泉、云霞等等。这些山水诗的意象大都源于自然,在各个时期的诗歌中都曾经出现并一直为诗人所用。在唐代天台山诗歌中出现的这些意象无论在形象、色彩,还是给人的感觉上都具有清的特点。
    在唐代天台山诗歌中,“清”共出现了 131 次。如“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夷犹怀永路,怅望临清川。”“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在这些诗歌里,不仅溪是清的,川是清的,露是清的,就连骨也是清的(“不味稻粱食,始觉神骨清”),梵声也是清的(“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个人的兴致也是清的(“潇湘路杳然,清兴起秋前”)。清不仅体现在意象上,也体现在心境中。这个清还可以表现为清丽,如“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或清幽,如“龙镇古潭云色黑,露淋秋桧鹤声清”;或清远,如“赏心无定极,仙步亦清远”;或清脆,如“寥亮掩清笛,萦回凌细风”。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唐代天台山诗歌的作者在审美趣味上偏于清,因而不可能选择一些粗犷巍峨、繁冗华丽的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描写手法的运用首先体现在语言方面。唐代天台山诗歌的语言大都简洁平易,明晰省净。在该类诗歌中很少有繁缛华丽、晦涩拗口之词句。诗歌语言一般简洁而不失精炼,明晰而不失韵味,往往以普通之语词表达复杂之情思。如许浑的《早发中岩寺别契直上人》:
苍苍松桂阴,残月半西岑。素壁寒灯暗,红炉夜火深。
厨开山鼠散,钟尽岭猿吟。行役方如此,逢师懒话心。
    诗前六句以景物描写为主,选取极普通的意象(如松、月、灯、炉火、鼠、猿),用“阴”“残”“暗”“深”等词语渲染出一个阴暗清冷的氛围。“鼠散”“猿吟”则是以动写静,更加衬托出中岩寺的冷落岑寂。如此清净的环境,本是交流的好机会,可诗人为行役所苦,劳碌奔波,心神俱疲,已经懒于向高道求教了。全诗语言平易,用词精炼,以简洁之景语传达了丰富之情语,实为遣词炼句之佳作。
    描写手法的运用还体现在情景交融手法的娴熟应用上。唐代天台山诗歌大都是将环境的描写与个人的情感结合紧密之作,景中含情、景随情迁,在自然山水中抒发诗人复杂的情感,使自然与情感相互交融,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如刘长卿的《送少微上人游天台》:
石桥人不到,独往更迢迢。乞食山家少,早钟野路遥。
松门风自帚,瀑布雪难消。秋夜闻清梵,余章逐海潮。
    诗人在描绘天台山自然美景的同时,倾诉的依然是生命止与泊的主题,启程或者淹留,“独往更迢迢”或者“风雪夜归人”。诗人们正是借台越之山水树云、天然幽旷的欣欣生意,借台越之丰饶古迹、沉浮世事的深厚历史底蕴,来冲淡消释个人身世的飘零之感,故唐人诗中常出现天人、朝野对比鲜明的句子,成为“此行”“恣游”的注脚。
    与唐代诗歌特色不同的是,在唐之前描写天台山的诗歌中景与情的联系并不紧密。如南朝梁代李巨仁的《登天台篇》:
台山称地镇,千仞上凌霄。云开金阙迥,雾暗石梁遥。
翠微横鸟道,珠涧入星桥。风急清溪晚,霞起赤城朝。
寓目幽栖地,架言逸绮季。避世桃源士,忘情漆园吏。
抽簪傲九辟,脱屣轻千驷。沈冥负俗心,萧洒凌云意。
苍苍耸极天,伏眺尽山川。垒峰如积浪,分崖若断烟。
浅深闻过渡,轻重听飞泉。采药逢三岛,寻真值九仙。
藏书凡几代,看博已经年。逝将追羽客,千载一来旋。
    全篇烘托出天台山雄伟的气势,描绘了它的奇丽风光,天阖变化,极尽铺叙、描摹之能事,且多偶句,平仄协律,体现了“永明体”的特点,是描写天台山的佳作。该诗歌前八句侧重描摹山林,中间八句书写感慨,后十二句中也是景语情语区分分明。纵观整首诗歌,景语情语泾渭分明,体现了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特色。
    唐代天台山诗歌中有大量寓情于景之作品。诗人置身于神秀山水之间,一切景语兼内化为情语,将作者面对天台山涌现出的一切情感都呈现了出来。如孟浩然的《宿天台桐柏观》: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作者泛游吴越,夜宿天台桐柏观。在这里作者感受到了采摘灵芝、享受鹤唳、观早朝、闻鸡鸣的乐趣,产生了归隐之念,因而决定追踪三老遗迹,学习长生之道。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云涛,也是作者情思的体现。“浩浩”即广大无际,既是眼前实景的再现,更是作者决定远离官场、隐居林泉后心境豁然开阔的体现,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类似的诗歌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同样,借景抒情的例子在唐代天台山诗歌中也比比皆是。该类诗歌体裁广泛,类型众多。如许浑的《发灵溪馆》:
山多水不穷,一叶似渔翁。鸟浴寒潭雨,猿吟暮岭风。
杂英垂锦绣,众籁合丝洞。应有曹溪路,千岩万壑中。
     灵溪驿是政府设置的馆驿,为当地之水陆交通要道。上接新昌至天台的山岭蹬道,下通扁舟畅行的始丰溪,可直达台州城西门埠。诗人先游览了天台城关的赤城山等风景,来到桐柏山下,夜宿灵溪馆。仰望琼台,烟雾缭绕,鸟鸣猿啼,群芳争艳,如此清幽秀绝之佳境,更加增强了诗人求真访道的信心。诗中的“曹溪”是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慧能在曹溪宝林寺演法而得名。诗人借助馆驿外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南宗祖师的向往之情。又如沈如筠的《寄天台司马道士》:
河洲花艳爚,庭树光彩蒨。
白云天台山,可思不可见。
    该诗采用反衬手法,用鲜艳灿烂的鲜花、光彩艳艳的庭树反衬出作者怀念高道司马承祯的落落心境。“白云”在这里有双重意义,既指天上的悠悠白云,又指天台白云子司马承祯。用语简洁,情思绵远。
    唐代天台山诗歌在意境的创造方面也独具匠心。唐代天台山诗歌以一种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来整体把握天台山的自然山水,使诗人之情与自然之景更好地交融,表现出无穷的韵味。这种整体审美观照的方式,可以使作者超越具体的物象,对全景全境进行总体营造,从而体现不同的风韵。如灵澈的《天姥岑望天台山》:
