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51|回复: 36

谈诗中用典

[复制链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发表于 2017-11-25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诗中“用典”,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主张,“诗以用事为博”,甚至要求“无一字无来处”;有些人认为,“吟咏性情,何贵用事”,用典隶事有碍于感情的抒发,因此加以反对。还有人认为,好的作品“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当。”看来,前两种观点带着片面性,第三种观点才是正确的,就是“典故可以用,但要用得精当、妥贴”。
  诗词适当“用典”,对诗的表情达意的确有其画龙点晴之作用。
   有了前面关于“事”在诗中的作用的一种阐述,得到了一些概念性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比较详细的分析如何在诗中“用事”了。下面我们综合一些过去的《诗话》《词话》相关的内容,来具体阐述一下,以便在我们写作的时候借鉴参考。


在诗中“用典”,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主张,“诗以用事为博”,甚至要求“无一字无来处”;有些人认为,“吟咏性情,何贵用事”,用典隶事有碍于感情的抒发,因此加以反对。还有人认为,好的作品“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当。”看来,前两种观点带着片面性,第三种观点才是正确的,就是“典故可以用,但要用得精当、妥贴”。
  诗词适当“用典”,对诗的表情达意的确有其画龙点晴之作用。
   有了前面关于“事”在诗中的作用的一种阐述,得到了一些概念性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比较详细的分析如何在诗中“用事”了。下面我们综合一些过去的《诗话》《词话》相关的内容,来具体阐述一下,以便在我们写作的时候借鉴参考。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们借用《诗品》所讲的“诗不贵用事”!这点其实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诗之文体的表现特点,是表达情致情绪,是吟咏性情而不是说事,事之本身不是诗的主体。这点很好理解。那么,事件本身的时间啊、地址啊、过程啊都不是写诗的主要表达内容,所以也没必要一一交代的很清楚。所以,不必刻意的去说一些事。
   其次,是要注意“使事不为事使”,这也就是把握如何使事的描写,不构成喧宾夺主,与上一条对应的是,诗言志,写志才是“主”,而事件过程的具体描写只是“宾”。若将过多的笔墨浪费在具体“事”的形容或描写之上了,就属于“为事所使”,而不是“使事”了。

点评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们借用《诗品》所讲的“诗不贵用事”!这点其实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诗之文体的表现特点,是表达情致情绪,是吟咏性情而不是说事,事之本身不是诗的主体。这点很好理解。那么,事件本身的时间啊、地址啊、过程啊都不是写诗的主要表达内容,所以也没必要一一交代的很清楚。所以,不必刻意的去说一些事。
   其次,是要注意“使事不为事使”,这也就是把握如何使事的描写,不构成喧宾夺主,与上一条对应的是,诗言志,写志才是“主”,而事件过程的具体描写只是“宾”。若将过多的笔墨浪费在具体“事”的形容或描写之上了,就属于“为事所使”,而不是“使事”了。

点评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诗学的角度来看,“事”本身也属于一种“意象”,而我们前面一再讲过,写诗要追求的是意境,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是意象的合理组合才是生成意境的根本,意境在于意象之间的“组合”搭配之中,而不是某一个意象所能代表包括的。那么这样看,写某事的具体本身,就等于在陈列某个意象,并不能直接体现出诗的“意境”来的。
   所以,把事件这个“意象”与其它例如景物风光等意象可以等同看待,它只是为了体现意境而需要的一个“道具”而已,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事”为诗所利用,不是诗为“事”而着墨。

点评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诗学的角度来看,“事”本身也属于一种“意象”,而我们前面一再讲过,写诗要追求的是意境,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是意象的合理组合才是生成意境的根本,意境在于意象之间的“组合”搭配之中,而不是某一个意象所能代表包括的。那么这样看,写某事的具体本身,就等于在陈列某个意象,并不能直接体现出诗的“意境”来的。
   所以,把事件这个“意象”与其它例如景物风光等意象可以等同看待,它只是为了体现意境而需要的一个“道具”而已,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事”为诗所利用,不是诗为“事”而着墨。

点评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写作者,有时就会把握不住这种关系,写诗成了写“事”了,用的虽然也是平平仄仄的诗句,描述的重点却是“事”的具体过程,这个分寸一定要把握好的。正如我们在诗中对风光景物的描写要求是一样的,写景物,不一定要写的如何细致逼真。
   如写一朵花儿,我们不一定要象生物教科书那样把它的根茎叶都做具体的描写。而只须写出花朵所带给我们的那种感觉就可以。比如写梅花,我们可以用风雪来衬托它:“梅花逊雪三分白,雪让梅花一缕香”。这里突出的不是梅花的形状如何,而是梅花所带来的感觉和特质。

