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论剑华山

出句

[复制链接]

358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辞赋鉴赏首席顾问、清风文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04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3-10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友富 发表于 2016-3-10 15:54
白鹭擦舷惊钓客【论剑华山】
碧溪流韵破浮云【黄友富】

出、对俱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6

主题

1403

回帖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5595
发表于 2016-3-1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溪 于 2016-3-10 19:20 编辑

白鹭擦舷惊钓客【论剑华山】
游鱼泛浪戏流霞【木       溪】
.
山月随樵归石巷【论剑华山】
野风入户共霜更【木       溪】
.
湖畔清风斜斗笠【论剑华山】
洲头明月挂心灯【木       溪】
.
乍起江风惊白羽【论剑华山】
晕开山色叠青冥【木      溪】
.
平湖微雨蓑衣湿【论剑华山】
白浪扁舟桂棹斜【木       溪】
.
竹庐烹茗腾烟绿【论剑华山】
石榻眠风滴露寒【木       溪】
.
墨沁梅香无俗句【论剑华山】
笛含雪韵有清声【木       溪】
.
狼烟四起归无计【论剑华山】
边月无声梦带寒【木       溪】
.
摘云一朵佐诗味【论剑华山】钓水三更共月魂【木      溪】

点评

欣赏一组妙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10 2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8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辞赋鉴赏首席顾问、清风文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04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3-1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木溪 发表于 2016-3-10 19:13
白鹭擦舷惊钓客【论剑华山】
游鱼泛浪戏流霞【木       溪】
.

欣赏一组妙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2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应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2464
发表于 2016-3-11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泉 于 2016-3-11 12:17 编辑
楼晓峰 发表于 2016-3-10 11:08
谢谢林泉兄指点。

湖畔清风斜斗笠;
渡口皓月正蓑衣。
“口”字失误没发现,现改为“头”。

平湖微雨蓑衣湿;
大漠骤风箬笠飞。
“骤”字非但没有出律,而且对得很好。

竹庐烹茗腾烟绿;
松舍煮肴串味浓。
“煮”字非但没有出律,而且对得很好。

欢迎继续监督。

謝謝不怪多言多語。
知錯即改,善莫大焉。
1.
連仄的錯誤不是第一次犯,但願是最後一次犯這樣的錯誤。
2.
平湖微雨蓑衣湿
平平平仄平平仄 


大漠风箬笠飞<--骤/出律。
仄仄平仄仄平
◎●○○◎●○

竹庐烹茗腾烟绿
仄平平仄平平仄 


松舍肴串味浓<--煮/出律。  
平仄平仄仄平 
◎●○○◎●○


出律與否?
無需爭辯,以聯譜校對便知。

是對是錯?
雖然網友們不會如小老頭一樣直言不諱,但是心知肚明。

点评

谢谢林泉兄给我交流机会。 我认为对别人的句子与自己创作楹联在格律表现上是具有一定差别的,此时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别人的既定格律,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自己对句的完美。如果不认可出句的格式,那就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11 18: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87

主题

1万

回帖

7万

积分

栏目顾问

辞赋鉴赏首席顾问、清风文苑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70449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3-11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楼晓峰 于 2016-3-11 18:39 编辑
林泉 发表于 2016-3-11 12:11
謝謝不怪多言多語。
知錯即改,善莫大焉。
1.

         谢谢林泉兄给我交流机会。
       我认为对别人的句子与自己创作楹联在格律表现上是具有一定差别的,此时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别人的既定格律,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自己对句的完美。如果不认可出句的格式,那就不去对;如果决定去对,那么就要尊重出句的格式(专指平仄格式),一切以出句的既定格式为格式,做到与出句字字平仄相反,如:出句连仄,对句就连平;出句连平,对句就连仄;出句孤平,对句就孤仄;出句孤仄,对句就孤平;出句三仄尾,对句就三平尾。这是在对别人句子时在格律方面所表现的最高境界(当然并不是说没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不合格)。
       其理由是:楹联和律诗的中间二联不完全相同,因为用联全文只有两句语言,上下联是一个整体,所有的格律内涵都集中在上下联之间的关系上,即字数对等、词性相近、构词形式一致、概念对偶、平仄相反。由此可见,在对别人出句时,在格律上与出句保持高度一致不仅是对出句者的尊重,也是保持上下联之间整体平仄协调完美的需要。要是在“一、三、五”问题上不顾对句,独善其身,这谁都做得到,但是那样的结果势必在格律上出现与出句貌合神离的现象,最终违反了上下联平仄相反的宗旨。
      你我有话就说,个人观点从来不代表真理,欢迎继续监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20 07: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