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寒空。
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
    这首诗用简洁明晰的语言描写隐约飘渺、耸入云端的天台山,写出了天台山的空灵、壮美。该诗明写天台山,实写禅师心中飘渺无端的佛性,或超脱尘寰的禅境。全诗情景浑然一体,真正达到了无迹可求的境地。
    在艺术上,唐代天台山诗歌的特点主要归结为清与自然;在山水意象的选取、描写手法的运用和意境的创造等方面呈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
    唐代天台山诗歌在山水旅游文学的发展上也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它继承了东晋以来模山范水的山水诗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造,吸收并实践了唐代诗人对意境和韵味的探索,为中国诗歌高峰的到来推波助澜。同时,天台山诗歌也是唐代诗坛两大题材之一—山水田园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天台山旅游的文人大多是唐代诗坛上各个时期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天台山的创作实践充实了唐代诗歌的内容,扩大了唐代诗歌的题材,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内涵,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唐代天台山诗歌有利于发掘天台山唐诗中蕴含的独特的地域特色,能为天台山乃至整个浙东传统文化的挖掘提供研究依据。就研究的现代意义而言,有利于将产生在浙东的优秀文化成果全方位地推向世界,为建设浙江文化强省做出贡献。同时,可以为浙东乃至整个江浙地域文化板块中唐诗的全面研究提供资料与借鉴。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在天台山胜地共栖、义理互补、圆融共处,共同组成了极具特色的天台山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天台山诗歌的艺术特色是多样的,但总体上呈现出清与自然的特点。这与天台山“秀”“灵”的山水特色有关,也是天台山丰厚的人文底蕴熏陶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天台山诗歌清与自然的审美追求主要表现在山水意象的选取、描写手法的运用和意境的创造等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唐代天台山诗歌中出现的这些意象无论在形象、色彩,还是给人的感觉上都具有清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不仅体现在意象上,也体现在心境中。这个清还可以表现为清丽,唐代天台山诗歌的作者在审美趣味上偏于清,因而不可能选择一些粗犷巍峨、繁冗华丽的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天台山诗歌的语言大都简洁平易,明晰省净。在该类诗歌中很少有繁缛华丽、晦涩拗口之词句。诗歌语言一般简洁而不失精炼,明晰而不失韵味,往往以普通之语词表达复杂之情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天台山诗歌大都是将环境的描写与个人的情感结合紧密之作,景中含情、景随情迁,在自然山水中抒发诗人复杂的情感,使自然与情感相互交融,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唐代诗歌特色不同的是,在唐之前描写天台山的诗歌中景与情的联系并不紧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置身于神秀山水之间,一切景语兼内化为情语,将作者面对天台山涌现出的一切情感都呈现了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天台山诗歌以一种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来整体把握天台山的自然山水,使诗人之情与自然之景更好地交融,表现出无穷的韵味。这种整体审美观照的方式,可以使作者超越具体的物象,对全景全境进行总体营造,从而体现不同的风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艺术上,唐代天台山诗歌的特点主要归结为清与自然;在山水意象的选取、描写手法的运用和意境的创造等方面呈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11

主题

9万

回帖

32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四海论诗区总版助理兼诗词理论及樵川诗词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5971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它继承了东晋以来模山范水的山水诗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造,吸收并实践了唐代诗人对意境和韵味的探索,为中国诗歌高峰的到来推波助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4

主题

23万

回帖

60万

积分

管理员

论坛副站长兼四海论诗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08798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0-1-23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学习受益。提前祝您春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3-29 19: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