点评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写出的是它不畏严寒笑对风雪的傲风傲骨。这种梅花的“傲”劲才是诗中要表达的,怎么表达呢?就通过一种对比的描写,用他   物和梅花不同的特性的区别来衬托而表达出来的。

点评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写作者,有时就会把握不住这种关系,写诗成了写“事”了,用的虽然也是平平仄仄的诗句,描述的重点却是“事”的具体过程,这个分寸一定要把握好的。正如我们在诗中对风光景物的描写要求是一样的,写景物,不一定要写的如何细致逼真。
   如写一朵花儿,我们不一定要象生物教科书那样把它的根茎叶都做具体的描写。而只须写出花朵所带给我们的那种感觉就可以。比如写梅花,我们可以用风雪来衬托它:“梅花逊雪三分白,雪让梅花一缕香”。这里突出的不是梅花的形状如何,而是梅花所带来的感觉和特质。

点评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写出的是它不畏严寒笑对风雪的傲风傲骨。这种梅花的“傲”劲才是诗中要表达的,怎么表达呢?就通过一种对比的描写,用他   物和梅花不同的特性的区别来衬托而表达出来的。

点评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我们在诗理上,也可以把“事”看做是梅花一类的“意象”,我们要利用或要吸取的是“事”所带来的影响和印象,这种感觉是我们的诗中要表达的,而不是事本身,
我们现在来看下面的一阕《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里也是在说的有事,说的去年的“事”,甚至还说了更早的“事”,那就是作者和某女“小蘋”的感情故事。这阕词要表达的是要说事吗?不是,而是这些“往事”所带来的一些感叹,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一种唏嘘怀念的情感,而不是要真的对你讲他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借事而言情,正如那借景而言情的道理是一样的。

点评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1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诗中用典可以增加诗的意境美。
如李益的《蜀川闻莺》: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这首诗写蜀川闻莺的感受。前两句说,莺声惊醒了“绿窗残梦”,后两句用卓文君的典故。说这莺声分明是文君在抚弄琴弦,排泄心中的怨恨。卓文君是四川人,曾与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一同为爱私奔成都。司马相如死后,独居家中。她喜爱音乐,常将怨情诉诸管弦。李益这首诗用了“文君”的典故,既切合诗题,又唤起读者美丽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增加了诗的美感。

点评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在诗中用典可以增加诗的抒情美。
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三国时吴主孙权的典故。孙权、字仲谋,年轻有为。十九岁时便统帅上万士兵(“兜鍪”指士兵作战所戴的头盔,这里指士兵),他不满足占有东南半壁江山,面对曹操、刘备那样的一世之雄,他毫不畏惧,不停地出战。《三国志注》引《吴历》云:“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里的“公”指曹操。曹操看到孙权治军严明,不由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他还将孙权和刘表的儿子对比(曹操引兵南下时,刘表之子望风而降,故称他为“豚犬”),更显出孙权卓越才能。

点评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诗中用典可以增加诗的意境美。
如李益的《蜀川闻莺》: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这首诗写蜀川闻莺的感受。前两句说,莺声惊醒了“绿窗残梦”,后两句用卓文君的典故。说这莺声分明是文君在抚弄琴弦,排泄心中的怨恨。卓文君是四川人,曾与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一同为爱私奔成都。司马相如死后,独居家中。她喜爱音乐,常将怨情诉诸管弦。李益这首诗用了“文君”的典故,既切合诗题,又唤起读者美丽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增加了诗的美感。
  还有,在诗中用典可以增加诗的抒情美。
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点评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三国时吴主孙权的典故。孙权、字仲谋,年轻有为。十九岁时便统帅上万士兵(“兜鍪”指士兵作战所戴的头盔,这里指士兵),他不满足占有东南半壁江山,面对曹操、刘备那样的一世之雄,他毫不畏惧,不停地出战。《三国志注》引《吴历》云:“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里的“公”指曹操。曹操看到孙权治军严明,不由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他还将孙权和刘表的儿子对比(曹操引兵南下时,刘表之子望风而降,故称他为“豚犬”),更显出孙权卓越才能。

