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2

《唐诗三百首》赏析- 73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6219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9-4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月夜
作者/刘方平〔唐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深夜月色斜照,村上人家显得半明半暗。北斗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今夜出乎意料地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注释
更深:深夜。月色半人家:月光斜照,人家房屋显得半明半暗。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鉴赏
这是一首借月写春诗。小诗写得细腻、新颖,独具一格,别开生面。
据说刘善画,“墨妙无前,性生笔先”。诗前两句就颇有画意: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受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三、四句展示出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这也正是诗人的高妙处。“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在静谧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三、四两句虽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享有盛誉。而实际上,这点诗意体验,刘几百年前就成功地表现过了。  
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诗前两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这首小诗写得自然流畅、逸趣横生,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景仰和赞颂。尤其是末句,充分展现了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可谓传神。

作者简介
刘方平(758前后在世),匈奴族,唐朝河南洛阳人。终生未仕,工诗善画。其诗多咏物写景,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其《月夜》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6219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4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5万

回帖

146万

积分

分区版主

总版主兼现代诗文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62193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彦儒 发表于 2022-9-4 07:11
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2 1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