点评

(“兜鍪”指士兵作战所戴的头盔,这里指士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最擅长抒情。辛弃疾借这个典故,目的是讽刺当时的南宋王朝妥协苟安,屈膝求和,抒发自己悲愤的感情。他称赞孙仲谋,是抨击偏安于东南半壁河山的南宋当权人物中,竟没有一个象孙仲谋那样有雄才胆略的政治家!词人运用典故,似乎随手拈来,毫无雕琢痕迹,仿佛出于自家之口,正所谓“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
还有,诗中用典还可以增加诗的含蓄美。
如李商隐的《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问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点评

诗歌最擅长抒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考证,此诗作于开成三年(838年)。当时,李商隐应博学宏词科试落选后,住在他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家。诗的主旨是忧念国事,感慨身世,抨击腐朽。为了含蓄地表现这一主题,李商隐在诗中用了两个典故。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所见到的景色。诗的三、四句分别用贾谊、王粲的典故。贾谊,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少年能文、博学多才,曾上书汉文帝痛切指陈时事,有“痛哭”、“流涕”之语,但不为汉文帝采用。故李商隐着“虚”字,表示痛惜的心情。王粲,东汉末年曾依附荆州刘表,后归顺曹操。作者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名落孙山,处境与贾谊相同,他奔赴泾州,入王茂元之幕,与王粲一样,也是寄人篱下,因此,他用这两个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十分恰当。诗的五、六句用范蠡的典故。范蠡为春秋时越国大夫,辅佐勾践灭吴称霸后,辞去爵禄,易名隐遁,乘舟游于五湖。诗人用这个典故、意在暗示自己功成身退的愿望。

点评

贾谊,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少年能文、博学多才,曾上书汉文帝痛切指陈时事,有“痛哭”、“流涕”之语,但不为汉文帝采用。故李商隐着“虚”字,表示痛惜的心情。王粲,东汉末年曾依附荆州刘表,后归顺曹操。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9

主题

2万

回帖

7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辞赋理论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48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5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的最后两句用《庄子秋水》中的故事。战国时,惠施任梁国相,庄周前去看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来意不善,要夺取你的位置。于是,惠施派人搜寻庄子,整整寻了三天三夜。庄子觉得可笑,就讲了一个故事讽刺他:南方有一种鸟,名叫“鹓雏”,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树不歇,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一只猫头鹰刚拣到一只死老鼠,见“鹓雏”飞过,便大叫大喊,威胁它不要靠近。现在,你难道想用你的地位威胁我吗?李商隐借这个典故,告诉那些把持利禄,无故猜忌的小人,自己从来不想参加那些争权夺利的党争活动,决不会与他们同流合污。李商隐真不愧“用典使事”的能手,这四个典故在他的诗中运用得多么巧妙而灵活,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胸襟抱负,使诗的主题显而易见。

点评

庄子秋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5 1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11-25 12:45
首先,我们借用《诗品》所讲的“诗不贵用事”!这点其实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诗之文体的表现特点,是表 ...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11-25 12:45
首先,我们借用《诗品》所讲的“诗不贵用事”!这点其实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诗之文体的表现特点,是表达情 ...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11-25 12:45
用诗学的角度来看,“事”本身也属于一种“意象”,而我们前面一再讲过,写诗要追求的是意境,意境与意象的 ...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11-25 12:46
用诗学的角度来看,“事”本身也属于一种“意象”,而我们前面一再讲过,写诗要追求的是意境,意境与意象的 ...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11-25 12:46
初学写作者,有时就会把握不住这种关系,写诗成了写“事”了,用的虽然也是平平仄仄的诗句,描述的重点却是 ...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11-25 12:47
再看“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写出的是它不畏严寒笑对风雪的傲风傲骨。这种梅花的“傲”劲才是 ...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11-25 12:47
初学写作者,有时就会把握不住这种关系,写诗成了写“事”了,用的虽然也是平平仄仄的诗句,描述的重点却是 ...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11-25 12:47
再看“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写出的是它不畏严寒笑对风雪的傲风傲骨。这种梅花的“傲”劲才是 ...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11-25 12:48
同样,我们在诗理上,也可以把“事”看做是梅花一类的“意象”,我们要利用或要吸取的是“事”所带来的影响 ...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11-25 12:48
同样,我们在诗理上,也可以把“事”看做是梅花一类的“意象”,我们要利用或要吸取的是“事”所带来的影响 ...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11-25 12:49
再看,诗中用典可以增加诗的意境美。
如李益的《蜀川闻莺》: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主题

7万

回帖

24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97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11-25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11-25 12:50
还有,在诗中用典可以增加诗的抒情美。
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 ...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9-26 01: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